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文档
四川省内江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1.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下列有关古诗词(句)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炸成灰泪始干”,其中只有化学变化的过程
C.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 ”,灿烂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D.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A项,诗句的意思是:千遍万遍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黄金;可以用物理方法得到黄金,这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常以单质状态存在,故A正确。B项,诗句的后半部分“蜡炬成灰泪始干”包括两个过程,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油受热变为蜡蒸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B错误;C项,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项,该诗句出自于谦的《石灰吟》,字面意思说的是大理石变为石灰的过程,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焚烧后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2.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已知青蒿素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青嵩素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B. 青嵩素在酸或碱催化条件下可以水解
C. 青蒿素分子含三种官能团,分子结构稳定,受热不易分解 D. 青蒿素难溶于水,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后蒸馏提取 【答案】C
【解析】A项,青嵩素分子中C原子之间含有类似甲烷型结构,例如图中圈出的C原子
与其周围连接的三个C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内,故A正确;B项,青嵩素分子中含有酯基,所以在酸或
页
1第
文档
碱催化条件下可以水解,故B正确;C项,青蒿素分子中含有过氧键,受热容易分解,故C错误;D项,青蒿素分子中含有酯基,所以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后蒸馏提取,故D正确。
3. 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3周期VIA族 B. 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C. 化合物XM2 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 简单离子半径:Y 【解析】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则X为C元素;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则Y为Mg元素;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Z为Si元素,M为S元素。A项,M为S元素,核外各层电子数为2、8、6,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处于第三周期VIA族,故A正确;B项,Z是Si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B正确;C项,化合物XM2是CS2,结构式为:S=C=S,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故C错误;D项,Y为Mg元素,M为S元素,Mg2+核外有2个电子层,S2-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简单离子半径:Y 文档 硝酸钠固体 放出,铜溶解 反应速率,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向FeCl3饱和溶液中逐滴滴入足量浓氨D 水,并加热至沸腾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项,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故A错误;B项,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氯水中的Cl2与I-反应生成I2,I2易溶于CCl4中且密度比水的大,振荡、静置后下层溶液显紫色,该反应中Cl2作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则Cl2氧化性比I2强,故B正确;C项,铜放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钠固体,铜溶解,有明显的气泡放出,溶液变蓝,是因为Cu、H+和NO3-发生氧化还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故C错误;D项,向FeCl3饱和溶液中逐滴滴入足量浓氨水,并加热,可得到红褐色Fe(OH)3沉淀,故D错误。 点睛:本题通过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查物质的性质、离子反应、胶体制备等知识。注意氧化还原型的离子反应,如:A、C两项,若忽略了氧化还原反应则很容易出错;D项要明确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5.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总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 B. 将1molCl2 通入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A C. 2.3克金属钠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 密闭容器中1molH2(g)与1molI2(g)反应制备HI(g),生成2NA个H-I键 【答案】C 【解析】A项,CO和C2H4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分子总数为NA的该混合气体物质的量是1mol,质量是28g,在标准状况下是22.4L,非标准状况时不一定是22.4L,故A错误;B项,将1molCl2通入水中,水中含氯粒子有:Cl2、HClO、Cl-、ClO-,根据氯原子守恒,HClO、Cl-、ClO-粒子数之和小于2NA,故BC项,错误;金属钠燃烧生成+1价Na的化合物,所以1mol金属钠完全燃烧转移1mol电子,即NA个电子,则2.3g(物质的量为0.1mol)金属钠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故C正确;D项,H2(g)与I2(g)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1molH2(g)与1molI2(g)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HI(g)小于2mol,小于2NA个 页 3第 生成红褐色透明液体 得到Fe(OH)3胶体 文档 H-I键,故D错误。 6. 以SO2为原料,通过下列工艺可制备化工原料H2SO4和清洁能源H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生产工艺中Br2被循环利用 B. 在电解过程中,电解槽阴极附近溶液的pH变大 C. 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反应为SO2+2H2O-2e=SO4+4H D. 该工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SO2+Br2+2H20=2HBr+H2SO4 【答案】D -2-+ 7.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25℃时,AgBr在0.01mol/L的MgBr2溶液和NaBr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B. NaCN溶液和盐酸混合呈中性的溶液中:c(Na+)>c(Cl-)=c(HCN) C. 25℃时,将0.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不断稀释, 减小 D. Na2CO3、NaHCO3溶液等浓度等体积混合后: 3c(Na+)=2[c(CO32-)+c(HCO3-)+c(H2CO3)] 【答案】B 【解析】A项,同浓度的MgBr2溶液中溴离子浓度是NaBr溶液中的2倍,根据Ksp=c(Ag+)?c(Br-)可知,溴离子浓度越大,银离子浓度越小,则溴化银的溶解度越小,所以溴化银在MgBr2中的溶解度小于在同浓度的NaBr溶液中的溶解度,故A错误;B项,由NaCN物料守恒得:c(Na+)=c(CN-)+c(HCN),呈中性的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得:c(Na+)+c(H+)=c(CN-)+c(Cl-)+c(OH-)、c(H+)=c(OH-),所以c(Na+)>c(Cl-)=c(HCN),故B正确;C项,醋酸得电离常数Ka= ,一定温度下,电离常数为定值,故C错误;D项, Na2CO3溶液物料守恒为:c(Na+)=2[c(CO32-)+c(HCO3-)+c(H2CO3)],NaHCO3溶液物料守恒为: 页 4第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