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5月高考模拟理科物理试题(解析版)
正确;用动量定理,结合数学知识,假设向下为正方向,设上升阶段的平均速度为v,则:由于平均速度乘以时间等于上升的高度,故有:度为,则下降过程:,即:,即:②,由①②得:,①同理,设上升阶段的平均速,解得:,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做减速运动,下降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于阻力随速率的变化而变化,实际上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加速度都在变化。从上升到落回地面,重力做功为零,根据动能定理求出阻力做功。根据动量定理和数学知识求出总时间。
8. 如图,一根足够长的直导线水平放置,通以向右的恒定电流,在其正上方O点用细丝线悬挂一铜制圆环.将圆环从a点无初速释放,圆环在直导线所处的竖直平面内运动,经过最低点b和最右侧c后返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a到c的过程中圆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B. 运动过程中圆环受到的安培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C. 圆环从b到c的时间大于从c到b的时间 D. 圆环从b到c产生的热量大于从c到b产生的热量 【答案】AD
【解析】A:由安培定则知,直导线上方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圆环从a到b的过程中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和安培定则可得,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是顺时针;圆环从b到c的过程中磁通量减小,由楞次定律和安培定则可得,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是逆时针。故A项正确。
B:圆环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将环分解为若干个小的电流元,上半环的左右对称部分所受合力向下,下半环左右对称部分所受合力向上;下半环所在处的磁场比上半环所在处的磁场强,则整个环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向上。故B项错误。
C:圆环从b到c的过程与圆环从c到b的过程中经同一位置时从b到c速率大于从c到b的速率(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则圆环从b到c的时间小于从c到b的时间。故C项错误。
D:圆环从b到c的过程与圆环从c到b的过程中经同一位置时从b到c速率大于从c到b的速率,则圆环从b到c的过程与圆环从c到b的过程中经同一位置时从b到c圆环所受安培力大于从c到b圆环所受安
- 5 -
培力,圆环从b到c的过程克服安培力做的功大于圆环从c到b的过程克服安培力做的功,圆环从b到c产生的热量大于从c到b产生的热量。故D项正确。 综上,答案为AD。 三、非选择题
9.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恒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
(1)为了能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所做的功表示小车所受拉力做的功,本实验中小车质量M____(填“需要”、“不需要”)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
(2)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清晰的纸带,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SAD= ____ cm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 v=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画出小车动能变化与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的△Ek-W关系图像,由于实验前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关键步骤,他得到的实验图线(实线)应该是_________。
【答案】 (1). (1)需要 (2). (2)2.10 (3). 0.50 (4). (3)D
【解析】(1) 为了能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所做的功表示小车所受拉力做的功,则绳中拉力要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即小车质量M需要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 (2)由图得 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 (3)理论线,实验线,则随着功的增大,两线间距变大。故D项正确。
10.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个自感系数很大的线圈L的直流电阻RL,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
- 6 -
①待测线圈L,阻值约为2Ω,额定电流为2A ②电流表A1量程为0.6A,内阻r1为0.2Ω ③电流表A2量程为3A,内阻r2约为0.2Ω
④变阻器R1阻值为0—10Ω,变阻器R2阻值为0~1kΩ ⑤电池E,电动势为4V,内阻很小 ⑥定值电阻R3= 6.8Ω,R4=1kΩ ⑦开关S1、S2
要求实验时,改变变阻器的阻值,待电路稳定时,可以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测得多组A1表、A2表的读数I1、I2,利用I2-I1图象,求出电感线圈的电阻
(1)实验中定值电阻虑选用 _______ ,变阻器应选用 _____(填器材代号) (2)I2-I1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选用题于所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实验结束时应先断开开关___________
(4)由I2一Il图象得出斜率为4.6,则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为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1)R3 (2). R1 (3). (2)×I1 (4). (3)S2 (5). (4) 【解析】(1)采用已知内阻的小量程电流表A1替代电压表测量电压,需要串联一个大于等于R=4/0.6=6.7Ω的定值电阻。所以实验中定值电阻应选用阻值为6.8Ω的R3,
要用分压电路,选择较小的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阻值为1~10Ω的R1. (2)由I1(R3+r)=(I2?I1)RL 得:I2=?I1
(3)实验结束时为防止烧坏电路,应先断开开关S2,将电感与A1断开,然后再断开S1; (4)由I2=?I1,斜率k=,代入数据得:
RL=(R3+r)/3.6=(6.8+0.2)/3.6=1.9Ω.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mB=1kg的物块B通过轻弹簧和质量为mC=1kg的物块C相连并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
- 7 -
上.系统处静止状态,弹簧的压缩量为x0=0.1m,另一质量为mA=1kg的物块A从距平衡位置也为x0处由静止释放,A、B相碰后立即粘合为一个整体,并以相同的速度向下运动。已知三个物块均可视为质点,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g =10m/s2,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求:(1)A、B相碰后的瞬间,整体共同速度v的大小
(2)A、B相碰后,整体以a=5m/s2的加速度向下加速运动时,地面对物块C的支持力FN, (3)若要A、B碰后物块C能够离开地面,物块A由静止释放位置距物块B的高度小值h多大。
【答案】(1)v=1m/s (2)F=20N 方向竖直向上 (3)h=0.8m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动能定理求出A与B碰撞前的速度,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求出碰撞后瞬间整体的共同速度大小;对AB整体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弹簧的弹力,再对C分析,根据平衡求出地面对物块C的支持力大小;抓住初状态弹簧弹性势能等于末状态弹性势能,根据动能定理、动量守恒以及能量守恒定律求出物块A由静止释放位置距物块B的高度最小值。 (1)对A应用动能定理A与B碰撞粘合动量守恒 代入数据解得 (2)A与B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对受力分析得 ,方向竖直向上
(3) 碰后C恰好能离开地面弹簧伸长量也为x0,初态弹簧弹性势能等于末态弹簧弹性势能 据能量守恒
- 8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