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四以枢纽运营为导向确保建设与运营无缝衔接

四以枢纽运营为导向确保建设与运营无缝衔接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7:55:25

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目前,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约束矛盾突出。对此,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机场的建设和运营能耗巨大,指挥部在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各方面节能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不仅体现了指挥部领导具有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的战略眼光,更是缓解当前我国资源约束矛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

5.4.5为人才培养构建了交流和互动平台

科研活动的开展不仅推进了机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上海机场(集团)的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了动力保障。

中青年科技人才是浦东扩建工程科研活动的主力军,对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在指挥部科研计划项目中,大部分课题是由45周岁以下技术人员担任课题责任人,他们基本都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各课题组成员中的45周岁以下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已达到90%以上。这些以中青年为核心的科技人才在科研攻关中不但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同时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造就了自身良好的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可见,扩建工程科研工作的开展,为上海机场(集团)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的科技人才,使他们的科学知识技能和科研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巩固稳定了技术骨干团队。这些科技人才是上海机场(集团)最宝贵的财富,是我国民航科技发展的生力军。

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科研工作培养的科技人才,不仅包括集团的内部人才,还包括大量的社会人才。通过各科研课题的开展,指挥部联合了各大科研院校和单位的科研队伍,这些科技人才的加入,不仅为扩建工程科研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也使自身得到了锻炼。在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中,共有22家单位参与科研课题联合攻关,形成了庞大的科研人才网络。这一大批科技人才的成长,为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对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促进我国民航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5设计和施工单位科技攻关、破解难题项目(待媒体采访补充) 5.5.1设计单位:中国民航规划设计总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等

5.5.2施工单位:上海建工集团、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局、中国航空港建设工程总队、上海建科监理咨询公司等

29

6. 以节能环保为导向,打造“绿色机场”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能和环保”的基本国策,指挥部始终把建筑节能的研究工作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充分借助设计院、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力量组成专题节能研究课题组,瞄准目前国内外先进节能技术,把运行所需能耗约占整个机场运行能耗68%的第二航站楼“耗能大户”建筑节能作为整个二期扩建工程节能研究的核心,先后投入科研经费100多万元,总的节能项目建设费用超过亿元。该研究课题得到了市科委的大力支持和资助。日前,被列入市重点科研项目的浦东机场二期工程节能研究课题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6.1三管齐下锁定航站楼节能

一是自然采光与遮阳研究。为充分利用上海常年充足的日照条件,航站楼建筑的整体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材料。同时,课题组通过采用Radiance软件模拟对自然采光和室内照明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在候机楼的屋顶开设138个巨型“龙眼”天窗,来满足室内自然采光的要求。而为进一步解决玻璃幕墙和天窗在夏季容易聚集过多的太阳热量并产生较强光差的问题,课题组又经过动态热模拟分析,分别采用了双层中空高透低辐射玻璃,并辅以敷设遮阳膜技术,为候机楼里的旅客和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二是自然通风的研究。目前,在我国大型活动空间的采暖、制冷,大多依靠大功率的中央空调和排风机来实现。而一旦在密闭空间内滞留时间过长,就会造成空气不畅,人体不适的感觉。为此,课题组首次提出依靠自然通风、引入天然“活气”的大胆设想,使这一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课题组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用流体力学计算技术,对建筑表面的风向、风速和风压分布以及建筑内部自然通风条件下的热环境进行分析,并根据模拟研究结果,在第二航站楼主楼的西、东立面分别开设高位排风口,而在南、北立面底部各设有自然通风进风口。充分利用了机场附近风压较大的优势进行室内换气以带走室内热量的自然通风模式,不仅能在每年春秋两个季节少开两个月以上的空调,同时还能提供大量的新鲜空气。 三是分层空调的研究。由于航站楼空间超大、结构复杂,空调气流组织难度大,课题组提出了航站楼空调系统设置为分层空调的设想,即空调以喷口送风为主、将空调区域控制在地面上4米以下范围。为了保证空调效果,课题组采用CFD技术手段辅助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设计,对复杂大空间的空调气流设计方案进行效果反复模拟及对比,结果表明航站楼上部空间温度较高(28~30℃),而下部温度范围为22~25℃,人员活动区域的温湿度和热舒适性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6.2两项措施实现源中心节能

浦东机场二号能源中心是主要负责向第二航站楼和交通中心集中供冷供热的工程,为了能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用电,课题组设计建造了两个直径26米、高23.7米的钢制拱顶储水罐,充分利用夜间电网低峰时段生产冷冻水储存在这两个容积各一万余立方米的蓄冷罐内,白天再利用二次循环水泵输送入冷冻水管

30

网系统,由安装在共同沟内的大型冷冻水管道输送到航站楼,供给空气调节的终端设备使用。能源中心采用水蓄冷技术每年供冷成本可节约855万人民币,折合航站楼每平方米节约成本17元。同时,这种夜间蓄冷罐蓄冷的运行方式,可缓解夏季用电高峰时段对电网的冲击,对城市电网起到了显著的“移峰填谷”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同时,课题组提出的使用变频水泵也是近年来应用较为普遍的节能技术。在部分负荷时,随着冷冻水流量的降低,管道阻力呈平方比降低,而耗功率呈三次方急剧降低。因此,采用变频二次泵节能是非常有效的。测算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二次泵变频后,每年节电290万度,节约运行费用177万元,效果非常显著。

6.3一条河流解决雨水回用

城市雨水回用工程在我国是一项备受关注的新技术。课题组把目光聚集到全长约32公里的浦东机场围场河这个天然的雨水蓄水池,经过课题组近一年多来对机场围场河水质的跟踪监测,容积约为380万立方米机场围场河的天然雨水经过简单的物化处理后就可作为回用水源。不仅能满足第二航站区的冲厕用水、宾馆洗车,还能作为能源中心冷却塔补充用水、景观水池补充用水、道路冲洗压尘及绿化浇灌用水等。根据回用水量预测,回用水用户合计需水量每年达511万吨。

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如不考虑处理站设备和航站楼第二套冲洗管道的折旧等因素,雨水回用按每天节约7000吨计,约六年即可回收雨水回收与处理站费用,年节约自来水达250万吨。同时将通常降雨排放的雨水作为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既促进了可持续的“保护、合理使用和循环使用”的节水意识;也为雨水回用在我国民航机场内的推广使用作出了典范。

由于指挥部高度重视节能经济与技术的研究,在浦东机场二期工程方案设计之初就提前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课题研究,并将一大批节能研究成果成功地运用在工程建设之中。经过近日市科委专家验收组认定的能耗分析结果,浦东机场二期工程节能课题可取得以下节能效果:与未作优化的原始设计比较,全年用电可节省54.9%,年节电1.3亿度,电费成本可节省44.0%,全年节能50.8%,全年耗能成本可节省48.6%。并已经大大超过了《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标准》规定的能耗水平,同时也超过了目前美国通用的节能标准《美国非住宅建筑节能标准》,与雅典国际机场相比,单位面积用电量至少可节省10%。与浦东机场一期工程实际用能数据比较,单位面积用电量节省21%,年节电3100万度,单位面积耗气量节省78%,单位面积总能耗(用电量+天然气用量)节省44%,全年总耗能成本节约33.9%。

虽然以上的数据是根据二期航站楼和能源中心采用节能措施建模计算出来的,有些数据有待接受实际运行的检验,然而纵观国内外机场建设中,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是首次如此系统、全面地进行节能研究,它的研究成果对大型建筑节能工程建设和运行都有指导意义。指挥部决心在上海市科委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上海机场建设成为环保节能的样板工程。

31

7. 以项目管理为导向,打造“优质工程”

浦东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属于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项目管理组织体系包括上海航空枢纽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相互补充、有机协调,共同推进机场建设的有序开展。

扩建工程的建设目标确定后,指挥部作为项目管理的主体,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组织理论、以公司法为基础、以市场化运作和为用户服务为导向,坚持精简高效的组织原则,强调积极主动地采取事前控制、计划、组织和深度设计等手段,以科学合理的过程控制和流程控制,提高工程建设效果。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指挥部通过全面衡量工程项目的特点,认真分析指挥部现有人才的优势,充分发挥社会化市场化的工程建设管理单位作用,针对复杂的机场建设工程综合采用施工总承包、设计总承包、施工管理总承包等承发包模式,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咨询顾问的智慧,确保大型机场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7.1精简高效的指挥部组织结构

指挥部的组织结构是建立在充分研究扩建工程的建设目标基础上,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设置的。在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根据建设上海航空枢纽战略的要求,指挥部根据现代公司法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在精干高效的组织原则、项目动态组织原理、“干部优秀、工程优质”目标等指导下,精心划分管理职责,设置管理部门,对每个部门配备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详细的界定各自的职责和权利范围。这样保证了指挥部的精简、廉洁、高效。 指挥部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完全按照“因事设职”的原则进行安排,一方面从相关单位抽调具有浦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设经验的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从集团公司运营部门抽调具有运营经验的管理人才,此外还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从社会上吸纳精干的管理人才,共同组成精简高效的指挥部。因此指挥部管理层既具有丰富的机场建设管理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具有丰富的运营管理知识和经验。

机场建设周期跨度较长,每个建设阶段对人才有不同的需求,指挥部结合机场一期工程经验,根据扩建工程不同阶段的工作量,对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验收等各专业技术岗位进行预测,动态配置人才。

指挥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引进竞争机制,采用公开招标等手段优选设计队伍、施工承包单位、施工监理单位,并借助投资监理单位协助指挥部的项目管理工作,以合同为法律纽带,协调各参与方关系。实践证明,浦东国际机场指挥部的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的结构体系完全满足机场建设的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2建设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在总结机场一期和国内外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指挥部提出了一

3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目前,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约束矛盾突出。对此,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机场的建设和运营能耗巨大,指挥部在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各方面节能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不仅体现了指挥部领导具有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工作的战略眼光,更是缓解当前我国资源约束矛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 5.4.5为人才培养构建了交流和互动平台 科研活动的开展不仅推进了机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上海机场(集团)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