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与作用 - 图文
2014年第1期总第237期黑龙江高教研究HeilongjiangResearchesonNo.1,2014serialNo.237HigherEducation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与作用王锦(沈阳大学师范学院,辽宁沈阳110044)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文章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在高校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构建各种专业共同体,即教学实践共同体和教师科研共同体,提出了组建各种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操作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学习共同体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学习求生存,以学习共同体带动个体发展,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学习型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2614(2014)01—0093一03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型组织的概述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将学习组织概括为——学习型组织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lJ3我国台一蹴而就、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它需要通过外界有效的干预来唤醒和支持,需要外在推动力量与教师的内在改变力量相吻合,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是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支持力量和有效途径。二、建设全员全程参与的高校教师学习型组织体系湾学者杨硕英进行了归纳:“圣吉所希望建立的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不同凡响,更为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它由伟大的学习团队形成社群,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强韧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新,持续蜕变。在其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连,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同时以令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景,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由真正的学习中体悟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并与周遭的世界产生一体。”【1H由此,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共同体中每个成员为了专业理想,有意识、系统和持续地学习。这样的组织必能汇聚组织内的所有资源形成巨大的合力,从而不断征服一个又一个新目标。高校教师学习型组织既可以由原生态的学校、教学院、系自动生成,也可跨学科、跨专业组成;既可以某一主题为基点生成,也可以科研项目为基点生成。每个教师可以参与多个学习组,但要有主次之分,即近期阶段自己主要专业发展的指向要明确。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学习型组织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共同体的建构既可以行政划分,也可以是教师自主创建。笔者以为,在众多学习型组织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应是那些由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需要而自发建立起来的共同体,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面对共同的规范自我守护和彼此相互约束。高校教师所具有高度自治、学术性及研究性的特点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高校应成立教师学习型组织指导中心给予相应的专业指导。由此,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自发组织为主,以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信息)、互助为核心精神,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维系在一起的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具有平等性、自主性的特点,使得共同体的专业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开放。大家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可以为了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而集思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不断学习,逐步完善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自身从教专业素质的动态的成长过程。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不可替代性上。教师要有专门的知识和能力(难度与深度),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有专门的职业道德,教师需要终身学习获得专业支持。因此,高校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表现为学术性、研究性、探索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并不是收稿日期:2013—11—18作者简介:王锦,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万方数据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与作用广益,可以为了一个科研项目而深入讨论,可以为了某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共同商榷。在共同学习与研究中达成共同体的目标,同时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一)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的生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杜吉德指出:“实践是有效的教师,实践共同体是理想的学习环境。"[21教师的学习需要正是直接被教学中问题教所激活的,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挑战性真实问题出发,更加容易直接有力地催生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从本质上说是基于教学实践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强调通过教师合作学习、集体探索、相互启发、共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从而帮助教学实践共同体成员达成自我完善的愿望。教学实践共同体的目标是使每一名教师逐步发展成为教学专家,在教学中寻找到职业价值并感受职业所带来的快乐。1.以学科或专业为单位组建教学研究共同体学科或专业共同体往往由同一专业领域的教师组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承担的任务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而,教师共同体成员的合作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知识的更新与学习。教师必须以同伴一起共同建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情境的知识。教师通过参与深度会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并一起探讨,一起实施新的教学策略,一起开发教学设计并制定评价方法,分享课程资源,集体参与解决教学问题,开展行动研究,不断尝试教学改革实践,在行动中创新并前行。2.以班级为基点组建班级教师研究共同体针对某一班级建立教育研究共同体,可针对该班的具体情况在实施教学中有所侧重,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并兼顾因材施教。如大学新生的教师共同体,可针对新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引导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并熟悉大学的学习方式;对大二学生引导其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对大三的学生引导其用专业知识解决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对大四学生引导其正确面对就业或升学。就如何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学习特点、心理特点)及个性中优势与劣势,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对毕业生如何给予职业生涯的指导:具体如何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参加事业编考试、如何创业等;如何引导学生成才做人等诸多现实问题,需要班级教师共同体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相互获得支持与力量,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在共同学习中获得教师实践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及文化素养等专业知识的发展。(二)教师科研共同体的生成高校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是由大学高深文化、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的。科研是高校教师专业特性的标志性要素。雅斯贝尔斯曾精辟描述:“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万方数据往之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D中gl发出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播僵硬的东西。”[31因此,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而研究成果的产出是靠教师科研共同体努力分工合作而创新实现的。高校可根据科学活动的需要随时随地组建各种研究共同体。通过集中进行研究,在研究共同体中,教师不仅在发展科学方面体现出明显的依靠个人能力所无法达到的优势,还有力地推动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共同进步。1.课题或项目研究共同体根据课题或项目和需要组建的科研共同体随机性较大,通常结题或项目结束时共同体也自动解散。其优势在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甚至于不同学校的教师都有机会因共同的课题或项目而协作,因此,它有利于专业知识及学术水平的交流与促进。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其共同体的规模大小与研究时间长短完全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而确定。2.学科研究共同体面向学科的研究共同体常以研究中心为依托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体,探索未知领域,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其特点具有较长的延时性,队伍相对较集中稳定。高校教师研究水平反映了对学科了解有多深,是学术水平的体现,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体现。因此,科研共同体的目标是使教师逐步发展成为学者,在科研工作中感受成果所带来的专业力量。三、组建高校教师各种学习共同体的操作策略(一)确定共同体的学习目标一方面,确定能够被共同体成员普遍接受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要充分协调共同目标与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结合。即将共同体目标内化教师个体的具体目标。只有这样,共同体才会对教师个体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激励作用;教师才会把共同体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和实现个人专业发展的途径;教师才会主动承担学习型组织职责,为共同体目标的实现贡献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及整个共同体效能的提高。(二)制定共同体规则I.遵循自主自愿原则教师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专业需要自主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自主选择可避免教师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对同伴的抗拒,使彼此协作趋于和谐。另外,选择同伴时教师可适当考虑彼此间个性互补。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并实施互助从组织走向自组织,从人为走向自然,在组织内按照大家认同的方式相互学习,形成促进共同体持续发展的动力。强调共同体成员关注协作技能和协作关系,促进共同体目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与作用95的完成。3.确定学习的主题根据需要确定学习主题,例如:关注高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及前瞻性,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性,教学策略的探索性与艺术性,如何培养自身的专业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等。高校教师的专业品质,如坚强意志、致力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是非常宝贵的,这种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四)灵活而多样的学习方式及学习途径共同体学习的基本方式有讲座、读书会、报告会、研讨会、课例研究、课堂观摩、论坛及非正式的对话和交流等。如针对某一教学实践问题或科研项目进行集体探究。共同体成员共同讨论他们的计划和假设,并相互进行友好而充分的质疑;而后采取协作行动,根据学习计划严格遵守学习时间并执行。这样的集体研讨会能使共同体成员形成相关的观点,从而提高专业能力,而专业能力的提升又能带来新的知识经验和新的观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螺旋递进的学习进程。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达成了共同体目标,更收获了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良好的专业精神,如同伴敏锐的思考力、同伴的开放性思维、同伴面对问题的执着等,这样的专业意识将使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受用。由此,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活动,要想出高、精、尖的上乘之品,必须集众人智慧和创造力,大力促进共同体及成员之间开展广泛的互动,才能实现理想目标。四、有效发挥学习型组织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米尔顿?克斯教授说:“随着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经验、系统理论和可行模式的积累,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将日趋成熟,并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模式。”【41院系之间各自为政、教师之间各自为战是高校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出现打破了院系之间的壁垒,为教师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学实践共同体可帮助教师养成自觉教学反思的习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研究、学会合作的过程"J。教学实践共同体给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与共同体其他成员的交往,通过直接参与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以观察、倾听、模拟示范和协商合作等方式,可帮助教师自觉养成教学反思的思维与习惯;分享教学日志,提高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共同体强调关注探究、对话、团结、合作的讯息,新思想、新方案正是在合作与交往中产生的,共同体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沟通,相互激活挖掘潜能,实现超越。这一共同的事业不是抽象的、道德上的,而是一项能够真正相互分享成果的实践活动∞J。万方数据(二)教师科研共同体可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通过科学活动需要而建立的科研共同体,会帮助教师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提高科研能力。它能使有才华的人有能力超越自己双手和技术条件所容许的限度;它能使中、老、青教师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既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如何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也可使中老年教师保持观点的敏锐新鲜,激发研究热情。为了科学研究和知识发展需要,相近学科或跨学科的教师彼此合作,建立学术共同体,他们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共同发挥作用,可促进新知识的生产。高校的研究课题组及学术共同体成为知识创新的主要生长点,保证了高校在发展科学上的优势。(三)教师学习共同体可帮助教师生成学习的意识,有助于教师专业精神的养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高校教师根据需要亲密合作形成的稳定的学习组织。教师通过学习,感受到学习的艰辛,更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从而激发教师内在工作热情,学习给全体教师的思维带来了重大的转变。“学然后知不足”,教师认识到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正是各种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让教师在学习之余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自我塑造、自主规划职业生涯,最终实现自己专业理想。教师共同体向教师提供了一个寻求帮助、建立关系和信任,同时获得个人专业发展支持的场所,最终达到消除教师孤独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支持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目标。这是一个开放的、有生命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它鼓励相互尊重,敢于质疑,勇于挑战,不断超越,实现共同体及个体的双赢。参考文献:[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8.[2]Brown,J.S.Duguid,P.TheSociallifeofInformation[M].Cambridge,MA: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2000:127.[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1:152.[4]詹泽慧.美国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话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主任米尔顿?克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5]王福臣.大教育观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淄博师专学报,2010(2):36.[6]吴宗杰,黄爱凤,郑志恋.外语课程与教师发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263.[责任编辑:郝文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与作用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王锦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2014(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ljgjyj201401030.aspx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