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办法及措施
程,杜绝写回忆录,施工班组按规定坚持填写自检记录。
6、坚持质量汇报和检查制度
质量检查工程师必须每月开一次质量汇报会,会议由项目经理主持,质检工程师讲评质量工作进行情况,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提出改进方法,宣布奖罚单位,并兑现奖罚。
7、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施工中出现质量事故,项目经理部逐级报告到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按规定以书面形式向有关单位报告,填报内容按规定要求填写。
8、技术保证措施
①加强对机制砂的质量控制
砼质量是工程质量中重要组织部分,本工程由于条件限制,计划采用机制砂,为确保砼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机制砂的质量监控,机制砂质量符合有关机制砂的技术要求,石粉(小于0.8mm颗粒)含量按重量计,不大于10%。
②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确保支护、衬砌结构稳定
本工程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对软岩和断层破碎带,采用格栅、钢拱架、超前锚杆、网喷、锚喷等联合支护和及时支护技术,在爆破施工中采用减轻地震动技术,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用围岩量测手段,监控围岩变形,确保支护结构、衬砌结构稳定。
③采用光面爆破和控制爆破技术
对硬岩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对软岩和断层破碎带采用减轻地震动爆破技术或预裂爆破技术,对有瓦斯地段用煤矿专用炸药,确保安全和和洞体稳定,减少超欠挖。
④选择合理开挖、支护方法,防止软岩变形
根据不同的围岩级别,选择合理的开支护方案,硬岩用全断面开挖,断层
破碎带、软岩段用台阶法开挖,对野三关两段软岩段,为了防止软岩变形,影响支护质量,先按设计超前支护,开挖中加强对水的管理,开挖后及时支护,仰拱紧跟,及早形成受力环。必要时加设隧底锚杆,防止上隆和岩面侵入。
⑤聘请专家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针对本段不良地质段,在制定施工方案前,聘请有关专家到现场指导,评审施工方案,解决技术难题。并组织管理与技术人员编制详尽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作业指导书,作为施工作业的依据。
第十二章 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一般性技术措施
①开工前,在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和二个水准点,保证贯通精度。
②治水,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原则,对预测和实测流量大于5m3/d地段用注浆法施工,对高压力大水流地段,采用先封堵后降压再注浆措施。
③在岩溶富水地段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明确注浆堵水地段采用帷幕注浆,严格注浆工艺,注意施工安全。开挖后根据渗水情况分别采用径向注浆和补注浆施工。
④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减少围岩扰动,控制超欠挖,保证开挖轮廓尺寸,并预留变形量。
⑤锚杆灌浆饱满,锚固力不低于设计或规范要求。钢筋网随受喷面起伏铺设,与受喷面间隙3cm,混凝土保护厚度不小于2cm。
⑥喷射混凝土采用湿喷技术,喷射料集中拌制,自动计量。严禁使用回弹料。喷射混凝土强度合格,支护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⑦重视衬砌渗漏水防治施工,按设计要求施作防水板、软式透水管盲沟、橡胶止水带、钢片止水带及泄水孔,保证衬砌混凝土振捣密实度,提高抗渗性和结构自防水能力,保证隧道不渗不漏不裂。
⑧衬砌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台车,泵送混凝土连续对称灌筑,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挡头模板和附属洞室使用钢模,衬砌混凝土做到内实外美,保证隧道
净空尺寸。
⑨水沟电缆槽使用制式钢模,尺寸准确,棱角分明,线条顺畅。盖板安装平稳。
2、地质超前预报措施
由科研部建立一套适合本工程的综合预报系统,先用地质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地质素描法、前兆法作宏观分析预报,后采用TSP系统作100m左右的长距离预测,用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水仪作中短距离预测,用超前探孔作揭露式预报,用掌子面揭露的地层岩性、岩体结构面的发育程度、裂隙大小,渗流水量、压力综合判定前方地质情况,多种预报形式综合运用,提高预报精度,为设计和施工决策提供依据。
3、开挖质量控制措施 ①炮眼残留率
采用APS激光断面检测仪准确标识炮眼位置和开挖轮廓线、严格控制周边眼间距、光爆层厚度、钻孔中控制钻杆角度,周边眼用小直径药卷,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和超挖量,提高炮眼残痕率,确保硬岩炮眼残留率达到85%,中硬岩炮眼残留率达到65%,实现光面爆破。
②控制超欠挖
按设计施作底眼角度、深度和装药量,保证隧道底板不欠挖和减少超挖量。在富水地段和底眼部位采用乳化炸药装药,有瓦斯地段用煤矿专用炸药。
对每次爆破,做到一茬炮一分析,不断修正炮眼间距,调整装药结构,提高钻爆质量,控制隧道超欠挖。
③软岩及破碎带开挖
本标段的软岩大多分布在断层破碎带和接触带附近,围岩级别为Ⅱ、Ⅳ级,这些段落90%设计为注浆处理段,除断层破碎带外,软岩主要分布在野三关,对断层破碎带处理按设计要求,先探测,后帷幕注浆,再超前小导管支护固结围岩,最后分部开挖的程序进行。为确保洞体稳定,视各段注浆后围岩稳定情况确定开挖方法,必要时用留核心土的环向开挖法或CD法,用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减轻地震动法开挖,在开挖中注重水的管理,开挖后用喷、锚、
网、钢架等联合支护形式稳固开挖面,并及时做好仰拱,形成封闭环。对处在高地应力段软岩,为了防止岩面内侵和隧底上隆,必要时加长锚杆和在隧底两侧加锁脚锚杆。
4、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①材料质量控制
用于支护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格栅、钢架、超前小导管、管棚钢管、锚杆在现场统一加工,经检验合格后运至安装地点。
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格栅钢架:格栅钢架的加工制作在大样台上进行,保证格棚钢架加工精度,格栅、钢架用于工程前进行试拼,架立符合设计要求,连接螺栓拧紧,节点板密贴对正,底板不得有虚土。
锚杆:锚杆类型、布置及安装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锚杆钻孔保持直线,并与其所在部位的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砂浆锚杆采用的砂浆强度等级、配合比符合设计要求。砂浆锚杆设置垫板,垫板应与基岩面密贴。
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计量、搅拌、喷射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纤维喷射混凝土钢纤维投料前浸泡分解,拌合过程中搅拌分解均匀,喷射混凝土施工前进行喷射混凝土与围岩粘结强度试验,选用的速凝剂在使用前作速凝效果试验,要求初凝不应大于5min,终凝不应大于10min。
③支护质量检验标准
锚杆:锚杆孔深允许偏差为±50mm,锚杆孔径为设计锚杆直径的1.5~2倍。杆体插入锚杆孔时保持位置居中,插入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的95%。
格栅钢架:格栅钢架试拼允许偏差见表4.1。钢架架设允许偏差见表4.2。喷射砼质量标准:当受喷面有钢筋网或钢支撑时,做到其背面喷射密实,粘结紧密、牢固;已完成喷射混凝土表面平顺,不允许有开裂、漏水,不允许任何钢件外露和混凝土侵入二次衬砌或隧道净空。
格栅钢架试拼允许偏差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