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方案及整体说明 - 图文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规划方案
? 无持续发展力:系统建设相对封闭,没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无法满足医
疗卫生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 缺乏资金和人才保障
2.1.4. 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机遇
中国卫生信息化在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医学信息处理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整个医药信息系统产业正在迅速地成长并走向成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卫生业务的成熟、各级政策支持,目前中国卫生信息化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
新医改首次将信息化纳入方案中,提出“要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化已经从过去现代化的标志变成了一家医院的基础需要,信息化对业务的支持为流程的优化提供了可能;相反,新医改的推进,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也会越来越深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整个环节中的协同和整合,使病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解决长久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
我国卫生部近几年出台的医疗信息化建设支持文件: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 《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范》 《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 《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 ......
13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规划方案
2.1.5. 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原则
建设区域卫生信息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统一标准、资源共享原则 2、 统筹协调、资源整合原则
3、 以人为本,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原则 4、 先建平台、后建应用原则 5、 确保安全原则 6、 兼容性和扩展性原则 7、 高性能、高可靠原则 8、 业务主导原则 9、 经济性原则
2.2.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性
1、 经济带动,创新主导 2、 符合医改,改善民生 3、 整合平台,树立品牌 4、 城乡一体,平衡资源
2.3.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必要性
1、 逐步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需要 2、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3、 提高医疗卫生业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4、 提高公共卫生资金合理分配的需要 5、 统一和规范各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的需要 6、 提高卫生行政监督管理能力的需要 7、 区域内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8、 提高卫生决策和应急指挥能力的需要
14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规划方案
目前的现状
建成后的效果
15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规划方案
2.4. 卫生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信息化建设优势和基础
? 医疗卫生信息化起步比较早,已有一定信息化基础,新农合定点医院已基
本实施了HIS系统,并与新农合接口,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城镇人口和非农从业人员的增长,,预示着城乡一
体化进程十分明显,这就要求加快农村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以满足城乡一体化的需要,平衡各地的卫生服务信息资源。
? 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支出持续增加: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生活质
量都有所提高,对保健和养生认知程度日渐增加,对医疗保健的支出有一定的提高,表明居民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认识是在不断增加的,可以考虑在区域平台设置相关综合服务门户,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相关知识。
2.4.1. 卫生应用系统分析
经过调研,卫生应用系统目前的情况是:厂家不一,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可能会造成系统后续的实施建设出现问题,从而阻碍了信息化的平稳拓展。
虽然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 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与浪费共存 2、 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统筹
3、 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发展不平衡 4、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不够 5、 卫生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有待加强
卫生事业在前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基本形成了有利于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具备加快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全县卫生系统已形成高度共识,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或单位的建设经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