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电信企业数据模型3.0 - 图文
中国电信企业数据模型3.0
次企业数据模型3.0修订范围为企业数据模型2.0的BSS部分的主题域模型,主要完善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参与人主题域 ? 明确客户概念
? 从客户生命周期角度,划分客户为在网客户、离网客户和潜在客
户;
? 调整客户战略分群,具体为个人客户、家庭客户和企业客户; ? 完善客户评价体系,忠诚度和满意度无法定量衡量,暂时不作为
客户评估信息表示;忠诚度主要通过积分体现;引入积分帐本,支持客户级积分管理,支持不同类型的积分帐本,如:品牌积分; ? 统一使用人、付费人、产权人的表达,付费人在逻辑上是客户通
过帐务定制关系和产品实例发生关系;使用人在逻辑上通过记录使用该产品实例的客户的关系记录;客户的定义是通过产权关系界定的,体现在产品实例中。
? 以客户为中心,体现客户协议,支撑客户级订单、客户级帐单等 ? 增加客户服务协议,描述涵盖所有业务的普适性条款,不涉及具
体业务使用约定,用于弥补法律漏洞。比如,缴费及时性要求、产品使用正确性要求等;
? 增加销售品协议,明确为销售品协议是客户与电信在签订的关于
某个销售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约定,包含了关于订购、使用电信相关产品,以及与费用支付相关的条款。
? 引入客户俱乐部体系,挽留和保持高端客户忠诚度 2、 帐务主题域:
? 以客户为中心,体现客户级帐单等业务需求,明确区分帐单定制关
系和帐务定制关系,客户对帐单和发票的定制要求主要包括格式、投递信息等内容。
? 针对合作伙伴的摊分和结算需求,对相关实体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 在余额账本方面,对账本的拥有对象和使用对象进行了区分,并根
据预付费的要求对余额账本模型进行了细化。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第 3 页 共 213 页
中国电信企业数据模型3.0
? 根据异地缴费等业务的要求对帐务相关实体进行了修改。 3、 产品主题域:
? 继承和完善产品、销售品体系,明确组合产品定义及其与产品关系; ? 明确基础类销售品及套餐类销售品的分类,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 梳理销售品和定价计划之间的关系,使得销售品成为售卖和定价的
中介;通过销售品参数衔接销售品和定价参数,解决营业前台客户化的资费选择;
? 增加销售品担保要求、担保方式等实体,支撑销售品售卖过程中的
担保需求;
? 完善营销类资源及其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4、 市场营销主题域:
? 明确了计划制定过程中的指标表达,通过明确的计划指标的落实,
指导营销活动的定义和执行,支撑营销活动的执行和跟踪; ? 建立了销售线索到销售机会的跟踪,并建立了通过销售机会引导销
售活动的体系;
? 结合各省对渠道管理的要求,明确了销售组织(渠道)的架构和管
理体系;
? 扩展了责任区域的概念,把营维区域定义成直销渠道客户经理认领
客户的范围依据;
? 建立了责任对象的概念,把客户经理认领并负责的对象扩展到了除
客户外,还有产品实例、群组等,并同时明确了客户经理在负责各个营维对象时的具体职责;
? 支撑品牌经营,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
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其中业务品牌是根据业务的性质特征推出的品牌,业务品牌相对稳定;客户品牌针对目标客户的共性需求。
5、 事件主题域:
? 统一接触渠道的表示,抽象表达客户接触交互过程,区分客户接触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第 4 页 共 213 页
中国电信企业数据模型3.0
和内部工作调度表达。
? 以客户为中心,支撑客户级订单等业务需求,明确客户级订单表示,
客户一次订购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购买或变更、退网都作为一个整体客户订单,针对不同类型对象表示为订单行,一单清针对的主体对象就是客户订单。
6、 地域主题域:
? 支撑移动业务,增加小区计费需要的设备覆盖范围,增加移动H码
表示。
7、 增加了大量业务场景及参考实现
? 为了使数据模型更好的落地,在本次修订中增加了20多个业务案
例,覆盖参与人、产品、帐务、事件、市场营销和地域,包括目前各省支撑的热点问题、历史遗留的争议问题等。
在本次修订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有待后续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SLA协议表达。各省对于SLA协议管理需求不明确,在数据模型中,可
以通过两种实现方式表达,其一:做为服务保障产品实现,在整个产品、销售品体系中解决;其二,通过协议方式记录相关SLA条款,单独成体系;
2、 是否有必要分离企业内部管理的账目与向客户交互的账目,在本次修订
中,继承原有的体系未分离;
3、 是否有必要首先建立帐户与销售品实例的关系?在本次修订中,继承原
有体系未调整,保持帐户和产品实例之间的关系;
4、 客户俱乐部管理需求不明确,直接引用移动运营商的数据模型。
2.3 数据模型概念
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的图形化视图,具体指用实体、属性及其关系对企业运营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业务概念和业务规则,同时规范化相应定义、命名和编码。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第 5 页 共 213 页
中国电信企业数据模型3.0
2.3.1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业务视角的高层次的粗粒度的模型,用于定义核心业务概念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键关联关系。概念模型不包含设计的细节,仅定义核心业务实体、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相关的业务规则,在概念模型中不对实体的属性建模。概念模型的主要特征如下: 1、确定主要的概念实体; 2、确定实体之间的业务关系。
2.3.2 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从概念模型转换而来,即以概念模型的设计作为基础,将实体与关系映射到关系数据模型,进行细化设计。增加设计所需要的新的实体类,细化关联关系设计,包括引入新的关联关系,将多对多的关联关系分解。细化实体类属性设计,细化业务规则的描述。逻辑模型的主要特征如下: 1、设计原则以三范式为主; 2、确定实体、属性以及实体间关系; 3、确定数据类型; 4、确定domain。
2.3.3 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逻辑模型在具体的RDBMS产品的实现。考虑到目前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所支持的数据存储特征具有很大的一致性,我们并不强调RDBMS产品,仅规定以下的内容,本文所述的物理模型的主要特征如下: 1、在统一的范式标准要求下,表、字段和关系必须和逻辑模型一致; 2、确定数据类型、精度、长度; 3、确定约束、索引;
4、统一数据分类编码含义及使用规则。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第 6 页 共 213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