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和书相伴的日子
和书相伴的日子
书籍是培育我们的良师,无需鞭答和根打,不用言语和训斥,不收学费,也不拘形式??对图书倾注的爱,就是对才智的爱 ——德伯里。
从书籍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方法;从书籍中,我看到了许多的人间冷暖,也看到了生活得香甜苦辣??书籍,是我一生也放不下的良师益友。
小时候,便在连环画中找到了童年的乐趣,经常缠着老妈给我讲连环画中的故事。在那时候,就对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美丽的童话充满了向往,在敬仰和向往中,也常常在小小的脑袋里勾勒着自己幼稚的梦想。到了初中,接触的东西慢慢的多了起来,读的书也五花八门。 大部分都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慢慢得不知道是不是从老师那里学习的一些诗而后勾起我的迷念。爱屋及乌,慢慢的开始在 书店中看一些诗集作品,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戴望舒的《雨巷》等等,久而久之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体会到了诗人从字面上表达的内涵,看到了相聚的欢辛和离别的苦楚,也看到了爱情的美好和生活的艰辛。
上了师范学校以后,,这种清新的文章一直吸引着我。有一次上写作课,老师讲解课文中的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我马上被这篇恰当的修饰语,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等所吸引,这种清
新的散文,非常让我喜爱。慢慢的在课余经常向老师请教一些散文的写作表达方式、用词用语问题,并尝试着写了一些小小的散文。 毕业以后,由于工作比较忙,读的书就少了。偶尔会读一些书籍杂志:像《读者》、《知音》等一些娱乐休闲的书本,在休息的同时,学着感悟生活,享受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与忧郁,在主人公的笑声与眼泪中度过一个个夜晚。记得《读者》上的一篇小短文,时间很久,但是印象很深,说的是一对夫妻经过一段婚姻以后,日子过得很平淡,一次为了丁点小事,女人生气,不顾刚洗完澡还没吹干的头发,跑到院子屋檐下的长椅上看满园开满的鲜花,男人小心翼翼地把电吹风拿出来,给女人吹头发,女人不用,僵持了一段时间,男人还是坚持给女人吹头发。男人突然和女人说:“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都老去,我希望先去的是你。”女人听了很生气,就问:“为什么?”男人爱怜的抚摸着女人的头发说:“如果是我先去,我又怎么舍得你一个人独自面对着满园的鲜花。”女人想了片刻,突然泪流满面。这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如果两个人相爱,就要尽一切可能的快乐与幸福,有许多很深的爱,其实就在平凡之中,平凡不是婚姻的坟墓,而是感情的升华,只不过把当时热恋的激情,转化为浓浓的亲情,可能平时里一句淡淡的问候,或者清晨起床一个轻轻的吻,甚至是相对凝视的一个眼神??爱,可以融化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地方。
包括我们的血脉亲情,淡淡的友情,都可能在某时某刻感动你与我!喜欢这样的小说,是因为它短小精悍,寓意深远,让人看后有很
多的想象空间,或者是很多的感触和深思,让人学会思考,学会反思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熟,感觉到知识的重要性,又开始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充实自己的大脑。先后重读了一些名著,,从中感悟生命的珍贵,生活的艰辛与多彩,人生的价值,家庭的幸福,从而使自己的文学底蕴更加深厚,对事物的理解开始向深层发展,不像以前那样看问题只是停留在表面。学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人生哲理,学会条理自己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为了不会遗忘,也不被遗忘。
身为一名教师,我深感知识的重要性,“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自来水”,一个人不爱读书,不爱与书作伴,是真贫穷,是真孤独。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作为一名现代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这就要我们多读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你想给学生一滴水,你必须有源源不断地书。
回顾自己的读书过程,我看到了自己从幼稚发展到成熟的历程,也更加感悟到书籍对自己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书,将永远是我最好的良师益友,是我一生必不可少的人生伙伴,就像库法耶夫所说的那样:“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