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2014年1月考试期末复习册
? 3.保育与教育机构既为0--3岁婴幼儿提供保育与教育,也为婴幼儿教养人提供科学育儿
方法,它旨在提高社区散居婴幼儿的受教育率和受教育水平。 ? 4.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基本定位:服务性的教育机构。 ? 5.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场地、设施、设备等应参照公办
幼儿园办园标准进行配备,同时提供与办学类别、规模、层次相适应的办学资金。 ? 6.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开办流程包括申办、园所装修设计、招聘教职工、师资培训、
购置设备设施、制订课程计划、招生、编班等。
? 7.早期教育机构的基本制度包括教职工劳动纪律制度、安全制度、卫生保健制度、活动
室活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早期教育活动评价制度等。
? 8.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中应建立的制度从大的方面来看通常包括:管理制度、教师制
度、教养人制度、社区工作制度。
? 9.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教职工劳动纪律制度、安全制度、卫生保健制度、
活动室活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早期教育活动评价制度等。
? 10.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期教育基地的主要任务是为社区散居婴幼儿及其教养人提供服
务,而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教育活动是早期教育基地实现其宗旨的重要途径。
? 11.在保教机构中,室内环境创设要考虑布局、材料的提供、物品的摆放及保育与教育
人员的分工,以保证婴幼儿的活动质量。针对0--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室内可设置运动区域、认知区域、艺术区域、阅读区域和想象装扮区域等。
? 12,保教机构中,室外环境的创设应考虑保证活动场地安全、宽敞、区域合理分隔,提
供便于进行大运动的丰富耐用的材料等。室外环境可以设置种植园、养殖园、运动区(攀爬区、追逐区、集体游戏区)以及沙水池等。
? 13.半日活动设计原则:活动时间宜短不宜长、活动内容动静交替、活动中保育为先。 ? 14.婴幼儿半日活动的基本环节一般包括预热环节、亲子游戏、休息时间、早期教育活
动、户外活动、离园环节等。而每个环节活动的时间最好在10分钟左右(1岁6个月的婴儿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时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
? 15.婴幼儿活动设计的程序包括确定活动自标、选择活动内容、准备活动材料、组织活
动实施和评价活动效果。
? 16.教师选择早教活动内容时,应重点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该年龄段的关键经验,
以及各年龄段不同领域的发展敏感期。
思考题及答案
? 1.简述社区早教基地的主要功能。
答: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功能主要有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1)育人功能,也称本体功能,指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对婴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的影响作用。
(2)社会功能,也称工具功能,主要表现为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对社会政治、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如社会文化传递功能,提高教养人教育婴幼儿的水平。 ? 2.简述社区早教基地的主要任务。
答:(1)为0--3岁婴幼儿提供保育与教育。(2)为教养人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 3.简述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现存类型。
答:(1)依托社区的早期教育基地,主要由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组织运行,旨在提高社区婴幼儿的受教育率和受教育水平,是政府提高国民素质系统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2)依托幼儿园的亲子园,主要由教育部门主管,由社区内的幼儿园兼职管理,面向社区招生,
可为社区家庭与婴幼儿提供一定的早期教育与指导;(3)社会培训机构开办的早期教育中心,属民办学校性质,所占比例最大,这类保育与教育中心面向社会招生,具有盈利性质。 ? 4.简述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环境配备的原则。
答:(1)安全性原则。婴幼儿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在提供设备和玩具材料时,要把安全、卫生和健康放在首位。(2)探究性原则。婴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认识世界、获得经验。因此提供支持多感官参与的材料,更能激发婴幼儿参与活动、进行探究的兴趣,达成多种教育效果。(3)多样性原则。婴幼儿的发展包括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学习、艺术、语言等多个方面。为此,应为婴幼儿提供多领域的活动区域以促进婴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 ? 5.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的活动有哪些类型?
答:(1)针对婴幼儿的活动。针对婴幼儿的活动是指以婴幼儿为主要对象,旨在促进其各方面 能力发展的保育教育活动。从内容上讲,这些活动包括语言活动、认知活动、运动游戏以及社会交往活动等。从形式上分类,既有婴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也有教师组织的游戏及亲子游戏等。(2)针对教养人的活动。针对教养人的活动是指以教养人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其育儿理念、育儿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提升其科学育儿水平的活动,其形式多种多样。 ? 6.简述早教活动设计的原则。
答:(1)生活化原则。生活化原则是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机构活动设计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即指对于0--3岁婴幼儿,生活环节即活动,也体现在对教养人指导的生活化。(2)游戏化原则。游戏化原则是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普遍原则。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婴幼儿的一切活动都应体现游戏性,让婴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基本经验和能力发展。(3)个别化原则。早教教师应理解、尊重婴幼儿的发展差异,针对不同的教养人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 ? 7.确定早教目标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确定目标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婴幼儿发展目标指向应明确、具体。(2)目标应指向婴幼儿和教养人。
? 8.简述早教活动中活动材料准备的要点。
答:早教教师为活动配备材料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四点:(1)材料应物化活动的目标(2)材料应具有趣味性(3)材料应生活化(4)材料应具有安全性 ? 10.早教教师如何正确开展活动评价?
答:在早期教育活动评价中,评价可从目标的达成度、过程的节奏感和参与者的满足感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目标的达成度是指婴幼儿及其教养人在教师设计的活动中各自所获发展的程度。(2)评价活动过程是否具有节奏感,早教教师主要应分析整个活动过程是否一环扣一环,紧凑又不匆忙,舒适又不无聊。(3)早教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参与者的满足感来评价活动的适宜性。另外,要确保活动评价实施的科学性,教师一方面需要掌握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需要对教养人心理和需求进行一定的摸底和调查。
第九章 0--3岁特殊儿童的识别与教育 基础知识点
? 1.特殊儿童: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神经动作或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
偏离一般或常态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具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儿童。
? 2.按照发展障碍的类型,可将特殊儿童划分为身体缺陷、交际障碍、认知障碍和社会性
障碍。
? 3.儿童的身体缺陷主要包括哮喘、脑瘫、肢体残疾、癫痫、感统失调以及其他影响儿童
生活、学习的身体方面的疾病或障碍。
? 4.交际障碍包括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凡影响通过视听途径的基本言语交际过程的现象
属言语障碍;而影响造句表意或理解他人言语含义等较高级过程的现象则为语言障碍。 ? 5.儿童的认知障碍主要包括学习障碍、智力落后和唐氏综合征。
? 6.社会性障碍是指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的原因,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发
展与他人之间正常的社会交往关系。儿童比较常见的社会性障碍主要包括自闭症、多动症、情绪障碍等。
? 7.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有助于判定脑瘫的严重程度,也可以作为康复治疗效
果的依据之一。常用的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包括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 8.自闭症筛查量表是常用的自闭症诊断方式。
? 9.按照智力的发展水平,智力落后一般可以分为四个类别:轻度智力落后,中度智力落
后、重度智力落后和极重度智力落后。
? 10.0--3岁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要遵循适度原则、一致原则、逐步原则、言传身教原则。 ? 11.对0--3岁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机构应遵循特殊照顾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
原则、渗透教育原则和平等原则。
? 12.在识别智力落后的儿童时,一般以行为动作、语言发展作为判断智力的主要指标。
在我国,目前可用于0--3岁智力落后婴幼儿的筛查方式主要是丹佛智力发育筛查法。 ? 13.感觉统合训练针对的主要是人类重要的感觉系统,可分为触觉训练、前庭平衡训练、
运动感觉(弹跳训练、固有平衡训练、本体感训练)等项目的训练。 ? 14.特殊教育机构中,要针对脑瘫儿童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
? 15.让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在一起学习和活动,对他们实施全纳教育,有利于脑瘫儿童
与正常儿童从儿童时代就建立起彼此相互了解、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人际关系。
? 16.我国脑瘫儿童的康复仍以康复机构的康复为主,主要包括住院康复和门诊康复。 ? 17.脑瘫儿童的教养人首先要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认识和了解孩子的主要障碍,
以极大的耐心努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
思考题及答案
? 1.简述脑瘫儿童的常见症状。
答:脑瘫的临床表现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类型。(1)痉挛型:以四肢僵硬为主要表现。(2)手足徐动型:四肢和头部出现不自主的无意识动作,做有目的动作时,全身不自主动作增多,如面部出现“挤眉弄眼”,说话及吞咽困难,常伴有流口水等。(3)共济失调型:以四肢肌肉无力、不能保持身体平衡、步态不稳、不能完成用手指指鼻等精细动作为特征。单纯性共济失调较少见,共济失调也可与手足徐动联系在一起。另外,患儿常常无法保持一个固定姿势,站立时,为维持站立姿势不得不进行频繁调整。学走路时间晚于正常儿童,行走时为了获得平衡,双脚左右距离较宽,步态蹒跚,方向性差。 ? 2.简述0--3岁自闭症儿童的表现与特征。
答:判断一个儿童是不是自闭症的主要方法是行为特征观察。一般来说,患有自闭症的幼儿在3岁前会有下列三方面的特征,其中语言能力滞后、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1)社交发展特征。对外界环境或事物不感兴趣,与人缺乏目光接触,不能用眼神或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无法理解他人的心理和意思。不能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不能进行社会交往。(2)语言发展特征。语言发展迟缓,有障碍,说话内容、速度甚至语调异常,对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可能欠缺口语沟通能力。(3)情绪
行为特征。容易受情绪或环境因素刺激,表现冲动或有伤害性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绝改变习惯和常规,并且不断重复某些动作;兴趣狭窄,会极度专注于某些事物,或对事物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特定形状的物体特别感兴趣。 ? 3.简述智力落后儿童的表现与特征。
答:一般来说,3岁以内婴幼儿如有下列一项以上异常表现,则有较高的智力发育迟缓的可能性。(1)哭声异常,即从刺激到引起啼哭的时间长,有时需反复刺激或持续刺激才能引起啼哭,或者哭声尖锐,或哭声细小无力;部分患儿不爱哭闹,显得异常“乖巧”。(2)婴儿吸吮能力差,咀嚼晚,吃固体食物时,容易发生吞咽障碍和呕吐。(3)睡眠过多且不易唤醒。(4)满百天婴儿不能竖头或转头困难,单眼或双眼持续向里或向外。(5)满百天后婴儿才有笑的表情,且表情呆滞,6个月时仍不能表现出自然笑容。(7)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6个月时婴儿不能注视脸面上方缓慢活动的物体,不能朝发出声响的方向转头,不能自己翻身,无成人帮助不能坐稳。(8)在7--9个月婴儿仍常流口水,清醒时有磨牙动作。(9)到9个月时婴儿不能主动伸手拿东西,当有大人扶时不能用双腿支撑体重。(10)运动发育如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较正常儿童落后3个月或以上,而且走不稳。(11)语言发育落后,婴儿到10个月时不能咿呀学语,发音也不清晰。(12)对周围人、物和环境缺乏兴趣,不喜欢与人交往,缺乏情感依恋。
? 4.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常见症状和表现有哪些? 答:(1)触觉问题.躲避接触:固执于某些物件要时刻抱着才有安全感,不爱玩身体接触的游戏,嫌弃某些质地的衣物。讨厌被触摸:讨厌理发、洗澡、刷牙,不喜欢绘画、沙土、泥工等手工作业。爱打架:爱发脾气,动手打人,对非恶意的身体接触反应激烈。(2)前庭感觉功能问题。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握笔姿势不当,端坐、阅读、写字时姿势不正确;阅读中容易出现跳行、漏行,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视物不稳定;晕车、晕船,大幅度运动中容易头晕;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像的细微差别;逃避或害怕运动,运动中主要用眼睛协调动作。(3)本体感觉功能问题。书写速度慢,字迹不规则,书写时往往过分用劲;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顺序性和时间意识差;容易因为非智力因素引起学习不良,完成简单动作常常遭遇失败,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难容易沮丧,依赖性强;学习系鞋带、扣纽扣等精细动作困难,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技能差,动作笨拙,不善于玩积木;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环境容易迷失方向。
? 5.早教教师应怎样面对自闭症儿童开展教育?
答:(1)教授沟通与交往能力。(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成就感。(3)在班级的自然活动进程中运用指导性策略。(4)提供能让所有儿童都积极参与的团体活动。 ? 6.教养人如何在家庭中对自闭症儿童开展教育?
答:自闭症儿童的某些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采取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还是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健康发展与进步的。(1)简单直接地传递信息。(2)培养简单生活技能。(3)使用有效的强化物。(4)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5)注重语言能力的发展。(6)尽早确诊并积极寻求专业的干预治疗。(7)建立切合实际的期望。 ? 7.对待智力落后儿童应如何教育?
答:对待智力落后的婴幼儿,积极的早期干预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可以促进智力落后婴幼儿脑功能的发展,减轻认知、感觉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这一缺陷对以后生活的影响。(1)为其提供锻炼自身的机会。(2)给予充分的耐心和爱心。(3)及时鼓励儿童。(4)使用具体、直观的方法进行教育。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