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10市2017年中考语文按考点分项解析版汇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长沙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了个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馀,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将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②先府君:指作者已逝去的父亲。③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 ④铨:作者将世铨自称。 ⑤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⑥戚党:亲戚和乡党。 ⑦吟哦声:读书的声调。 ⑧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 ⑨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 家益落/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
B. 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
D. 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母授以《礼记》《周记》《毛诗》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C.咨臣以当世之事 (《出师表》) D.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
1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②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4)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排行第九.她在小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家中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拿下金玉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丰盛,毫不减色.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亲戚和同族人,个个赞她贤慧.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闲暇的时候又抄录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
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家境更加衰落.益:更加;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益:更加
B句意: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行:走;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行:行为
C句意:父亲如果做错了事情.过:过错;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过:经过
D句意: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止:停止;河曲有一个聪明的老头,他笑着阻止了愚公,说道:“你太不聪明了.”止:阻止 故选:A
2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虚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
例句: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以:把
A句意:不因外物好和自己得意而喜,不因外物不好和自己失意而悲.以:因为 B句意:家中贫困穷苦,没有办法得到书籍来观看.以:来 C句意:把当前的朝政局势向我请教、询问.以:把 D句意:但曹操能够打败袁绍,绍,由弱变强.以:凭借,用 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辄:就
句意: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把它作为游戏. ②重点词有:已:停止
句意:(母亲)命令(我)跪着朗读直到熟练才停止,自己不曾倦怠.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概括. 答案: (1)A (2)C
(3)①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把它作为游戏. ②(母亲)命令(我)跪着朗读直到熟练才停止,自己不曾倦怠.
(4)母亲“垂涕扑之”,是指母亲流着泪打儿子.流泪是因为心疼儿子,而仍责打儿子是因为严格要求儿子,希望儿子成材.值得我们称赞的行为有:①家中贫困,但母亲没有任何愁容;②教儿子学习经典,没有丝毫放松;③教育孩子有方法,方法不单一. 郴州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
3
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 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 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2)哀转久绝 消失 ..(3)河中漱广 冲击 (4)窥深悸魄 看,望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
【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