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 华东师大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8:59:31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识记唐太宗李世民德为政特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等。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 重难点

重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难点: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得原因。 二、知识概览图

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627~649) 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马周 唐太宗与 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 虚心纳谏:魏徵 贞观之治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史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新课导引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刚平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还不如亡国之群隋炀帝。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不经意从容地说:“若是这座宫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纳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

〔思考讨论〕 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在他统治时期,唐朝呈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局面?如何评价唐太宗? 四、教材精华

知识点1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

唐太宗李世民,早年助父亲李渊起兵太原,统一全国,身经百战,屡建奇功。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的政绩。

626年,李世民皇们,次年,改年号为贞观(627~649年)。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意识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他经常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变小能覆舟。”贞观年间,群臣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 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知人善任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即位之前,就收罗了不少文武人才。他用人不计资历和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他任用富于谋划的房玄龄和善于决断的杜如晦,还有出身贫贱但才华横溢的马周等。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

唐太宗强调君臣关系如同“元首”与“股肱”的关系,必须同心同德,才能合成完备的一体。 虚心纳谏

唐太宗自知君主不能遍知天下事,要治理好国家,需要倾听不听的意见,集思广益,择善而从。他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经常鼓励臣下直言皇帝的过错,自己也虚心采纳改正。朝廷上下,敢言直谏,蔚然串成 风,成为贞观政治的一大特色,这也是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唐太宗虚心纳谏的事迹很多,进谏折大臣也很多,以魏徵最为著名。魏徵先后进谏200多次,是中国历史著名的谏臣。 知识点3 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其在位20余年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蔚县,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2)唐太宗虚心纳谏和任用贤人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之一,贞观之治时期是中国古不上国力强盛的时期。 五、课堂检测

例1 “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分析 本题考查对唐太宗年号的识记能力,“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故选A项。 例2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

A.魏徵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张玄素

分析 唐太宗时期,魏徵前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是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故正确选项是A。 例3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艺术再现了贞观之治的恢弘气象,同时也反映了唐太宗李世民“心存百姓”的政治情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唐太宗关于君民关系的名言。 (2)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关心百姓的措施?

(3)唐太宗关心百姓的措施对我们今天坚持以人为本有何启示? 分析 注意运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分析此题。 【答案】(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措施: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

(3)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展经济,关注民生,保障人民权益,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例4 房玄龄高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要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意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分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通过阅读材料,能够得出唐太宗重用贤才的结论。故选C项。 例5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对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分析理解能力。A、B‘C三项都是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婉崇不是唐玄宗时期的名相,故D项是不正确的。 六、学后反思 我小结: 七、体验中考

1.(2014·山东聊城5)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缘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

A.春秋诸侯争霸 B.汉末军阀割据 C.魏晋北民南迁 D.隋朝暴政而亡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2.(2014·山东济南2)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 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摘要一 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

摘要二 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2015·福建龙岩2)唐太宗开创的治世局面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D.“开元盛世”

4.(2015·广东佛山3)有学者评论说:“如果从中外文化对比的角度看,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同时代任何国家相比,都更具有平民性……”此观点评价下列哪个朝代的“政治文化”最恰当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5.(2015·湖北宜昌市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难得的治世或盛世局面,其中产生于唐朝初年的是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6.(2015·山东省德州市3)认为“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水能载舟,亦能

覆舟”的封建帝王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7.(2015·山东省东营市5)唐太宗说:“白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见,他特别重视

A.对外交往 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 D.虚心纳谏

8.(2015·山东省滨州市3)唐朝时期,修建了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的长安城。具体负责长安城工程建设的是六部中的

A.吏部 B.户部 C.刑部 D.工部

9.(2015·四川省成都市4)“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2015·四川省广元市2)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A.提倡节俭 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参考答案:

1—5:DCBDC;6—10:BBDAC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小学最新教育资料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识记唐太宗李世民德为政特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等。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 重难点 重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难点: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得原因。 二、知识概览图 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627~649) 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马周 唐太宗与 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 虚心纳谏:魏徵 贞观之治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