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安市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
2008年南安市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目标检测质量分析
2008年秋季,我市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目标检测由市教师进修学校统一命题,市教育局组织人员巡视考场,由各校组织考试和评改。现综合各校反馈的分析意见,对本市二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目标检测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及学段教学目标,参照教材具体要求进行命题,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力求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我市小学生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本次试卷分五部分。第一部分“识字写字”,测查的内容包括读拼音写词语(写在田字格上)、比一比再组词(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形近字)、找出广告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写出同偏旁的字并组词,主要考查学生的拼读能力和识字、写字的能力。其中第3小题找出广告中的错别字并改正,体现了语文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意在引导学生树立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同时养成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第二部分“填词写句”,其中第1小题包括词语的搭配、动词的选用、填写反义词、填写成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情况;第2、3小题分别是读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把错乱排列的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这两道题在考查学生对词义的辨析能力和连词成句能力的同时,更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的语感能力。第三部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考查学生对课文及“语文百花园”的掌握情况,但又不仅仅指向纯粹的“记忆”,而是立足于在记忆基础上的 “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尝试运用。本题把课本中要求背诵掌握的有关语段及古诗、韵语进行归类,把积累与运用整合起来,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更积极、广泛的语言积累,同时渗透“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以上三个部分立足于教材,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与灵活运用,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广。
第四部分“读短文完成练习”,以适合学生程度的课外短文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中第1题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辨别多音字读音的能力,第2题要求学生仿照短文出现的词语填写ABB式的词语和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强语言积累。第3、4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及初步的语言概括能力。如第3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
的能力。第4题考查学生初步的文本整体感知能力。语文学科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本册教材开始出现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概括的练习,以训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因为本篇短文段落结构清晰,内容也比较简单。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鸡、狗和松鼠这三种动物耳朵的样子和用处,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了前三个自然段都是讲动物的耳朵,而且题目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所以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就能从短文中找到相关答案。以上4道题的设计,既考知识又考能力,从而能较客观地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部分“看图写话——蚂蚁搬面包”,题目要求学生“按顺序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小蚂蚁们是怎样把面包搬回家的?想一想,再写下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话能力。类似图中小蚂蚁们搬面包的事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见过或了解的事,题目和写话提示要求明确,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有话可写,可以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写话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在写话中感受到团结互助、同心协力的美好品质。
在各校反馈的分析意见上,大家还肯定了本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题型较灵活,各部分题目比例合理,重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重视对学生习惯和能力的评价,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当然,也有的老师建议题量应少一些,不然有的学生在60分钟内完不成;有的建议题目不要太灵活,否则对农村学生来说有难度。对此,我们在今后的命题中将尽可能地兼顾城镇和农村学生的实际语文基础,使今后的命题难易更适中,并配合其他评价方式,使学习评价更全面、客观,以利于了解情况,改进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答题情况
本次测试,虽然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之间,或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测试成绩还有一些差距,但从总体看,成绩还是比较理想。从各校反馈的分析材料中随机抽样16个单位的成绩进行统计,平均得分84.7,及格率为94.8%,优秀率为 52.2%。下面分为三部分对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1、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部分包括识字写字、填词写句、填空三大题,是占整份试卷分值最大的部分。大部分同学能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词、填写词语、成语及根据课文(包括“语文百花园”)内容填空,正确率较高。但也有些同学写了错字、别字,如“或者”写成了“或着”,“带领”写成了“带令”,“严”字写成了“产”或在“严”的上面多写了一个点。写反义词这一题中“( )对后退”,有的学生写成“前近”“前退”等。
按部首归类写字组词这一题,本册教材多次出现了这种类型的训练,是本册教材的一个知识重点,学生对这样的题型是很熟悉的,但该题的得分率不是很高。我们分析原因之一是学生做题时没仔细看清楚,把两点水看成了三点水而导致出错;原因之二是学生对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还有点模糊,考试时不能有效调动对已学过的带有相关部首的字的记忆。比如 “冫”一般与天气的寒冷或水有关,如“冰、冷、净、次”等;“心”一般与人们心里想什么有关,如“思、念、忽、怎、总”等。
在读句子选词填空这一题中大部分学生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选填词语,只有少数学生因不理解“珍稀”与“珍惜”意思上的不同,所以在“大熊猫是一种( )动物”中,错填成了“珍惜”。 连词成句这道题从各校反映的情况看,差异比较明显。大多数学生完成得比较理想,但也有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把所提供的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有的同学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可见学生的语感能力还有待加强。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部分,大多数同学都能根据提示正确写出句子,有个别学生因为平时没有注意积累,在有关日月潭清晨景色描写一处出现错误(表达不够准确)。而在“遥知不是_ ,为有_ 。这是诗人王安石赞美_ 的诗句”,最后一格有比较多的学生填写错误。这首诗的诗题是“梅花”,很清楚地告诉学生这是诗人王安石赞美梅花而写。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是平时不大关注题目,只背诵诗歌的主体内容,或对本首诗的意思还不理解,平时也较少接触这样的逆向思维的题型。
总之,这三道题的答题情况基本反映了我们平时的教学情况,即老师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还是较为重视,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
2、阅读短文。大部分同学能在仔细阅读短文的基础上,认真地完成短文后的习题,正确率较高。如第1、2题,学生只要联系短文具体的语境和平时的语言积累,就能准确解答。但也有部分同学未能认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