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0-11(1)马原复习题(主观题)
2010至2011第一学期马原复习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4、如何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如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6、什么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3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9、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P45~46 11、如何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P46、48 11、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意义 13、如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规律观的基本内容?
14、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及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15、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16、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1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18、实践的含义、特点、基本形式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20、为什么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21、“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22、简述真理的客观性
2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2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5、用真理的辩证性原理说明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 26、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
27、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29、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30、怎样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以及它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31、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32、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3、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4、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重要观点,并联系实际谈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35、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3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37、如何理解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38、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9、试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40、如何理解资本的原始积累及其途径? 4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 4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4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4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45、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具体表现? 46、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本质? 47、怎样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注:第4、5、21、27、45为本学期新增,同时删去上学期50题中第25、29、32、33、34、36、38题。详见附件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