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甲壳贝类增养殖学
4-310曹、马、徐、王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甲壳贝类增养殖学
一名词解释
1.珍珠:是在贝类软体部中形成的一种螯生物,是一种含霰石形碳酸钙结晶体。珍珠的光泽是珍珠优劣的重要指标
河蟹的泄殖孔在头胸部腹面。
2.蟹脐:河蟹腹部 团脐♀,尖脐♂ 3.蟹斗:河蟹头胸甲,俯视近六边形 4.蟹梯子:河蟹的鳃 触角腺:
5.自切:当河蟹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或是蜕壳过程中胸足受阻蜕不出时,常会发生丢弃胸足的现象。
6.生殖洄游:河蟹由淡水到海水去进行繁殖的过程。(蟹讯)
7.黄蟹:生殖脱壳前体色偏黄,性腺尚未成熟。副性征尚未成熟,6-8月份(吃肝脏) 8.绿蟹:黄蟹中一部分性腺发育快,以进入成熟期,完成可生殖脱壳的个体(吃生殖腺) ↓ 生长缓慢体色呈墨绿色
9.流产:卵不能正常黏附于刚毛上,全部或大部分散落水中 受精卵胚胎发育转折期 新月透明期 二 问答题
1.小片贴核法与体外成囊法培育淡水有核珍珠的异同点
答:1)小片贴核法按送片与差核的先后顺序分为先放法、后放法、同放法。后放法:创口通道后,先用送针把细胞小片送入通道底部,再插入珠核并使之与细胞小片密贴,送入细胞小片时,要使其分泌面向着创口,保证核与小片的分泌面密接。2)体外成囊法,即主要采用珍珠细胞悬液法:利用珍珠细胞的嗜核性,将珠核放在珍珠细胞悬液中,使其在体外形成珍珠囊,再移植到贝体内形成珍珠。3)小片法只有与小片细胞完整地结核面增殖形成珍珠囊时才能产生正圆珍珠,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种种原因,而使小片细胞不能完全绕核增生而易产生出暇疵珠;而体外成囊育珠法,通过组织和细胞培育的方法,在体外获得的珍珠囊,其外形整齐均匀,细胞组成较为一致,植入母蚌外套膜后,能形成均匀的球形珠,但也易产生无珍珠层的素珠。主要采用珍珠细胞悬液法和注射法培育有核珍珠。注射法:将其珍珠囊的珠核移植到育珠蚌体内,用5ml注射器吸收外膜细胞悬液,将细胞注射到核周围。 2.从育珠手术,养殖管理的角度论述如何提高淡水无核珍珠的质量。
答:1)制备细胞小片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快,小片正反面不要搞错,外套膜边缘部分要切除干净,切片整齐无粘连,切好后马上滴注保养液,避免阳光直射,防污染。2)插片时小片正反面也不要搞错,一次送片成功,创口大小适宜,插片数量适当,采用同种同们移植法,先插边缘膜,后插中心膜,适当密植。3)整个手术操作时间不宜过长,手术伤口应消毒处理。养殖管理:A选择充分营养,较适的温度,良好水质的小域环境,合理的养殖方式.B管理好水质,适当施肥调节吊养水层;及时清除附着物,水质控制与监测,注意水中溶氧变化等,检查育珠蚌的生长情况。C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3.卷片移植法与横插法进行无核珍珠手术的异同点 横插法:(目前用得最多的方法)用送片针顶住小片中心,用钩针把小片卷叠到送片针上,
然后用钩针在外套膜上横向创口,随即将小片送入并送达底部,用钩针压住小片,抽出送片针并随手用钩针整圆。 卷片移植法:(培育大型圆形珍珠时)分离内外表皮,并切除边缘色带,沿环 肌到色带方
曹、马、徐、王,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4-310曹、马、徐、王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向切成长宽比为8:1的小片条,反拉到玻板上,用5%pvp滴片,卷到送片针上移植。异:1)横:将小片条切成细胞小片再移植;卷:将小片条卷成圆球再移植。2)横:移植小型细胞小片; 卷:移植大型细胞团块;3)横:体内整圆;卷:体外整圆。4)卷:植入插入蚌体后是先以渗透营养的方式而存活的
4.池塘养殖育珠蚌湖淀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原因:在夏季高温季节,由蓝藻中微囊藻类在水中过量繁殖所致。危害:1)藻体附着在蚌的鳃瓣上,影响育珠蚌的呼吸,且藻类因有胶质膜而使育珠蚌食用的不消化;2)湖淀还分泌出一种毒素,会毒死育珠蚌。防治:可用硫酸酮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可用0.7克,使铜离子与藻蛋白凝结而将其杀死,如有泛塘现象,应立即注入新水,降低养殖水层;排表层水;施药灭藻;科学施肥;注水引种;生物防治;使用增氧机
5.从水质投饵管理方面而论述如何提高天然海水工厂化培育蟹苗的出苗率。1)水质管理:育苗用的水要高于渔业水质标准,在育苗过程中保持良好水质的措施,主要就是添换水,水的理化指标要符合标准,要求水中Do含量,浮游生物,温度方面的指标适值。水温控制在20——25摄氏度,在18摄氏度以下变态时间处长并易感染疾病,26摄氏度以上幼体发育快,身体纤弱,抗病力弱,成活率低,加换水就注意:Ⅰ期不宜换水,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性,池水排到一定时,Ⅱ期加注新水应保持盐度,PH,温度一致,同时还应加EDTA等其他药物。2)投饵管理:蚤状幼体摄食有滤食和捕食两种方式。随着个体发育变态,摄食方式由滤食性转到捕食性,由被动摄食转为主动摄食,食物也由植物性转到动物性饵料。基础性饵料:浮游植物,单细胞藻类。动物性饵料:蚤状幼体前期以蚤黄,轮虫为主;蚤状幼体后期以卤虫幼体为主;大眼幼体可投喂多种饵料,但要及时补充饵料,保持水中有充足饵料,以防止大眼幼体相互残杀。
6.实际生产中蟹苗质量的简易判断方法 1)体色:背甲青黄色鲜艳光亮,失水时间太长背甲则成枯黄色。 2)活力:爬行活跃,活动自如,翻卵后能迅速翻正,在水中能游善爬,在陆地上能迅速逃逸。 3)健康状况:看蟹种是否有缺足不腿,甲壳受伤和各种病态,体表无附着物;4)入淡水表现:健康苗上爬,弱苗下沉。5)规格:一般1千克蟹种,14——17万只/kg亩。 6)生殖发育程度:一般要求性腺发育程度越小越好,过大则意味着蜕壳次数减少,个体生长时间缩短。
7.稻田养蟹存在哪些主要矛盾,如何化解?
主要矛盾:1)对稻秧会造成伤害;2)有机肥的施用;3)有机农药的施用; 4)晒田 解决:1)水稻品种选择与栽插:水稻品种应选择全生育期较长,耐肥,抗倒伏,抗病虫害的,并可以采用在秧苗返背前采用网片薄膜或土埂拦隔等方法来防止蟹吃秧苗;2)施肥洒药:多用农家肥,生物肥,用化肥应以施足基肥,追肥有机肥为主,施化肥为辅。插秧羊对苗种根部喷洒1%硫酸酮液,减少药物浸种的伤害。 3)河蟹放养:水温18℃以上,种苗已返背,每亩放6000-10000只。4)晒田:稻田养蟹后可以不晒田 9.池塘养殖南北白对虾成虾的技术要点:
答:1)池塘的设置与改造:A 池塘条件:要求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无工农废水污染,地底平坦、淤泥少。B 清塘消毒,消灭敌害生物,改善池塘环境。C 培养基础饵料,放苗前8—10天,施发酵腐熟的粪肥。D 调节水质:盐度1.25‰—1.5‰之间,整个养殖期保持池水盐度在0.5‰以上。2)虾苗的放养:放苗前先试水,待水温上升到20℃以上后放养,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每亩放养2—2.5万只。3)饲养技术: A 注意营养搭配和科学喂养,虾苗放养15天内水中饲料丰富,只需要辅之以少量配合饲料。B 因南美白对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故白天少放饲料,投饵量20﹪—30﹪,晚上多投。一般日投饵量为体重10﹪以上,为加快虾苗的生长速度,每周喂1—2次鲜淡水鱼肉浆,并适当拌入维生素C、维生素E及鱼肝油,以增加虾体抗病力。 4)管理措施:A 科学换水:一般10—15天加换水20㎝左右,
曹、马、徐、王,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4-310曹、马、徐、王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同时调节池水盐度,保持清爽水质。B 合理调节水质:PH7.5—8.5之间,定期泼洒水质净;。C 及时增氧:适时开动增氧机,保持水中充足的溶氧。D 加强病害防治,采取药物与生物相结合的预防措施:一是在饲料中添加防病药物;二是采用菜籽饼4-6kg/亩浸泡后全池泼洒。E 重视日常管理,加强巡逻监察,定期测定水体水质及虾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10.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技术要点
1)亲虾的选择:有条件的地方,要引进美国无特定病毒(SPF)的南美白对虾。亲虾应肢体完整,体色正常有光泽,无伤无病,雌体长要达13-16cm,12月-18月龄,卵巢发育到Ⅱ期。雄体长12-15cm,精荚乳白色,无黑化,雌雄比例为1:1-2 2)亲虾培育:一般亲虾先在室外池塘中用低温常规方法培育一段时间,繁殖前移入室内,诱导支配、产卵。产卵池多为圆形,直径3-5m,水深0.6-1.2m,池底呈漏斗形,池底向中心倾斜,坡度为5%。亲虾入池前,先用漂白粉浸泡3-5min。亲虾从水温16℃的越冬池进入促熟培育池后,以每天0.5℃升幅,连续8天升至20℃,恒温2天后,在以每天0.5℃的升幅至26℃,培育期间水质指标为水温23-26℃,光照<1000勒克斯,DO>5mg/L,PH7.7-8.3,盐度27-32,氨氮<0.6mg/L。亲虾的放养密度20尾/㎡-25尾/㎡。投喂沙蚕、卤虫、贝肉、杂鱼等鲜活饵料,与配合饲料制成的湿饲料,每日9:00、15:00、22:00投喂,投喂量为体重的10%-15%。视水温、天气、水质和虾的摄食情况增减,日换水量在1/3-1/2。
3)促熟:成熟雌虾的卵巢呈红色,宽带状。雄虾的第五对步足基部外侧可见1对白色精荚,从腹面观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的生殖乳突特别膨大,平时不易看到。此时采用镊烫法手术摘除单侧眼柄(雌左、雄右)后,7-15天性腺可成熟,手术的亲虾最好在低光照(200勒克斯)下培育。每2-3天检查一次性腺发育情况,凡卵巢达到V期,雄虾第五对步足基部外侧有一对白色精荚,立即用抄网捕出,放入诱导池。 4)收卵和孵化: 雌虾交配后在夜间至凌晨产卵,次日清晨检查卵子的质量,收卵,洗卵,计数后放入孵化池或桶内孵化。孵化水温为29-30℃,孵出的无节幼体用充诱法收集。 (饵料是幼体发育的物质基础。I-Ⅱ的蚤状幼体以螺旋藻粉、豆浆、蛋黄为主,辅之以酵母;3期蚤状幼体以蛋黄、轮虫为主,定期投喂酵母;Ⅰ期-Ⅱ期糠虾幼体以蛋黄、轮虫、虾片为主;3期糠虾幼体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辅之以轮虫等;仔虾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投喂少量的碎卤虫成虫,实验证明,2期蚤状幼体到仔虾前期投喂单胞藻,人工微型饵料和卤虫幼虫混合饵料,幼体成活率高。育苗水体的盐度应为25-30,PH值7.8-8.2,DO不低于6mg/L。育苗期间常发生病毒病和弧菌病,应适当投喂一些广谱抗菌素,如氯霉素,土霉素和痢特灵等)
曹、马、徐、王,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