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
1、交流展示:(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进行点评、补充完善、修改错误并说明理由。教师随机点拨) (一)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你会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二)、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如果用S表示面积,用C表示周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下面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a
a
a b
2、用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 1) 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字母公式。 2) 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字母公式。 3) 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字母公式。
学生:独立写出含有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五、达标测评: 巩固练习:
1、观察图形,完成下面的问题。 x y
1)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小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3)大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2.填写下表:(每本本子x元)
数量(个) 6 a
总价(元) 30 b
如果x=2,那么买y本本子需要( )元。 3.学校要买故事书35套、每套a 元,科技书b套、每套85元。 ①1套故事书比1套科技书少多少元? ②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花了多少元?
4.五一中队参加“保护母亲河”植树周活动,计划植树500棵。 (1)如果平均每天植树x棵,3天植树多少棵? (2)当x=125时,还剩多少棵没有栽?
17
六、总结反思
提问:同学们想的方法可真多,相信你们的收获也很多,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课后反思:
我学会了 第五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对将用字母表示数和计算公式、各数量关系的整理和复习。学生比较系统的学习了各种知识点,本节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系统整理和巩固。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进一步整理和巩固字母可以表示数和计算公式。在课堂中要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口头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 使学生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不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
3.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不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教师点名课题。 二、自主整理 自主梳理: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哪些地方还不明白? 三、小组整理: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进行组员交流,并把小组存在的共同问题或者是典型的问题统计好,为班内交流做准备。 四、提升交流:
1、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与存在问题。 2、教师点拨提升。 3、针对性练习。 五、达标测试:
18
课本第16页的题目。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六、总结反思:
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集体交流。 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整体备课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 学习的,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 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律,重视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 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 的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实际意义,感悟 学习运算定律的价值,发展应用知识。 二、教材分析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率,应用运算律 进行简便计算。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
理解和掌握运算律,借助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加法、乘法运算律的应用。 四、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 的交换律、结合律,并会运用这些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根 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应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体现它 们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 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律,注重应用类比 的方法推导出运算律。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
19
习惯。
六、课时安排 9课时
第三单元 信息窗1 加法运算律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学习加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a+b)+c=a+(b+c)。
学习加法的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a+b=b+a 。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律,重视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习加法结合律,学习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
2、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重点难点:
利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加法问题; 认识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片、题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在()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36+() x+82+18=()+(82-18) 2、分别计算左右两边的算式看是否相等.
457-136-264 457-(136+264) (35+63)+15 35+(63+15) 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 二、小组互助: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教师巡视交流。 三、交流提升 (一)展示交流 1
、
你
能
够
根
据
情
境
图
提
出
哪
些
数
学
问
题
呢?
我随机板书学生说的数学信息,提问你们找到的这么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呢?
预设:1)一共要购进多少课树苗?【板书】 2)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板书】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