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 陈涉世家(第3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 陈涉世家(第3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7:32:42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 陈涉世家(第3课时)

导学案 苏教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2.学习本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 【学法积累】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故事复述法:理清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3.在阅读中理解基础知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相关链接: 【中考链接】

(2011年甘肃省兰州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15分) “吴广素爱人,……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0.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 乃 令 符 离人 葛 婴 将 兵 徇 蕲 以 东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素爱人 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文:

1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3分)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14.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4分)

答:

(二)(15分)10.(3分)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1.(2分)(1)向来,一向 (2)亲自,亲身12.(3分)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译出大意2分,关键词“十六七”1分)13.(3分)C14.(4分)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二)知识预习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第一段:写陈胜的 和 。 第二段:写陈胜发动起义

的 和 。 第三段:写陈胜发动起义的 和形式的迅猛发展。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起义开始时的情形。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陈胜立国经过。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

二、课堂导学

(一)预习展示 (二)课堂探究 ★(一)复述全文

学生在上节课翻译全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复述《陈涉世家》的内容大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文章鉴赏做基础。

要求:1.用现代白话复述;2.复述要突出事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之处。可参考前边所做的填空练习。

说明:翻译课文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解决疑难,以此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读习惯和善于利用注解的习惯。应该说,做到这些,课文大意学生已能明白了。用复述的形式,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基本内容。学生能够复述主要情节,即说明达到了教学目的。 陈胜的经历:出生贫寒,少有大志。

谪戍渔阳,会天大雨,谋而举计。行卜问神,装神弄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巧施苦肉,杀尉起义。自立将军,攻下大泽。令人徇蕲,攻克诸郡。(铚、酂、苦、柘、谯) 至陈一役,苦战守丞。号令三老,计事豪杰。众人推举,自立为王,国号张楚。诸县百姓,纷纷响应。

(二)师生合作,赏析全文 1.分析课文第1段。

这段文字介绍了陈胜的哪些情况,是通过什么手法介绍的。

这段文字除简介陈胜、吴广的姓名籍贯外,侧重介绍了陈胜的出身和性格,重点是以记叙陈胜与别人对话的手法表现陈胜不安现状,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的性格特点。“陈涉少时,尝与人拥耕”,说明陈涉是个无田无地,靠帮别人打工为生的贫苦农民。“怅恨久之”,表明陈胜对自己所处的佣耕地位怨恨不满。而对话中的“苟富贵,无相忘”,表达了陈胜极想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愿望,也反映了他具有朴素的阶级友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则通过形象的比喻,道出陈胜怀有远大的志向。这样课文开篇就让读者了解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却有反抗精神,胸怀大志,不同常人。

小结:第1段,交代了陈胜少有大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不甘受人奴役,想改变受压迫、奴役的地位。 2.分析课文第2段。 这段内容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谋划经过,表现了他们敢于反抗的精神和超群的斗争谋略。可讨论如下问题:

(1)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举行起义的?

陈胜,吴广等九百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敢于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为了救国救民而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出陈胜的“鸿鹄之志”。

(2)陈胜、吴广进行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拟定斗争策略。“天下苦秦久矣”,简明而又准确地概括了当时的形势,揭露了秦王朝的苛政,表达了人民群众积蓄已久的不满与反抗情绪,揭示了爆发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在这种形势下举行起义,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陈胜坚信,这样做一定会得到“宜多应者”的效果。然后为起义作舆

论准备,他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回应。陈胜的做法虽然是借助鬼神迷信来争取群众,但作为一种策略,充分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斗争才智。 小结:第2段,二世元年,秦发闾左適(谪)戍渔阳,适逢大雨,道路不通,戍卒延误期限,面临死亡。作为屯长的陈胜看出这是他实现抱负的大好时机,于是,和吴广商量决定起义。交谈中,陈胜分析了当时的秦国的社会现状,并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的建议,得到了吴广的响应。交谈中,陈胜充分展示了其洞察时局的能力。接下来,为了给起义做好舆论准备,为了巩固陈胜在士卒心目中的地位。足智多谋的陈胜又做了鱼腹藏书的小动作,并让吴广夜晚在丛祠中篝火狐鸣,士卒惊恐,私下里对陈胜另眼相看。 3.分析课文第3、4段:

(1)陈胜、吴广是通过哪些步骤发动起义的?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通过五个步骤:“并杀两尉”揭开了起义的序幕,接着发动群众参加起义,然后建立领导系统。“并杀两尉”选择了“将尉醉”的适宜时机,又设下激怒将尉要杀吴广的圈套,使众人认为杀之有理。这又表现了起义领袖的机智。杀尉后陈胜当即号召群众起义,他先晓以利害,指出如不起义,只有死路一条。再提出“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激励众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尤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道出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心声,显示了对起义胜利的坚定信心和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陈胜的这些话,说得慷慨激昂,激动人心,果然得到众人的热烈拥护和响应,起义队伍很快组织起来了。

(2)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正确谋划,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戍卒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盛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

小结:第3、4段,吴广利用好人缘,使苦肉计,惹恼押送的军官,将尉责罚他,众人被击怒。吴广、陈胜趁机杀了将尉。群龙无首之际,陈胜站起来,先揭秦之苛政,又谈面临的形势,晓之以厉害,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唯一的出路,然后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鼓励众人。众人响应,设坛盟誓,起义开始。攻下大泽,收下蕲、铚、酂、苦、柘、谯。最后攻下陈地,众人推举,陈胜为王,国号张楚。

(3)找出第三部分中使用的动词,体会语言简洁、用词极富表现力的特点。

“ 笞、挺、夺、杀 ”这一连串的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激烈的格斗场面。 “ 攻、收、下、徇、入 ”等一连串动词,表现了起义军势如破竹的强大威力。

(三)品评人物

要求学生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说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 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1)“苟富贵,无相忘”。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分析:

(1)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2)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

(3)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

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

(4)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四)课堂小结

面对强秦的严酷统治。陈涉首先发难,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反残暴的大旗,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虽然历时短暂,但意义深远。它标志着劳苦大众的觉醒,是历史脉搏最强烈的跳动。让我们记住陈涉,作为一个起义军领袖,作为一个豪气逼人的大英雄,他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向着公平、自由、民主朝圣。

三、课堂训练:

一.1.你心目中的陈胜是个怎样的人?文章主要通过什么写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运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

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2.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3)激怒众人 3.文章选取的材料那些详写?那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有关起义以前的事迹,只选其典型事例来介绍陈涉高出常人的言行,写得比较简略。有关起义筹划过程和起义场面,写得十分详尽。文章之所以这样安排材料,主要是为了突出陈涉的非凡才干。

【课外拓展】

(一)完成《补充习题》“问题探究”部分。

(二)阅读《陈涉世家》未选进课文的结尾部分,回答问题。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陈胜王凡六月( ) (2)或说陈王曰( ) (3)由是无亲陈王者( ) 2.翻译下列句子。 乃召见,载与俱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中的“之”意义与用法与“陈王斩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B.涉之为王沉沉者 C.宫门令欲缚之 D.故天下传之 4.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陈胜的看法。

答:

1.(1)总共,一共(2)有人(3)这样2.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3.C

4.陈涉少时的叹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即表明了他的非凡抱负和远大志向,也有对同伴胸无大志的惋惜,其实把同伴比作“燕雀”,自比“鸿鹄”,又何尝没有轻视同伴的意思呢?陈胜称王后,生活奢侈,自私虚荣,不顾旧情,自毁诺言,众叛亲离,终成孤家寡人,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 陈涉世家(第3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 2.学习本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 【学法积累】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故事复述法:理清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 3.在阅读中理解基础知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相关链接: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