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经典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经典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4/30 23:34:35

刺激肾上腺皮质,降低引发妈气的刺激门槛。比如说一个人平常在家中看到孩子吵闹不会生气,但工作不顺利时很可能会小题大做,勃然大动怒。

研究人员的这些关于愤怒的见解都有审慎的实验根据,有一项实验是请一个(某甲)故意激怒一群志愿参加实验的男女,方法是以言语冷嘲热讽。接着让实验者看一段影片,然后请他们替某甲打成绩,做为是否录用某甲从事一项职位的依据。结果发现实验者的报复心理与刚看过的影片有直接的关系,看过不愉快影片的一组给的分数最低。

怒上加怒

有一天我在超市购物时看到一场常见的生活闹剧,一个少妇对年约三岁的儿子一个字一个地说:“放??回??去!”

“我要买!”小孩子吵着,手上的忍者神龟抓得更紧。

“放回去!”少妇声音更大,显见怒气正上扬。

这时坐在购物车上的另一名幼儿手上抓着的一瓶果酱突然掉到地上跌破了,少妇盛怒之下打了幼儿一巴掌,夺过儿子手上的忍者神龟随手丢到货架上,拦腰抱起他,快上步走出去,购物车摇摇晃晃地往前推。车上的幼儿大哭起来被抱着的儿子两脚离地晃荡着,抗议道:“放下我,放我下来!”

这个故事很可以齐尔曼的研究来解释。齐尔曼发现一个人如果已处于崩紧状态,若再因某事导致情绪夫控,不管这情绪是愤怒或焦虑,总是特别强烈。勃然大怒通常便是这样发物的。齐尔曼指出一个人会愈来愈生所,常常便是“源自一连串的刺激,导致难以消散的激奋反应。”每一个引发后续怒气的思维或感觉都成为新的刺激,促发另一波杏仁核分泌荷尔蒙,加上先前分泌的荷尔蒙,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波怒火尚未平息,第二波趁势起来。这时如果理智无法控制,便可能怒发冲冠,一发不可收拾。

愤怒时人会变得毫无宽恕能力,甚至不可理喻,思想尽是围绕着报复打转,根本不计任何后果。齐尔曼指出,这种高度激昂的反应会给人“力量与勇气的错觉,激发侵略心理??”,若一时失去理智,便可能诉诸最原始的反应。这时边缘系统刺激增强,人的行为原始自下而上动力导引。

经过这一番解析,齐尔曼继而指出截断怒气的两个主要方法。其一是检视引发怒火的想法,因为这是促使一连串怒火勃发的始作俑者,后续的思维则有煽风点火的效果。采取这个方法的时机非常重要,简而言之,时机愈早效果愈大。事实上如果能在发作以前投入缓和的因素,是可以完全浇灭怒火的。

齐尔曼的另一项实验显示,谅解的心是最佳减火剂,实验中一个粗鲁的助理故意侮辱试骑脚踏车的验参与者。事后实验者同样有权会报复,结果他们都幸灾乐祸地打了低分。但在

另一次实验中,侮辱事件发生后,有一个女孩进来请助理听电话,同样被助理冷嘲热讽。但女孩不以为意,还为他解释,说他最近因要参加毕业口试压力很大。事后实验者同样获得报复的机会,但他们不但不加报复,反而对那位粗鲁的助理感到同情。

这种缓和的因至少可让人重新评估引发怒气的事件,不过这个方式有一定的限度。齐尔曼发现只有轻程度的愤怒才有效,如果当事人已是勃然大怒,则会因“认知的无能”而夫去效果。也就是说发怒者已无法好好思考。这时候发怒者的反应可能是“那是他活该”,或甚至恶言相向。

冷却、冷静

我十三岁那年,有一次在盛怒之下离家出走,发誓再也不回家了。那是个美丽的夏日,我在恬静的巷道里走了很久,周遭的静谧与美好渐使我心情平静下来。几个小时候我怀着愧疚回家了,几乎有一种温柔的感觉。自此以后,每当愤怒时我便出去走一走,我发现这是最好的方式。

关于愤怒的最早期科学研究时间是1899年,叙述者是参与实验的人。这是平息怒火的每二种模式:走入一个怒火不会再被激起的场所,让肾上腺慢慢消退,激昂的生理状态渐渐冷却。同样的道理,两个愤怒争吵的人最好先分开一下子。在冷却期间,发怒者可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以免负面的思维继续恶化。齐尔曼指出,转移注意力非常有助于改变情绪,理由很简单:从事愉快的活动时很难维持怒气。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怒气冷却到可从事愉快的事。

缇丝研究过一般人平息怒气的方法,与齐尔曼的分析颇有吻合之处。缇丝发现一个常见的方法是:独处以便让怒气冷却,很多男性的独处方式就是开车兜风,这项发现颇值得玩味。不过,比较安全的方式可能是走一走。此外,深呼吸或放松肌肉等松懈的方式也很有帮助。可能是因为这可以使身体从愤怒的刻度警戒状态改变过来,也可能是因为注意力可从愤怒的原因转移。

但如果你在冷却期间不断思索引发愤怒的事件,当然就达不到冷却效果,因为每一个思维都是一条导火绳。转移注意力的根本意义训是让你暂停愤怒的思考。缇丝研究发现,多数转移注意力的活动都有助于平息怒火,诸如看电影、阅读等。但疯狂采购或大吃大喝则没有效果,因为你在逛街或暴饮暴食时可能仍在思索引发愤怒的事件。

易怒的人较容易罹患心脏病,杜克大学心理治疗家瑞佛为了协助这些人克制怒气,遂研究也一些方法,例如一发现自己已有不平或愤世嫉俗的想法时立刻写下来,如此便可重新加以评估。不过,齐尔曼发现这个方法在怒气尚未升高成怒火以前较有效。

遇现怒火上升时,一定要冷静,冷静的方法有: 1、一个人出去走一走; 2、从事愉快的事;

3、把愤怒的原因及时写下来。 4、发泄有效吗?

有一次人在纽搭计程车,车子前面站着一个年轻人等着过马路。计程车司机急着要开车走,按喇叭示意年轻人走开,得到的回答是一脸怒容与代替三字经的手势。

“狗娘养的!”司机骂一声,刹车油门地起踩,仿佛要直撞过去。年轻人阴沉着脸略移开脚,但用拳头打了车子一下,当然,这又引发司机一连串污言秽语。、一路上司机仍然余怒未消地对我说:“这年头的气也不必受,都得吼回去,至少心里会爽快一点。”但齐尔曼却有不同的发现。事实上自欺欺人950代以来就有心理学家做过发泄怒气的实验,也一再发现这对平息怒火效果微乎其微。在某些情况下发泄或可达到出气的效果,直接发泄在愤怒的对象身上,让你重新取回掌控权或觉得正义得到伸张,或是给与对方“适度的微戒。”使其幡然悔悟而又不会对你施以报复。然而,怒火一发足以燎原,这些条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

缇丝发现发泄怒气是冷却怒火最糟的方式,发作时常会使情绪中枢火上浇油,结果只是更加愤怒,或使愤怒情绪更加延长。比较有将近的方式是先冷却一段时间,然后以较建设性的态度与对方面对面找出解决方案。有人问西藏高僧应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

纾解焦虑

糟糕,减音器的声音听起来怪怪的??需要送修吗?现在哪花得起这笔钱??恐怕要动用到孩子的教育费??到时候会不起学费怎么办?上星期那张成绩单直糟糕??万一孩子的成绩往下掉,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减音器的声音真的怪怪的??

像这样的忧虑方式可以像八点档的连续剧演个没完没了,最后又绕回原来的剧情。上述例子是由加州大学心理学家莉莎及汤玛士提供的,他们对忧虑的研究已将这个问题由神经过敏的范围,提升到科学的层次。忧虑的正面作用自是不待言的,深思熟虑的确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忧虑其实就是对潜在的危险提高警觉,这是人类进货过程中的基本生存能力。当脑部接收到恐惧的刺激时便开始感到忧虑,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威胁上,迫使脑子暂时抛开其他事情,绞尽脑汁想出因应办法。可以说忧虑是预演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设计趋吉避凶的方案。

真正造成问题的是长期而重复的忧虑,恶性循环而永远得不到解答。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长基性的忧虑具备所有低层次情绪冲动的特色:没来由感到担心,无法控制,持续不断,不可理喻地陷溺于对单一的事项忧心不已。若持续恶化可能出现恐惧症、偏执、强迫性行为、惊慌失措等症状。每一种症状表现出对不同事物的忧虑,恐惧症者对可怕的情境特别担心,偏执症者忧虑的是如何避免可怕的灾难发生,恐慌症者担心的是死亡或恐慌症发作。

这些症状的显著特征是忧虑过度,比如说有一位妇女因强迫性精神官能症接受治疗,她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从事下列行为:每日数次花四十五分钟洗澡,洗手二十余次,每次五分钟;坐下以前一定要用酒精或其他方式消毒椅子,而且绝不肯碰触小孩或动物,她认为这些都是不洁的。这些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对细菌的极端恐惧,她无时无刻不忧虑因感染病菌而死亡。

另有一位妇女因一般性焦虑症接受治疗,医师请她就担心的事情做一分钟的自白:

我可能无法说得很清楚,我恐怕以有为力量解释很难反映真相,而我们一定要找出真相??否则我的病不会好。如果我不会好,永远也不会快乐起来。

这是很典型的忧虑症,患者被要求做一分钟的陈述,结果才短短几秒钟,她已经陷入人生问题的思索:一辈子再也快乐不起来。忧虑者的思绪常循着这样的方向,在脑中出现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且常会穿插一些想像的灾难或悲剧。忧虑在脑中常以语言而非影像的形式上演,我们在控制忧虑时要特别留意这个现象。

包克维等人是在治疗失眠症时开始就忧虑进行研究的。专家早已指出焦虑有两种形式:一是认知的,即忧虑的思绪;一是肉体的,即是不断入侵的思绪投入。患者多是长期性的忧虑者,即使再困也无法停止忧虑。解决的办法是透过放松的练习,使患者的思绪专注在放松的感觉,简而言之,凡是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患者停止忧虑。

但这个方法效果并不彰显,包克维认为原因可能与忧虑的正面效果有关。前面说过,忧虑是在预演潜在危机的因应方式,问题是忧虑通常无法达到这么建设性的效果,我们很少因忧虑找出新的解答或观点,更勿论长期的忧虑。忧虑者的思绪通常只中不断萦绕着潜在的威胁,让自己陷入恐惧之中,同时思考方向完全不脱旧有的模式。而且这种人会为各式各样的事情忧虑(大多数根本不太可能发生),他们总是注意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人生困境。

但人些忧虑患者却告诉包克维忧虑对他们有帮助,而且是一种无法终止的循环。为什么忧虑会成为心理上的沉溺?包克维指出,这是因为忧虑和迷信一样,你愈是相信就愈觉得可信。人们忧虑的很多事情,实际发生的机率微乎其微,如新人坠机身亡、破产等,结果便仿佛是忧虑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使忧虑之事无由实现,就好像戴着护身符的人以为自己平安无事是护身符的功效。

新忧解旧愁

她为了到一家出版社工作从中西部搬到洛杉矶,不料不久出版社被收购了,她也此失业。于是她开始从事自由写作,但这是个很不稳定的工作,有时忙得做不完,有时连房租都付不起。她常要控制打电话的次数,而且出版社会以来第一次没有医疗保险,这一点让她感到非常没有保障。她开始对身体的状况过度敏感,每次头痛都怀疑是得了脑瘤,每次开车都想像自己出车祸,而且常陷入长时间的忧虑与沮丧,但又没有能力摆脱。

包克维发现忧虑另外有一个意想不到的优点。陷入忧思的人似乎容易忽略因忧虑引发的焦虑感,到后来甚至会减轻焦虑感,这可以从心跳的变化得到印证。整个过程大概如下:首先你注意某项事物,引发潜在危机的意象,而这想像的灾难又会引发轻微的焦虑。于是你陷入一长串忧思,每一项都引发新的忧虑,但也因此使你的注意力不断地转移到新事物上来,而离开了原先引发焦虑的灾难意象。包克维发现意象比思绪容易引发焦虑,因此只要不唤起灾难意象,陷入忧思反而有助减轻焦虑。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忧虑正是消除旧忧虑的良药。

然而长期的忧虑当然是不利的,因为长期忧思易陷入窠臼,鲜少产生突破性的解决方法。更严重的是,忧虑有时可发挥一点小功用,但于大局无补;虽可使焦虑感略减,但绝对解决不了问题。

搜索更多关于: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经典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刺激肾上腺皮质,降低引发妈气的刺激门槛。比如说一个人平常在家中看到孩子吵闹不会生气,但工作不顺利时很可能会小题大做,勃然大动怒。 研究人员的这些关于愤怒的见解都有审慎的实验根据,有一项实验是请一个(某甲)故意激怒一群志愿参加实验的男女,方法是以言语冷嘲热讽。接着让实验者看一段影片,然后请他们替某甲打成绩,做为是否录用某甲从事一项职位的依据。结果发现实验者的报复心理与刚看过的影片有直接的关系,看过不愉快影片的一组给的分数最低。 怒上加怒 有一天我在超市购物时看到一场常见的生活闹剧,一个少妇对年约三岁的儿子一个字一个地说:“放??回??去!” “我要买!”小孩子吵着,手上的忍者神龟抓得更紧。 “放回去!”少妇声音更大,显见怒气正上扬。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