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灌河大桥总体设计方案(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灌河大桥总体设计方案(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0:11:46

1.1 总体设计 1.1.1. 主桥

1.1.1.1. 桥跨布置

⑴ 港口规划

2010年10月28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和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在南京联合召开了临海高等级公路灌河大桥桥位方案研讨会,会议通过并确认的线位方案在工可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跨江主桥灌南侧向上游移动约300米,响水侧向上游移动约210米,穿越堆沟村,与规划中的堆沟港区在南端平面相交。如图所示。

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线位同规划堆沟港区的关系

灌南侧主墩置于河岸滩地,置于规划港区泊位后方,有效避免局部冲刷对岸线造成影响,减少穿越对港区规划建设的影响;港区范围内引桥均采用40m跨布置,提高港区空间利用效率。

⑵ 墩位布设

为减少对港区布局的影响,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同时由于深泓靠近灌南侧,为减少桥墩区冲淤变化对岸线和泊位的影响,灌南侧主墩布置在浅滩区,距离通航中心线252米,满足334米通航净宽所需最小跨径460米。“考虑到桥位区通航条件和浅水区小型内河船舶通航的要求,桥梁通航净宽应适当加大”,响水侧主墩置于最低通航水位下千吨级船舶通行范围之外,确定主桥主跨为490米。

辅助墩及过渡墩的布设应避开两岸大堤,同时兼顾结构总体经济合理。初步设计各方案过渡墩及辅助墩均遵循上述原则布设。

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墩位布设

1.1.1.2. 桥型方案

主跨490米最适宜的桥型是斜拉桥,而且我国跨度大于400米的斜拉桥已经超过30座,是世界上拥有大跨斜拉桥最多的国家,在斜拉桥的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就跨越能力而言,各种常规斜拉桥方案均能适应490m的主跨,但接近PC梁斜拉桥跨越能力上限,有一定实施风险;且桥址区地质条件较差,PC梁斜拉桥下部基础规模庞大。基于此,不考虑对PC梁斜拉桥深入比选研究。

主跨(490米)基本上跨越有效通航水域,边跨和辅助跨均为通航要求,且

基本处于堤内漫滩区或堤外陆域,采用全跨钢箱梁方案架设难度大,且经济性较差,不考虑对全钢箱梁斜拉桥方案深入比选研究。

在可实施的常规斜拉桥中选择四种桥型作为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同深入比选。

方案一:双边主梁结合梁斜拉桥。

方案二:单索面整体箱结合梁斜拉桥(辅助跨为PC梁)。 方案三:双索面PK箱结合梁斜拉桥(边跨为PC梁)。 方案四:整体箱混合梁斜拉桥。

1.1.2. 引桥

1.1.2.1. 桥跨布置与桥型方案

灌河通道主桥边跨跨径为63m,从景观角度考虑,其相邻的高墩区引桥跨径应在60m以下,与主桥顺畅连接。因此,高墩区引桥可考虑的跨径有40m、50m、60m。

由于桥位区属冲积平原,地质条件较差,桥台填土高度按照5.5m控制,因此低墩区引桥跨径不宜过大,否则上部结构梁高较高,导致桥下净空较小,视觉通透感较差。同时低墩区引桥跨径的选择还要保持与高墩区引桥的连接顺畅。因此低墩区引桥可考虑的跨径有30m、40m。

从经济性来看,跨径规模越大,其经济性越差。从工期来看,引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制方案,工期较短,现浇方案则工期较长。从景观角度看,高墩区引桥跨径稍小于主桥边跨跨径是合适的,若采用40m跨径,其与主桥边跨跨径比约为0.57,若采用50m跨径,其与主桥边跨跨径比约为0.71,从景观效果来看,40m、50m跨径高墩区引桥与主桥连接均较为顺畅,40m跨径与主桥边跨跨径之比更接近黄金分割比例,且其经济性较50m跨径要优,因此推荐高墩区引桥采用40m跨径,对T梁方案和组合箱梁方案进行同等深度比选。

低墩区引桥若采用与高墩区引桥相同的40m跨径,则全线引桥均为同一跨径,同一结构形式,便于大规模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小管理难度。由于本桥

引桥较长,为提高架设效率,减短工期,南、北引桥可各采用两台架桥机架设主梁,由于国内30mT梁或组合箱梁的架桥机数量较多,低墩区引桥若采用30m跨径,施工单位施工经验更为丰富,架桥机更容易调配,经济性也较40m跨径要好。从景观上看,30m跨径上部结构梁高比40m跨径要小40~50cm,视觉效果较为纤细,景观效果相对较好,因此低墩区引桥推荐采用30m跨径,对T梁方案和组合箱梁方案进行同等深度比选。

对应于主桥推荐方案,在灌南侧,在K12+800附近有一条14m宽的规划路,将来规划路下穿本桥引桥,在K12+900附近有一条沥青路面的道路,需要跨越;在响水侧,在K16+900附近也有一条道路,需要跨越。为了便于满足这些跨越要求,在引桥端部设置了部分28m跨径的引桥,为了景观上协调统一和施工便利,其梁高与30m跨径的引桥取为一致。

1.1.2.2. 桥跨布置方案

综合各种因素,最终桥跨布置为高墩区采用40m跨径,低墩区采用30m、28m跨径,对应四个主桥方案引桥的桥跨布置分别如下:

1)对应于主桥方案一,引桥桥跨布置为:

[2×(4×28)+5×28]+ [4×(5×30)]+[ 4×(5×40)]+主桥+[4×(5×40)]+[ 2×(5×30)+4×30]+[ 5×28+3×(4×28)]=1764m+主桥+1696m;

2)对应于主桥方案二,引桥桥跨布置为:

[4×28+2×(5×28)]+[ 4×(5×30)]+[ 4×(5×40)]+主桥+[4×(5×40)]+[ 5×(5×30)+6×30]=1792m+主桥+1730m;

3)对应于主桥方案三,引桥桥跨布置为:

[4×28+2×(5×28)]+[ 4×(5×30)]+[ 4×(5×40)]+主桥+[4×(5×40)]+[ 3×(5×30)+4×30]+[ 5×28+2×(4×28)]= 1792m+主桥+1734m;

4)对应于主桥方案四,引桥桥跨布置为:

[2×(4×28)+5×28]+[ 2×(4×30)+2×(5×30)]+[ 4×40+4×(5×40)]+主桥+[4×(5×40)+4×40]+[3×(4×30)]+[ 5×28+3×(4×28)]= 1864m+主桥+1796m。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1 总体设计 1.1.1. 主桥 1.1.1.1. 桥跨布置 ⑴ 港口规划 2010年10月28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临海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和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在南京联合召开了临海高等级公路灌河大桥桥位方案研讨会,会议通过并确认的线位方案在工可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跨江主桥灌南侧向上游移动约300米,响水侧向上游移动约210米,穿越堆沟村,与规划中的堆沟港区在南端平面相交。如图所示。 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线位同规划堆沟港区的关系 灌南侧主墩置于河岸滩地,置于规划港区泊位后方,有效避免局部冲刷对岸线造成影响,减少穿越对港区规划建设的影响;港区范围内引桥均采用40m跨布置,提高港区空间利用效率。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