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古诗词的炼字专题》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
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2)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3)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
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注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 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红”和“绿”。
二、方法点拨 (一)设问方式
5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艺术效果) 3.某字与某字比较,哪一个更好? 4.某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此步骤可有可无,视情况而定)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答题模式
××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次北固山下》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写的好?好在哪里?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第一步)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
6
呈露春意。(第二步)“生”字和“入”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海日”“江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红日驱走黑暗,春意驱走寒冷。新旧事物更替,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例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答:“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释字义)。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描景象)。“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点作用)。
三点剖析
考点:体会诗歌炼字的妙处,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考查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重难点:明确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步骤。
易错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炼字的表达效果如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等时,不够具体
7
准确全面,漏答或错答。
题模精选
题模一:动词
例1.1.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随”字化静为动(以静衬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