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二
解析: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会改变,也就不会导致肽链上氨基酸序列的改变,C错误。 答案:C
12.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一种方案——“饿死肿瘤”,并且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结合,可延长结肠癌患者的存活期。这里利用的原理不包括( ) A.抑制癌细胞的复制 B.切断癌细胞的营养供应 C.阻断癌细胞的增殖 D.诱发癌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细胞癌变后,血管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从“饿死肿瘤”的原理看,就是减少肿瘤的营养来源。化疗的原理在于通过化学药物抑制DNA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分裂。A、C项是化疗的作用,B项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原因。解题时需要领会题意“该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结合”,而不是与化疗比较。 答案:D
13.如表是水稻抗稻瘟病的突变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碱基和氨基酸所在位置。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突变品系 CGT 丙氨酸 CGT 丙氨酸 227 GGT 脯氨酸 AGT 丝氨酸 228 TTA 天冬酰胺 TTA 天冬酰胺 230 敏感品系 氨基酸所在位置 A.基因中的碱基对改变,必将引起相应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变化 B.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228位氨基酸的相关碱基发生了替换 C.对生物而言,碱基对替换多数是有害的,替换比增添和缺失的危害更大 D.该突变品系不可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
解析:基因中的碱基对改变,必将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并不一定会引起蛋白质的改变,A错误;分析图表信息可知,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替换,B正确;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而增添和缺失一般情况下对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更大,C错误;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突变品系有可能再突变为敏感品系,D错误。 答案:B
14.二倍体水毛茛的黄花基因q1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其等位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q1和q2可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B.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q1的长度较q2短 C.突变后的基因在表达时不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突变后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了改变
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q1和q2不可能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A项错误;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测到基因突变,B项错误;突变后的基因在表达时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项错误;如果突变后产生的是隐性基因,则水毛茛的花色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项正确。 答案:D
15.小香猪背部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的,共有四种表型:黑色(A_B_)、褐色(aaB_)、棕色(A_bb)和白色(aabb)。
(1)如图为一只黑色小香猪(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基因,2位点为a基因,某同学认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①若是发生交叉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②若是发生基因突变,且为隐性突变,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或________。
(2)某同学欲对上面的假设进行验证并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用该黑色小香猪(AaBb)与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雌性个体进行交配,观察子代的表型。
结果预测: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发生了交叉互换。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
解析:题图中1与2为姐妹染色单体,在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位点的基因是相同的,若不相同,则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若是发生交叉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ab 4种基因型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结合,子代出现黑色、褐色、棕色和白色四种表型;若是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即A→a,则该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AB、aB、ab或Ab、ab、aB三种基因型的配子,与基因型为ab的卵细胞结合,子代可出现黑色、褐色和白色或棕色、白色和褐色三种表型。 答案:(1)①AB、Ab、aB、ab ②AB、aB、ab Ab、ab、aB
(2)aabb 结果预测:①出现黑色、褐色、棕色和白色四种表型 ②出现黑色、褐色和白色或棕色、白色和褐色三种表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