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长郡中学2019届高考模拟卷(一)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选项所描述的物质一定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A. 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并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B.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C. 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还可用于构成生物个体的保温结构 D. 由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组成,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ATP、核酸、脂质、糖类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在酶的作用下,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并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所描述的是小分子物质ATP,A错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物质为核酸,核酸是生物大分子,B正确;脂肪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还可用于构成生物个体的保温结构,但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C错误;蔗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在甘蔗和甜菜中含量丰富,但蔗糖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
在代谢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2.淀粉酶是人体消化液中重要的消化酶,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1
A. 甲为空白对照,目的是为了测定胰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的活性 B. 实验结果说明茶花粉提取物对胰淀粉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C. 胰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成果糖,进而再代谢水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 D. 推测维生素C对茶花粉提取物降低血糖的作用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酶的专一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物质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加入的“不同物质”,因变量是胰淀粉酶活性。甲没有加入“不同物质”,为空白对照,目的是为了测定胰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的活性,以便与加入“不同物质”后的胰淀粉酶的活性进行对照,A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柱形图显示:加入茶花粉提取物的各实验组的胰淀粉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甲,说明茶花粉提取物对胰淀粉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B正确;胰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进而再代谢水解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C错误;甲、乙、丁三组对照,同时加入茶花粉提取物与维生素C的实验组丁与只加入茶花粉提取物的实验组乙的胰淀粉酶活性相同,但都低于对照组甲,说明维生素C对胰淀粉酶的活性没有影响,也不能缓解茶花粉提取物对胰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进而推知维生素C对茶花粉提取物降低血糖的作用没有影响,D正确。
【点睛】以题意呈现的实验目的,即“探究不同物质对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为切入点,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柱形图呈现的信息找准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比分析各实验组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的差异及其导致该差异的原因,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2
3.射线处理纯种小麦种子,使其体内一条染色体上的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导致编码的多肽链(由65个氨基酸构成)第18位亮氨酸替换为赖氨酸,从而发育为矮化的突变体小麦。用赤霉素处理这种突变体的幼苗,株高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是碱基对的缺失造成的 B. TD8基因与S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点是一致的 C. 矮化的突变体植株体内缺乏赤霉素和赤霉素受体 D. 株高恢复正常的植株,自交后代全为矮化小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基因的分离定律、赤霉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导致编码的多肽链的第18位亮氨酸替换为赖氨酸,说明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是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A错误;TD8基因与S基因为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点是一致的,赤霉素处理这种矮化的突变体小麦的幼苗,株高恢复正常,说明矮化的突变体植株体内缺乏赤霉素,B正确;
但不缺乏赤霉素受体,C错误;射线处理纯种小麦种子,使其体内一条染色体上的TD8基因突变成S基因,从而发育为矮化的突变体小麦,则该矮化的突变体小麦为杂合子,赤霉素处理后,其株高恢复正常,但基因型不变,因此株高恢复正常的植株,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既有正常株高的小麦,也有矮化的小麦,D错误。
4.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3
A. 长期营养不良导致①渗透压减小,②増多
B.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 若①中无机盐浓度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D.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血浆)渗透压减小,②(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钾离子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即从外界环境摄入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B正确;①(血浆)中无机盐离子浓度过高,则①(血浆)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导致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①和②,D错误。
5.中国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及其食物在池塘中的分布如图1所示,图2代表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火山爆发所覆盖区域引起的群落演替可用图2中P曲线代表 B. 图1中四大家鱼在池塘中
分布现象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的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