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中日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差异的对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中日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差异的对比
作者:李岩 和庆斌 冯放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07期
对中日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招生与录取、学生培养和导师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和分析,为我国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高校教育中倡导创新由来已久,尤其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作为教育的高端,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而在农业工程领域,更是面临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落后、毕业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而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作为一水相隔的日本,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止2012年末,日本共有19人获得诺贝尔奖,自然科学领域获奖人数多达16人,中国人依然无人问津。因此,为促进我国农业工程领域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对中日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就招生、培养和导师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和分析,为我国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对比 1研究生招生与录取方式对比分析
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有基础知识扎实、具备研究能力的生源为基础。所以在研究生培养的入口,我们必须把好入口关,为后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而在研究生招生与录取工作中,中国和日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中国现行研究生招生与录取
中国现行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属于一种行政选拔制度,整个研究生招生都是围绕着国家这个杠杆在运行,特别体现在招生计划、招生规模与分数线的划定上。
关于初试,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其中英语、数学、政治全国统一命题部分占据了总全国分的70%,由高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课只占30%,完全剥夺了高校的自主招生权。首先,这种考试形式过分强调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很难分辨出学生的真实能力和知识水平,不能选拔真正高素质、有研究潜力的研究生。
关于复试,基本流于形式。初试是对考生综合知识的考核,复试则是对考生综合素质和深层研究潜力的考查,但实际情况却背离了它的初衷。由于农业工程类报考数量不足,初试全国统一划线基本决定了录取,因而大多数学校复试方法单调、简单而机械,面试往往走过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