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展子量:H-1 C-12 N-14 O- 16 Na-23 S- 32 Fe- 56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血液透析”和“静电除尘”利用了胶体的不同性质
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和铁粉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氧化 C.陶瓷、水泥和石英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D.开发全降解CO2塑料,可缓解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 Na2O2 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之和为3NA
B.标准状况下22.4LCl2 通入足量水中,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18 g D2O所含有的质子数、电子数均为10NA D .pH =1的醋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1NA
9.某有机物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催化加氢后的分子式为C10H18O B.分子中环上的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内部 C.1mol该有机物能与1mol NaOH反应
D.该有机物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7 种( 不考虑立体异构)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与Y、Z、W不在同一周期,Y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
层电子数的3倍,W与Y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单质的氧化性比W的弱 B.原子半径:r(X)< r(Y)< r(W)< r(Z)
C.化合物X2Y和Z2Y3,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元素Y、Z又形成的化合物熔点高,不能用电解法制备其中的金属单质 11.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A 实验操作和现象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红色褪去 结论 Na2CO3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O2 具有氧化性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 等 物 质 的 量 浓度的NaCl、Na2CrO4混合溶液中加入2滴AgNO3溶液,只生成白色沉 Ksp(AgCl) ω=n CH2=CHCH2Cl(g) +HCl(g)。在一定压强下,按 n(Cl2)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氯气与丙烯。图甲表示平衡时,丙烯的体积分数(φ) 与温度 n(CH2?CHCH3)(T)、ω 的关系,图乙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ω2>1 B .图乙中,A线表示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C.温度T1、ω=2时,Cl2的转化率为50% D 若在恒容绝热装置中进行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将增大 13 .室温时,配制一组c(H2A)+c(HA-)+c(A2-)=0.10mol·L-1 的H2A 和NaOH 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 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Na+)=0.10mol·L-1 的溶液中,c(A2-)-c(H+)=c(H2A)-c(OH-) B.pH=4 的溶液中,c(HA-)=c(H2A)+c(A2-) C. pH=7的溶液中,c(Na+)=c(A2-)+c(HA-) D.K1(H2A)的数量级为10-5 27.(14 分)氮化镓(GaN)被称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其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已知: (ⅰ)氮化镓性质稳定,不与水、酸反应,只在加热时溶于浓碱。 (ⅱ)NiCl2 溶液在加热时,先转化为Ni(OH)2,后分解为NiO。 (ⅲ)制备氮化镓的反应为:2Ga+2NH3 2GaN+3H2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实验室制备氮化镓,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滴加几滴NiCl2 溶液润湿金属镓粉末,置于反应器内。 ②先通入一段时间后的H2,再加热。 ③停止通氢气,改通入氨气,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④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氨气,直至冷却。 ⑤将反应器内的固体转移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 (1)仪器X中的试剂是 ,仪器Y的名称是 。 (2)指出该套装置中存在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3)步骤①中选择NiCl2 溶液,不选择氧化镍的原因是 。 a.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使镍能均匀附着在镓粉的表面,提高催化效率 c.为了能更好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4)步骤③中制备氮化镓,则判断该反应接近完成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5)请写出步骤⑤中检验产品氮化镓固体洗涤干净的操作 。 (6)镓元素与铝同族,其性质与铝类似,请写出氮化镓溶于热NaOH溶液的离子方程 式: 。 28 (14分)某工业废液主要成分为SiO2、FeO、Fe2O3、Al2O3 等,为综合利用,对其进行如下处理,制备Al2O3 及(NH4)2Fe(SO4)2·6H2O。 相关数据如下: Kb(NH3·H2O) Ksp[A1(OH)3] Ksp[Fe(OH)2] Ksp[Fe(OH)3] 1.8×10-5 1.3×10-33 8.0×10-26 4.0×10-38 溶解度/g (NH4)2SO4 FeSO4·7H2O |(NH4)2Fe(SO4)2·6H2O 10℃ 30℃ 50℃ 73.0 40.0 18.1 78.0 60.0 24.5 84.5 31.3 (1)酸浸过程中产生的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 (2)滤液①中加入铁粉的作用是 。 (3)已知加入氨水前,溶液中H+、Fe2+、Al3+的浓度分别为0.02 mol/L、0.16mol/L、0.04mol/L,加人氨水后,溶液的体积刚好增加1倍。为防止Fe2+ 产生沉淀,则溶液中的pH不能超 过 ,此时溶液中n(NH3·H2O):n(NH4+)≤ ;若调节溶液pH为5,则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4)由滤液②制备(NH4)2Fe(SO4)2·6H2O 晶体时,为防止有(NH4)2SO4或FeSO4晶体析出,须先向滤液②中加人适量的 ,再蒸发浓缩、 、过滤、 、干燥。 29.(16分)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实现了甲烷高效生产乙烯,甲烷在催化作用下脱氢, 在气相中经自由基偶联反应生成己烯,如图所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