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湖南省名校语文七年级(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4)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春雨,而且也写了春风,“牛 毛”“花针”“细丝”三个喻体分别描绘出春雨的特点是__、__、__。 5)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
12.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 家永不养猫”,回答下面的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在处理芙蓉鸟遇害事件时,为什么认定罪魁祸首是第三只猫?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3)第三只猫在“我”家的地位如何?形成这种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4)体会“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表达的思想感情。
5)文章记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重点写第三只猫,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笔墨写前两只猫?
6)对于第三只可怜猫的枉死,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些什么? 七、作文 13.作文小练笔
请从本课的四首诗歌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B 5.C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不亦乐乎(2)老骥伏枥(3)长风破浪会有时(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诗歌鉴赏
7.1)船上所见景色、思乡之情
2)这两句的象征意义是: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四、综合性学习 8. 密布 降临 垂挂 五、文言文阅读
9.(1)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2)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3)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
(4) 选取他们的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 (5)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
10. (1)目似瞑,意暇甚 (2)盖以诱敌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六、现代文阅读 11.1)春花春风春雨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蜜蜂人格化,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而且写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3)不能颠倒,因为三个比喻分别对应着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以及后面的“桃儿、 杏儿、梨儿”。
4)细而密细而亮细而飘忽
5)这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氛围。
12.1)因为“我”本来就不大喜欢这只猫,加上它常对着鸟笼凝望,发现时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我”从主观上认定是第三只猫吃了鸟。
2)因为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主观臆断,所以“似乎”一词不能删。 3)地位是“若有若无”。原因是:这是一只捡来的猫,不好看,也不活泼,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所以不能引起家人的关注。
4)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5)写前两只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做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更好
地凸显中心、揭示主旨。
6)示例: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七、作文
13.示例:《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个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D.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非淡薄无以明志 B.非宁静无以至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 D.险躁则不能治性 3.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乃一岁之首。春节,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燃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B.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4.选出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
B.“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C.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D.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 5.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sǒng) 惩戒(chěng) 魁梧(kúi) 大相径廷 ...B.蜷曲(juǎn) 栅栏(zhà) 蓦然(mó) 怪诞不经 ...C.怅然(chàng) 干瘪(biē) 匍匐(pú) 神彩奕奕 ...D.叮嘱(zhǔ) 臃肿(yōng) 蓬松(péng) 孤苦伶仃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名句默写(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3)《龟虽寿》中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雨寄北》中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