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版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通用版高效作业知能提升:单元过关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B.该信号分子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C.前脂肪细胞内的生化反应包括DNA的复制 D.前脂肪细胞分化后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
解析:选B。信号分子通过受体蛋白与前脂肪细胞膜特异性结合,A正确;信号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信息,B错误;前脂肪细胞可以增殖、分化,自然可以进行DNA复制,C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前脂肪细胞分化后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D正确。
12.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利用SGLT1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肠腔的葡萄糖,也可以利用GLUT2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吸收肠腔的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成熟红细胞膜上无SGLT1载体蛋白
B.GLUT2载体蛋白介导的葡萄糖吸收方式需要消耗ATP C.两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可以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两种载体蛋白的合成、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解析:选B。“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利用SGLT1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肠腔的葡萄糖,也可以利用GLUT2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吸收肠腔的葡萄糖。”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需要的载体蛋白分别是SGLT1、GLUT2。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SGLT1载体蛋白,A正确;GLUT2载体蛋白介导的葡萄糖的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方式吸收葡萄糖不消耗ATP,B错误;两种吸收方式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可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两种载体蛋白均分布在细胞膜上,它们的合成、加工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
13.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该方式中物质跨膜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下图为液泡膜上离子跨膜运输机制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2逆浓度梯度从细胞液进入细胞质基质 B.有氧呼吸的增强可促进Ca2进入液泡
+
+
C.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H进出液泡的机制可使液泡膜内外pH不同
解析:选A。细胞液指液泡中的液体,Ca2+从液泡进入细胞质基质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A错误。Ca2+从细胞质基质进入液泡需要载体且消耗ATP,故有氧呼吸的增强可促进Ca2+进入液泡,B正确。H+运出液泡的过程伴随Na+进入液泡,H+运出液泡属于协助扩散,该过程由高浓度→低浓度,会产生化学势能,可为Na
+进入液泡提供能量,故
+
+
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为协同(主动)运输,C正确。pH与H+浓度有
关,据题图可知,2个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液泡,而1个H+通过协助扩散运出液泡,可使液泡膜内外pH不同,D正确。
14.(2020·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 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D.实验结束时,甲、乙溶液的浓度有所下降
解析:选B。实验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甲、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A正确;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之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部分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发生了变化,B错误;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实验结束时,甲溶液中的水分增多,乙溶液中的溶质有所减少,二者的浓度均有所下降,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下图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的基本支架 B.构成该结构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 C.如果蛋白A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则其常与多糖相结合 D.如果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则其发挥作用时需要消耗ATP
解析:选AD。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A错误;构成该结构的大多数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蛋白A与多糖相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功能,能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则其发挥作用时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16.类似于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的囊泡可以将“货物”准确运输到目的地并被靶膜识别。下图表示囊泡膜与靶膜的识别原理及融合过程,其中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V-SNARE(V)和T-SNARE(T)分别是囊泡膜和靶膜上的蛋白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高尔基体膜可以形成囊泡,细胞膜则不可以
C.V与T的特异性结合,保证了囊泡对货物的准确运输 D.囊泡对货物的准确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答案:AB
17.(2020·济南高三联考)下图是植物水培生长系统的示意图,培养槽中放置了能产生小气泡的多孔固体作为气泡石。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气泡石用于保持溶液中氧的饱和状态,避免根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B.营养液中的水和矿质元素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根系细胞 C.相比土壤种植,水培系统增加了植物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可利用性 D.当营养液的浓度过高时,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答案:BD
18.HgCl2是一种影响ATP水解的代谢抑制剂,为探究主动运输与HgCl2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甲、乙、丙、丁四组实验(“+”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实验材料 幼嫩胡萝卜片 幼嫩胡萝卜片 成熟胡萝卜片 成熟胡萝卜片 蒸馏水 + - + - KH2PO4溶液 + + + + HgCl2溶液 - + - + 实验结果 A.实验的自变量为蒸馏水与HgCl2溶液的有无 B.与丙组相比,甲组吸收KH2PO4较少可能与其细胞内线粒体、核糖体数量较少有关 C.实验结果表明,幼嫩组织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小于成熟组织 D.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HgCl2对细胞吸收磷酸盐的影响
解析:选BC。分析表中信息,实验的自变量有HgCl2溶液的有无、胡萝卜片的发育状态,A不合理;丙组与甲组的差别是胡萝卜片的成熟程度不同,甲组为幼嫩胡萝卜片,丙组为成熟胡萝卜片,而细胞吸收K+、H2PO4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则可推测与丙组相比,甲
-
组吸收KH2PO4较少可能与其细胞内线粒体、核糖体的数量较少有关,B合理;甲组与丙组对照,乙组与丁组对照,成熟胡萝卜片组实验前后KH2PO4溶液的浓度差均大于幼嫩胡萝卜片组,说明幼嫩组织对磷酸盐的吸收能力小于成熟组织,C合理;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HgCl2对不同发育状态的组织吸收磷酸盐的影响,D不合理。
19.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右图所示),产生的能量促使ATP合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