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高考化学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练习:7 专题七 化学实验基础专题针对训练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针对训练]
1.《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 )
A.苯和水 C.乙酸乙酯和乙酸
B.硝酸钾和氯化钠 D.食盐水和泥沙
解析:选C。烧酒的制造工艺利用的方法是蒸馏,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A项,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B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错误;C项,乙酸乙酯和乙酸沸点不同,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确;D项,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
2.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是非常重要的。下列有关化学药品存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 B.硝酸见光易分解、易挥发,应用棕色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 C.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里 D.硅酸钠溶液具有黏结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
解析:选B。A项,液溴易挥发,由于液溴的密度比水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正确;B项,液体应用细口瓶保存,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应用棕色细口试剂瓶密封保存,错误;C项,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保存时要隔绝空气和水,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和液体石蜡大,与它们不能发生反应,故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里,正确;D项,硅酸钠溶液具有黏结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正确。
3.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B。A项,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故A正确;B项,加热氯化铵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遇冷又化合生成氯化铵,而碘在加热时先升华,冷却后又凝华,所以用加热的方法不能分离氯化铵和碘单质,故B错误;C项,H2O2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不用加热,故C正确;D项,用该装置制取蒸馏水,烧瓶中加沸石防暴沸,冷凝管中冷却水下进上出,故D正确。
4.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为方便饮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
关于上述过程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物质作用中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萃取 B.②是过滤 C.③是分液
D.维生素C可做抗氧化剂 答案:C
5.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用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选项 实验要求 A 准确量取19.01 mL水 25 mL酸式滴定管 B 新制氯水的保存 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 C 测定0.1 mol·L1 Na2CO3溶液的pH 镊子、pH试纸、表面皿 -D 分离水和 乙酸乙酯 铁架台(带铁圈)、 分液漏斗、烧杯 仪器、用品 解析:选C。滴定管的测量精度为0.01 mL,A项正确;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具有强氧化性,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盛放,B项正确;测定溶液pH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镊子,C项错误;水和乙
酸乙酯不互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需用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烧杯,D项正确。
6.对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所使用的试剂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及杂质 乙酸乙酯(乙酸) NaHCO3溶液(Na2CO3) CO2(HCl) CO(NO2) 检验 Na2CO3溶液 Ca(OH)2溶液 AgNO3溶液(含稀硝酸) 观察颜色或湿润的淀粉-KI试纸 除杂 NaOH溶液 过量CO2 饱和NaHCO3溶液 水 解析:选C。A.氢氧化钠不仅可以除去乙酸,也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错误;B.氢氧化钙不仅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也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沉淀,错误;D.水能除去二氧化氮,但是又生成另外一种气体杂质一氧化氮,错误。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B 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C 入浓硝酸中 向等浓度的KCl、KI混合D 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结论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被浓硝酸钝化 Ksp(AgCl)>Ksp(AgI) 浓硫酸++无明显现象 先出现黄色沉淀 解析:选B。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使蔗糖炭化:C12H22O11=====12C+11H2O,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C继续与浓硫酸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A项结论正确;向H2O2溶液中滴加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反应2Fe2++H2O2+2H+===2Fe3++2H2O,溶液变为棕黄色;生成的Fe3+又能催化H2O2的分解:2H2O2=====2H2O+O2↑,溶液中出现气泡;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红褐色沉淀,B项结论错误;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所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加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C项结论正确;
Fe3+
△
向等浓度的KCl、KI混合液中逐滴滴加AgNO3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AgI,说明Ksp(AgCl)>Ksp(AgI),D项结论正确。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制备Fe(OH)3胶体 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 制取NH3 实验操作 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 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 直接加热NH4Cl固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解析:选C。A项,苯和四氯化碳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二者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错误;B项,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悬浊液而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错误;C项,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NaHCO3受热分解产生Na2CO3,从而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正确;D项,直接加热NH4Cl固体,产生的氨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又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无法制得氨,错误。
9.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实验目的 将溴水滴入KI溶液中,从溶液中分离生成的I2 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B C D 有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 用植物油提取溴水中的Br2 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并收集氨(不考虑尾气吸收) -玻璃仪器 胶头滴管、试管、漏斗、玻璃棒、烧杯 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 分液漏斗、烧杯 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解析:选B。A项,从溶液中分离生成的I2,需要进行萃取、分液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错误;B项,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正确;C项,植物油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提取溴水中的Br2,错误;D项,NaOH固体溶解放热,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不需要加热,则不需要酒精灯,需要的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导管、集气瓶(或试管),错误。
10.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