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2
5.2..2.价值构成:
指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 出。
情况 价值构成
1.购入 ①实际支付的买价②包括增值税等税金
③加上包装费、安装成本(扣除原安装成本)、运杂费等 2.自行建造 建造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全部支出 3.其他单位投资转入 评估确认价值
4.融资租入 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输费、途中保险费、 安装调试费
5.对原有固定资产 原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去改、扩建变价收入加上 改建、扩建 改扩建支出
6.捐赠 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值或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凭 证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计入 固定资产价值
7.盘盈 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8.盈亏 冲销账面历史成本
5.2..3 固定资产的取得会计处理 1.凭证
2.账户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
3.核算 (1)、购置的固定资产 A.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B.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要通过“在建工程”科目) ①购入: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②安装: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等 ③完工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实际支付款) C.举例:
例 某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设备买价为50000元,增值税额为8500元,运输费1000元,开出支票付清。安装设备时, 领用材料物资1500元,该材料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255元,支付工资2500元。 要求做有关会计分录。
(2)自行建造
A 方式:自营工程、出包工程。 B.入账价值的确定:
(1)自营:①直接材料②直接人工③直接机械施工费④所分摊的工程管理费 (2)出包:应当支付的工程价款
(3)设备安装:①设备的原价②工程安装费③工程试运转支出④所分摊的 工程管理费
其中工程用材料物资成本应含增值税。
13
C.自营工程核算:
①购买工程用物资: 借:工程物资 贷:银行存款
②领用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工程 贷:工程物资
③支付建设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工程 贷:应付职工新酬 ④结转为工程借款而发生的利息:
借:在建工程──××工程 贷:长期借款 ⑤结转工程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工程
注意三点:①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工程 贷:原材料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转) ②辅助车间为工程提供劳务:借:在建工程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③未用完的工程物资转作存货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款) 贷:工程物资 D 出包工程核算
①预付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工程 贷:银行存款 ②完工交付使用: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工程 补付或补记工程价款:分录同①
D 举例:
某企业自行建造仓库一座,购入工程用各种物资200 000元, 支付的增值税34000 元,实际领用工资物资(含增值税)216 000元,剩余物资转作企业存货;另外,还领
用了企业生产用的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30000元,应转出的增值税5100元;应付工 程人员工资5万元,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工程提供有关劳务支出10000元,工程完工 交付使用。试做有关会计分录。
(3)、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借:固定资产(评估确认价值) 贷:实收资本(评估确认价值)
14
5.3折旧费用的核算
5.3.1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应计入相应成本费用中的损耗价值。
5.3.2固定资产折旧的决定因素
1.固定资产原值 2.预计使用寿命 3.净残值
4.折旧计算方法
5.3.3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
建筑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一般均应计提折旧。具体是指: ①一切房屋、建筑物。
②在用机器设备、仪表、专用工具。 ③季节性停用和修理停用的设备。 ④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⑤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等。
5.3.4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又称直线法,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方法。 【例5.1】某企业新购一台设备,原价为200 000元,预计可使用10年,按照有关规 定该设备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设备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1-2%)÷10×100%=9.8% 月折旧率=9.8%÷12=0.82%
月折额=200 000×0.82%=1 640(元)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与单位工作量应提折旧额,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例5.2】某企业的一台机器的原价为250 000元,预计该机器使用10年,运转8万个小时,其报废时的残值率为3%。本月满负荷运转,共运转720个小时。该机器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每小时折旧额=250 000 × (1—3%)÷80 000=3.03 (元/小时) 本月折旧额=720×3.03=2 181.6 (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又称递减法折旧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例5.3】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5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50 000×40%=20 000 (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50 000—20 000) ×40%=12 000 (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30 000—12 000)×40%=7 200 (元) 从第四第五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五年的年折旧额=(10 800—2 000)÷2=4 400 (元)
15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
【例5.4】沿用【例5.3】中列举的资料,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折旧额,计算结果如表5.1。
表 5.1 尚可使用年限 原值-净殘值每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年份 变动折旧率 (年) (元) (年) (元) 1 2 3 4 5 5 4 3 2 1 48 000 48 000 48 000 48 000 48 000 5/15 4/15 3/15 2/15 1/15 16 000 12 800 9 600 6 400 3 200 16 000 28 800 38 400 44 800 48 000 5.3.5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和用途,计入有关成本费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可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
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借记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其中:施工管理使用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计入“工程施工”账户;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程机械计提的折旧,计入“机械作业”账户;企业的附属企业使用资产应负担的折旧费,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部门使用的资产计提的折旧,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企业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各月计提折旧的工作一般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来完成。
【例5.5】某建筑施工企业2005年8月各类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额及分配情况,如表5.2所示。
表 5.2固定资产折旧及分配表
2005年8月31日 单位:元 按使用对象分 月折旧固定资产月折旧固定资产类别 率 工程 工业 辅助 机械 管理 原值 额 (%) 施工 生产 生产 作业 费用 房屋及建筑物 施工机械 运输设备 生产设备 仪器及实验设备 其他生产用固定资产 15 000 000 10 000 000 5 000 000 800 000 90 000 300 000 0.20 0.80 0.75 0.60 0.50 0.50 30 000 80 000 37 500 4 800 450 1 500 154 250 10 000 6 000 4 000 500 250 300 200 80 000 37 500 300 117 800 10 000 400 10 400 3 000 1 800 合 31 190 000 10 500 9 550 6 000 计 根据上表资料,可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工程施工 10 500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9 55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6 000 机械作业 117 800 管理费用 10 400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