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首先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直线上,然后点燃蜡烛,调整三者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30cm处将成_______像,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成像性质的光学仪器之一。
五. 计算题(共14分)
1.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人站在汽车前方某处。汽车第一次鸣笛的声音经3s被他听到;过20s后汽车再次鸣笛,经2s被他听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
2. 将一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60mL处。又用天平称出该球质量为234g,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为空心的,在空心部分注满煤油,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钢?7.9?103kg/m3,?煤油?0.8?103kg/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C 4 C 5 D 6 B 7 A 8 C 9 C 10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A 16 B
二、填空题
1.(1)微米 (2)km/h 2.钢管 空气 3.车 西 4.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虚像 5.限速40km/h 12
6.8 5 7.10 15 8.2.7×103 kg/m3 铝 2.7×103 kg/m3 9.13.6 3.4 10.60度 30度 11.升华 凝华 12.冰 熔化 吸收
2.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倒立、缩小、实 照相机 五、计算题
1.
2.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整理,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有争论。中国古代诗歌历经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之发展。《汉书·礼乐志》:\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於诗歌咏言,钟石筦弦。\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作\诗謌\。 唐朝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虽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谓,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唐宋翰林,极为深严之地,见於诗歌者多矣。\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孔羽《睢县文史资料·袁氏陆园》:\袁氏(袁可立)陆园在鸣凤门内,……每逢佳日节期,州内文人名士在此聚会。所吟诵的诗歌,后来荟为专集,名《蓬莱纪胜》。\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