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习题含解析
C.HNO3 D.浓H2SO4
(4)请配平以下化学方程式: Al+ NaNO3+ NaOH=== NaAlO2+ N2↑+ H2O。若反应过程中转移10 mol电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的N2体积为________L。
[解析] (1)还原剂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HI为还原剂,氧化剂对应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还原产物为NO。(2)由题述反应及常用淀粉鉴别I2可知,需要选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3) NaNO2中N为+3价,N2中N为0价,需要加入还原剂,故选A。(4)根据化合价升降法配平得: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由该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3 mol N2转移30 mol电子,则转移10 mol电子,生成1 mol N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答案] (1)HI NO (2)①⑤ (3)A
(4)10 6 4 10 3 2 22.4
9.(2020·河北衡水中学模拟)2018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5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关于“食盐加碘”的问题一直以来被广大医疗专家、沿海居民热议,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某地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配料为食盐、碘酸钾、抗结剂,某学生为了测定其中的碘含量,设计步骤如下: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渐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mol/L的Na2S2O3溶液10.0 mL,恰好反应完全。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________KIO3+________KI+________H2SO4===________K2SO4+________I2+________H2O
(2)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足量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上述c反应常用于定量测定碘的含量。I2与Na2S2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已知Na2S2O3被氧化成Na2S4O6)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解析] (1)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KIO3为氧化剂,
KI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KI为还原剂,由得失电子守恒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2)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Na2SO3具有还原性,被氧化为Na2SO4,I2具有氧化性,被还原为I-,结合反应的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写出并配平离子方程式:I2
2---++SO23+H2O===2I+SO4++2H。(3)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溶液呈蓝色,2---随反应I2+2S2O2溶液中I2完全转化为I-,溶液由蓝色3===2I+S4O6的进行,
变为无色,说明反应到达终点,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所依据的现象是滴最后一
-滴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根据反应I2+2S2O23===2I-+S
2-
4O6可得:
-3mol/L×10.0×10-3L
2.0×1012-
n(I2)=2n(S2O3)=
2
=1.0×10-5mol。
[答案] (1)1 5 3 3 3 3
2---+(2)I2+SO23+H2O===2I+SO4+2H
2---(3)①I2+2S2O23===2I+S4O6 ②滴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
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1.0×10-5
[能力提升练]
1.(2020·湖南六校联考)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高锰酸
+2+
钾溶液褪色。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5Na2O2===2Mn
+5O2↑+8H2O+10N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高锰酸钾是氧化剂,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反应的氧化产物只有氧气
C.向高锰酸钾溶液中加浓盐酸可以得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当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氧气时,反应转移的电子为4 mol [解析] 由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高锰酸钾是氧化剂,过氧化钠是还原剂,A项错误;反应中只有Na2O2中的氧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氧化产物只有氧气,B项正确;向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浓盐酸,二者发生反应有氯气生成,C项错误;当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22.4 L氧气,即1 mol氧气时,氧元素由-1价升高到0价,转移2 mol电子,D项错误。
[答案] B
+
2. (2019·陕西咸阳一检)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
六种微粒。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Cl- B.生成1 mol N2转移3 mol电子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解析] 由题图可知N2为生成物,则NH+4是反应物,N元素化合价升高,故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Cl,ClO-是氧化剂,Cl-是还原产物,结合电荷守恒知,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4+3ClO===N2↑+3Cl+3H2O+2H,该反应
的氧化产物是N2,A项错误;生成1 mol N2转移6 mol电子,B项错误;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项错误;反应后有H+生成,所以溶液酸性明显增强,D项正确。
[答案] D
3.(2020·重庆七校联合考试)氯酸是一种强酸,浓度超过40%时会发生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HClO3===bO2↑+cCl2↑+dHClO4+e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反应可知:氧化产物只有HClO4
B.由非金属性:Cl>S可推知,酸性:HClO3>H2SO4 C.若a=8,b=3,则该反应转移8e-
D.若该反应所得1 mol混合气体的质量为45 g,则反应可表示为3HClO3===2O2↑+Cl2↑+HClO4+H2O
[解析]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有O2和HClO4,A项错误;HClO3不是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不能根据非金属性:Cl>S来推断酸性:HClO3>H2SO4,B项错误;若a=8,b=3,根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得:①2c+d=8,②12+2d=10c,联立①②解得c=2,d=4,则该反应转移20e-,C项错误;设混合气体中O2为x mol,则Cl2为(1-x)mol,32x+71(1-x)=45,解
221
得x=3,即1 mol混合气体中O2为3 mol,Cl2为3 mol,D项正确。
[答案] D
4.(2019·山东八校第二次联考)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过程和还原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两个半反应。已知:
①半反应式:Cu2O-2e-+2H+===2Cu2++H2O ②五种物质:FeSO4,Fe2(SO4)3,CuSO4,Na2CO3,KI ③Fe2++MnO-→Fe3++Mn2++H2O(未配平) 4+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半反应式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B.②中五种物质中能使①顺利发生的物质为Fe2(SO4)3
--2+C.MnO-4+5e+4H2O===Mn+8OH是反应③的一个半反应
2+3+D.几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MnO-4>Cu>Fe
[解析] ①中Cu2O→Cu2+,铜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项错误;为使①顺利发生,要选择氧化性强的物质作氧化剂,而Fe2(SO4)3可作①
3++的氧化剂,B项正确;配平反应③为5Fe2++MnO-+Mn2++4+8H===5Fe
4H2O,反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③的半反应中不能生成OH-,C项错误;根据
3+上述分析可知氧化性:Fe3+>Cu2+,根据③可知氧化性:MnO-,即氧化性:4>Fe3+MnO->Cu2+,D项错误。 4>Fe
[答案] B
5.(2019·河北张家口期末)聚合硫酸铁[Fe2(OH)x(SO4)3-y]n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制备方法如下:在30~45℃时,向硫酸亚铁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H2O2,若反应后最终得到1 mol[Fe2(OH)x(SO4)3-y]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 )
A.制备过程中,硫酸亚铁作还原剂,硫酸和H2O2作氧化剂 B.制备过程中,温度过高会导致H2O2的用量增大 C.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0.5x)n mol D.理论上消耗H2O2的物质的量为n mol
[解析] H2SO4中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不是氧化剂,A项错误;H2O2受热易分解,温度过高,H2O2用量增大,B项正确;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3-y)=-6,x=2y,生成1 mol聚合硫酸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