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1:43:38

狄 德 罗 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 2.讲述百科全书派时,要讲出当《百科全书》出版时,遭到反动封建势力的围攻:教会组织人逐条审查,攻击作者;最高法院对作者提出起诉,有的作者被捕入狱;教皇也公开谴责百科全书派。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启蒙思想家,表现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他们面对的是封建法庭、是监狱、是火刑,虽然有人被迫退出,但大部分人仍互相支持,坚持斗争。所以,他们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反教会、反封建的科学巨著,更重要的是向封建势力斗争的精神。

3.在讲述启蒙运动的影响时,可以将原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材中的《严复和他的主要译著》一图制成幻灯片,指出译著中的《法意》就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以此加深学生认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附一:练习题、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C 2.A 二、问答题

1.试比较一下,看看法国启蒙思想家从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那里继承了什么?并有哪些发展?

答:法国启蒙思想家全面继承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进步思想,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宗教方面:对教权主义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第二,在国家产生问题上:否认君权神授,认为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了国家;第三,关于国家职能:建立国家的目的之一是保护私有财产;第四,国家政权应分属于议会和君主掌管的思想。 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发展了英国早期的启蒙思想:他们在更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还希望通过“开明”君主实行改革;在分权学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在社会契约创造国家的思想基础之上,发展成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等,从而将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

2.简要叙述启蒙运动的影响。

答: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在法国,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欧美其他国家,一方面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另一方面直接影响了一些封建君主,使他们不得不借“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在亚洲,鼓励了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三、材料解析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 答: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和三权分立学说。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霍布斯与卢梭二者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答: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思想,但他不反对王权,并提出契约一旦建立便不能废止;卢梭继承了霍布斯的社会契约思想,但他认为如果王权违背民意,经所有公民同意,社会契约便可以废止,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

附二:本节参考书目

《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5

《世界通史》(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西方文明史》(马文、佩里主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震撼了皇宫和神殿》(李澍泖著,《外国史知识》1982年第一期)

(作者:北京铁路第三中学高级教师 金汉鼎)

资料和注释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启蒙运动的发生

17、18世纪,西欧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推翻旧制度,为此需要制造舆论。同时,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许多优秀的自然科学家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的客观事物。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经院哲学所束缚,他们相信社会是不断进步的。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是资本主义最为发达的英国,霍布斯和洛克是英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的代表作是《利维坦》,洛克的主要著作有《人类悟性论》,两人都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但是,启蒙运动是在法国达到高潮的。18世纪上半期,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贵族和僧侣两大特权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日益加深,拥有经济实力的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仍处于被压制地位,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社会矛盾激化,因此,法国的启蒙运动兴起。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进一步完善了启蒙思想,促成了启蒙运动的形成,推动了欧美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从而在世界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布斯

霍布斯(1588—1679)是17世纪英国卓越的思想家,17、18世纪机械唯物论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英国的维斯堡镇一个穷苦牧师家庭,自幼天资聪明,15岁入牛津大学学习,19岁毕业后任教,讲授逻辑学。一年后,应聘到一个大贵族家任家庭教师。他随主人到过欧洲许多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他还当过弗兰西斯·培根的秘书,很受培根的器重,成为培根唯物主义的继承者。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他为躲避战乱,在巴黎住了11年,革命后回到英国。1651年发表《利维坦或物质、形式和教会的、世俗的国家权力》(简称《利维坦》,利维坦是《圣经》里一种强大而凶恶的怪兽名)一书。1655年和1658年,他又先后发表了《论物体》和《论人》两部著作。以上三部著作构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完整体系。他认为,国家不是神所给予的,而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国家是人的意志的产物。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于所谓的“自然状态”,没有任何约束,由于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所以在“自然状态”中,人的生命和生存都没有保障。于是,人们自愿订立一种“社会契约”,把原有的“自然状态”授予契约的掌握者──君主,人由此进入“社会状态”,产生了国家。人们要绝对服从君主。这种理论实际上迎合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需要,当时,克伦威尔当上了护国公,实行独裁;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混乱,人们需要稳定,斯图亚特王朝也正密谋复辟。但是,霍布斯所主张的绝对君主制,实际上是要用君主制的形式来实行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专政。形式虽是旧的,但内容却是新的。就哲学体系来说,霍布斯是一位机械唯物论者。他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宇宙只有一个实体,那就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体,除了有广延性、有形体的物体之外,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其他的东西,那些非形体的神、天使、灵魂是根本不存在的。他说:“我们既没有神的观念,也没有灵魂的观念。”他猛烈地抨击了教会的腐败堕落、假仁假义,

6

斥责教皇和教士无异于魔王和恶鬼。他指出,无论国家和教会,其权力都不是来源于上帝,教会没有理由掌握独立于国家之外、甚至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教会只能依附于国家。这些思想对于反对当时流行的宗教唯心主义,有着进步意义。但是,霍布斯又认为,一切物质都是独立的、互不联系的,他企图用普遍的机械运动来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而且一切运动都是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他特别强调数学方法,甚至把数学方法生搬硬套地应用于政治现象中。

洛克

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以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闻名。他出生于英国一个清教徒商人家庭,自幼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熏陶。1646年,进入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学校。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大部分时间用于攻读经验科学,曾与牛顿、波义耳等著名科学家交往,1666年,他结识了大政治家沙夫茨伯里勋爵,参与政治活动。后来,一度因政治斗争逃亡国外。1689年,他回到英国,建立家庭,潜心著书立说,接连发表了《论宽容异教的通讯》(1689年)、《政府论两篇》(1689年)、《人类理智论》(1690年)等著作。1696年起曾任英国政府的商业监督官。洛克总结了弗兰西斯·培根和霍布斯的思想。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系统地表述和论证了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原理,集中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论证了知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他认为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后天才有的,是从经验中得来的,人的头脑中并没有天赋原则。但是,他在一些问题上又有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成分,存在着明显的不彻底性。在政治思想方面,洛克批判“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等鼓吹封建专制的论调,为君主立宪制辩护。他认为,既没有自然法则,也没有上帝的明文法则确定《圣经》上说的人类祖先亚当就享有对世界的统辖权,而且,究竟谁是亚当的嫡系子孙,谁也说不清楚,因此即便亚当有统治权,也无法确定他的继承人。他不同意霍布斯说的由于人的自私自利,在“自然状态”下,就一定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乱成一团,而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平、善意和互相帮助”的关系。他也不同意霍布斯所讲的人们在订立契约以后就把自然权利转让给君主的说法,他认为,君主只不过是订约的一方,他必须受契约的约束,有履行契约的义务,必须按照“大多数”的意志行事,承认生命、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是人们不可转让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君主如果破坏这种社会契约,人们就有权推翻他的统治。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他认为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即联盟权),它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在宗教政策上,他主张信仰自由和宽容异教,反对教会专横和政教合一,提倡教会和国家分离。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 伏尔泰

伏尔泰(1694—1778)原名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名。他出生于巴黎。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表现了聪明才智。他从小就喜爱文学,立志当文学家,中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无职业的文人。18世纪,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1717年,伏尔泰因为写讽刺作品攻击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1718年,他发表了悲剧《奥狄浦斯王》,并在巴黎上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一举成名,从此用伏尔泰笔名。后来,伏尔泰因得罪一个贵族而被驱逐出法国,动身去英国。在英国期间,他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和洛克的哲学著作。1729年,他回到法国,创作了历史剧《布鲁杜斯》和悲剧《采儿》,获得成功;同时,经营商业,获利不小,使他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1734年,伏尔泰出版了《英国通讯集》,以书信体裁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并表达了自己的哲学和宗教观点。这本书遭到当局的禁止,被当众焚毁。此后,伏尔泰在洛兰省边境一个幽静的城堡中住了14年,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著作,用不同的笔名发表,从各个方面攻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反动统治。伏尔泰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沽名钓誉,纷纷同他交往,如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即后来的腓特烈二世);法国还于1746年让他进入法兰西科学院。但是,后来他发现包括腓特烈二世在内的封建统治者并不是真正赞同他的观点,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主往来。1755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菲尔奈定居下来。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他还为一位被法国法院残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鸣不平,并最终迫使法国政府为卡拉平反。伏尔泰的坚决斗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摧毁了教会的威信,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由于伏尔泰的威

7

信越来越高,封建统治者为了迎合民众的需要,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1778年,伏尔泰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进了巴黎。当时巴黎全城轰动,巴黎剧院首演他新写的悲剧《伊兰纳》,演员们在舞台上抬出了他的大理石半身像,并为之举行了加桂冠仪式。这一年5月底,他在菲尔奈逝世。伏尔泰死后,先是葬于香槟省一个小礼拜堂内;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骸运到巴黎著名的先贤祠重新安葬,当时他的灵车上写着这样的句子──“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伏尔泰写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拉勃烈德城堡一个达官显贵之家。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9岁时获法学学士学位,出任律师。18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他的祖父、伯父一直占有这个职务)职务,并获男爵封号。孟德斯鸠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撰写过许多有关论文。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这部书通过两个波斯人漫游法国的故事,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针引线的荡妇等。书中还表达了对路易十四的憎恨,说法国比东方更专制。这部书受到了普遍欢迎。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他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利用古罗马的历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1748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这部书受到极大的欢迎,两年中就印行了22次。孟德斯鸠反对神学,提倡科学,但又不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是一名自然神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和法的学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特别强调法的功能,他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鸠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同时又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1755年,他在旅途中染病,去世。

《论法的精神》节录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卢梭

卢梭(1712—1778)出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幼时家境贫寒,但通过自学掌握了丰富知识。做过仆人、学徒兼杂役。后来,在华伦夫人的帮助下,来到都灵,此后,生活无着,当过雕刻匠、仆役、音乐教师。18世纪30年代,与华伦夫人同居期间,生活才稍稍稳定,安心读书、思考问题、写作。18世纪40年代,卢梭在社会和生活的道路上艰难地踯躅,尝遍人间的辛酸。1749年,他在一篇名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淳化风俗?》的征文中获一等奖,并一举成名。但他决心放弃对财产和声誉的奢望,永远保持贫困和独立。1752年,他的歌剧《乡村魔术师》在枫丹白露王室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他拒绝接受路易十五给予的年金。1754年,回到日内瓦,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日内瓦公民。次年,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并完成《论政治经济学》。1758

8

搜索更多关于: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狄 德 罗 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 2.讲述百科全书派时,要讲出当《百科全书》出版时,遭到反动封建势力的围攻:教会组织人逐条审查,攻击作者;最高法院对作者提出起诉,有的作者被捕入狱;教皇也公开谴责百科全书派。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启蒙思想家,表现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他们面对的是封建法庭、是监狱、是火刑,虽然有人被迫退出,但大部分人仍互相支持,坚持斗争。所以,他们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反教会、反封建的科学巨著,更重要的是向封建势力斗争的精神。 3.在讲述启蒙运动的影响时,可以将原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教材中的《严复和他的主要译著》一图制成幻灯片,指出译著中的《法意》就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以此加深学生认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附一:练习题、思考题答案提示 一、选择题 1.C 2.A 二、问答题 1.试比较一下,看看法国启蒙思想家从英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