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的启蒙运动说课
第四节 欧洲的启蒙运动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启蒙运动的兴起;霍布斯;洛克;欧洲启蒙运动的高潮;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讲述,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继承和发展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2.通过学习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百科全书派代表狄德罗等献身于捍卫正义事业的史实,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要点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历史背景
2.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3.早期英国思想家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 1.欧洲启蒙运动的高潮 2.伏尔泰 3.孟德斯鸠 4.卢梭 5.百科全书派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1.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
2.对欧美一些国家的影响 3.对亚洲一些国家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同封建制度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相信,人类具有推动自身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反封建专制和反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于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兴起。这场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思想家是霍布斯和洛克。第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法国最著名的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18世纪中后期,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是百科全书派。第三,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同时也对欧洲封建专制国家的一些君主发生了直接的影响,出现少数君主实行“开明专制”统治的现象。这场运动对亚洲的中国、日本等国具有深刻影响。
本节的重点是: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法国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影响。 本节的难点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同早期英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1.启蒙运动的兴起。教材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和思想政治、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关系,论述了启蒙运动兴起的必然性。首先是17~18世纪西欧的手工工场广泛发展,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迫切地需要结束旧制度,所以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思想上做好革命的准备。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依据。例如,当时的笛卡尔就认为,用数学推理的方法,可以认识世界;培根指出,为了认识世界上的现象,可以使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而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了自然界本身运动的自然法则控制着物质世界。这些科学的成果,使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也有一定的自然法则,这种法则是摆脱“神”的控制而自行发展的。启蒙思想家力求发现支配人类和社会的永恒的法则,也就是力求探索推动人类社会自身不断前进的法则。因此,一场适应于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文化运动兴起了。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大大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它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2.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种理性就是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人类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去行事,无须依赖“神”和“天意”。可见,这种思想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1页),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01页)所以启蒙思想家始终是集中力量,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3.英国早期最著名的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资本主义的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在这种经济的基础之上,意大利成为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17世纪起,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英国和荷兰走在了最前列,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在英国最早出现了启蒙运动。英国早期最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霍布斯。霍布斯的思想对启蒙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他还没有彻底摆脱君权和神学的影响,他的思想主张中有许多矛盾的地方,这表现在:一方面他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如人们有保护自身自由的自然权利,人的这种权利是平等的;人们要通过社会契约来约束和维护这种权利,等等。他认
2
为国家也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而创造的,君权是人民授予的,这就剥掉了国家、君主所披挂的“神”的外衣。但另一方面,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而是将“君权神授”变成了由社会契约所授予的,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国家组织的最好形式,他坚持臣民要绝对服从君主;在神学方面,他认为世上本没有神,但又提出宗教可以帮助维持社会秩序的观点,等等。这些内容都表现出他思想上的矛盾之处。另一个英国著名思想家是洛克,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他认为人类是生而自由和平等的,具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私有权。他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一些修正,提出了社会契约学说。但在国家的职能问题上,他认为按契约成立的国家不仅保障公民的自然权利,还要保护私有财产。在国家政权形式上,他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管理对外事务的权力应分别属于议会和君主,所以他赞成议会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他还承认分权中的立法权应占优越地位。他的理论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1688年“光荣革命”的辩护,他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典型代表。
二、“法国的启蒙运动”一目。教材是从五个方面论述的:
1.把启蒙运动推向高潮。教材首先对18世纪的法国社会进行了分析:在经济方面,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在上层建筑方面,当时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更加腐朽,造成社会矛盾的尖锐化。资产阶级开始在思想领域对旧体制发起冲击,众多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启蒙运动推向了高潮。接着,教材介绍了法国最著名的三位启蒙思想家和百科全书派。
2.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中的领袖人物。他也没有完全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仍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他有一句名言,即“如果没有上帝,那么也要捏造出一个来。”在抨击天主教会方面,如果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天主教的态度相比,他的思想并不是全新的东西,但他讥讽、嘲笑、攻击天主教的程度和胆量都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他把天主教称作“迷信的恶魔和狂狺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他认为教会造成了社会的无知和黑暗,号召为科学和进步而奋斗。他也抨击了君主专制,但又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受到了伏尔泰的影响,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伏尔泰在他的早期成功剧作《布鲁杜尔》、《采儿》中,讽刺了封建专制,颂扬了民主制度。1734年他写了惊世之作《哲学通讯》(或称《英国通讯》),其中斥责了法国的君主专制,颂扬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本书很快被列为禁书。1764年编辑了文章汇集《哲学辞典》一书,书中涉及的领域不仅有哲学,还有自然科学、历史等,显示了他是一个多才的思想家。他晚年定居菲尔奈后,同欧洲各国具有启蒙思想的近七百人有书信往来,成为最受仰慕的思想家。
3.孟德斯鸠:出身于贵族,原名夏尔·路易·德·塞孔达,27岁承袭了男爵称号,曾任波尔多法院院长。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精神的影响下,他在1726年到欧洲各国进行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特别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产生好感,在英国居住两年多。他研究了洛克学说和英国的社会制度、立宪制度,他认为法国应走英国的道路。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既表达了批判法国旧政权的立场,又充实和发展了洛克分权的思想。这一学说的目的,是使国家机器内部权力均衡,互相制约。它既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又为实现资产阶级争取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提出了可行又可靠的保证,为资产阶级以法制对抗封建专制指出了道路,为资产阶级法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三权分立学说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4.卢梭:出生于瑞士,祖籍法国。出身于一个钟表工人家庭。他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最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他对法国封建社会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对封建王权予以坚决的否定。教材是通过他所提倡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来说明他的政治观点的。他的《社会契约论》继承和发展了英国霍布斯的观点。卢梭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社会存在着人们共同利益的“公益”,为了维护这种利益,人们都要遵守契约。他主张在社会契约面前,人们遵守同样的制约,享受同样的权利,以此反对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他提倡当统治者撕毁社会契约时,人民有权推翻他。这一主张不仅反对君主专制,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他认为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人民有能力建立起体现公共利益的法律。他明确提出了“人民主权”说,反对君权神授论。他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也反对任何人因谋私利而违反公共意志。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大致奠定了他的政治学说的观点,直接论述了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是出自财产的私有制,但他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这表现了他的小资产阶级观点。《社会契约论》是他学说的核心。
3
5.百科全书派:从18世纪中期开始,狄德罗就主张以传授新知识和宣传新思想来编写一套《百科全书》。这一主张立即得到一百六十多位当时最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的支持。从1751年《百科全书》第一卷的出版至1772年,共出版了28卷。以后又出版了续编6卷。这部书虽然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但反映的是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专制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法国的唯物主义者没有把他们的批评局限于宗教信仰问题;他们把批评扩大到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科学传统或政治设施;而为了证明他们的学说可以普遍应用,他们选择了最简便的道路:在他们因以得名的巨著《百科全书》中,他们大胆地把这一学说应用于所有的知识对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4~395页)启蒙思想家们在完成编写的过程中,遭到反动封建势力的围攻,在斗争中,他们形成了百科全书派。在18世纪后期,百科全书派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一目,教材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第二,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第三,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这个运动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的封建专制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和他的儿子约瑟夫二世,他们都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第四,启蒙运动也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了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教学建议
一、讲授本节教材用1课时,建议教师:
1.注意高中教材同初中教材的联系和区别,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初中教材是从分析革命前夕的法国来论述三位启蒙思想家的,而高中教材是从17~18世纪欧洲出现启蒙运动和法国出现运动高潮来论述的。两者论述的角度和深度不一。
2.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一目中,有关介绍伏尔泰生平的小字部分,是为了强化学生对伏尔泰的认识而写的,教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阅读,并强调他是一位多才多产的思想家,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影响最大的领袖人物。但应说明他的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卢梭介绍的小字部分,讲述了他的辛酸人生,以及这使他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社会的不平等;教材同时介绍了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内容和他的思想局限性。教师可根据时间情况加以引用。
二、讲授“法国的启蒙运动”及其影响时,建议教师:
1.法国启蒙思想既继承了英国早期启蒙思想的观点,又是针对时代的特点而提出的。讲授时应注意两者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启蒙运动简表”。
启蒙运动简表
时期 兴起时期 国家 代 表 人 物 主要观点 英国 霍 布 斯 洛克 伏 尔 泰 高潮时期 法国 孟德斯鸠 卢梭
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洛克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 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