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2018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A.物质c与物质d互为同分异构体
B.物质b的分子式为C10H12,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C.物质a中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D.物质d的一氯代物有2种
【解答】解:A.物质c与物质d的分子式均为C10H16,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
B.由结构可知b的分子式为C10H12,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烷的结构,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
C.物质含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2个平面可能共面,则5个C可能共面,由于亚甲基为四面体结构,5个C原子也可能不共面,故C错误;
C.物质c与物质d的分子式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物质d只有次甲基、亚甲基上两种H,其一氯代物有2种,故D正确; 故选:C。
4.(6分)下列实验操作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操作
现象
结论
向较浓的FeCl2溶液中滴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Fe2+有还原性 KMnO4溶液
B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 产生白色胶状物质 酸性:H2CO3>H2SiO3
C 将新制氯水和NaBr溶液在试管中混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合后,加入苯,振荡,静置
氧化性:Cl2>Br2
D 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先浑浊后澄清
Al3+与NH3?H2O不能大量共存
A.A B.B C.C D.D
【解答】解:A.酸性KMnO4溶液可氧化氯离子,也可能氧化亚铁离子,不能验证Fe2+有还原性,故A错误;
B.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则酸性:H2CO3>H2SiO3,故B正确;
D.氯水和NaBr溶液反应生成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则分层后上层溶液呈橙红色,
第9页(共21页)
故C错误;
D.滴加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溶液不能变澄清,故D错误; 故选:B。
5.(6分)“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可充电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产生的Na2CO3
固体与另一种黑色固体产物均储存于碳纳米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钠金属片作负极,碳纳米管作正极
﹣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Na++4e=2Na2CO3+C C.充电时,Na+向钠金属片极移动
D.该电池的有机溶剂也可以选用乙醇代替
【解答】解:A.放电时为原电池反应,钠金属片失去电子作负极,碳纳米管上得电子作正极,故A正确;
B.放电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为3CO2+4Na++4e=2Na2CO3+C,故B正
﹣
确;
C.充电时,钠金属片极为阴极,而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移动,所以Na+向钠金属片极移动,故C正确;
D.钠与乙醇反应,不能用乙醇代替有机溶剂作溶剂,故D错误; 故选:D。
6.(6分)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K、L、M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分别是元素X、Y组成的常见非金属单质。K 是无色气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0.05mol?L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丙溶液的pH为1,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
第10页(共21页)
A.K、L、M 中沸点最高的是K
B.W、Y组成的某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X、Y、Z形成的单质与H2反应,Z最容易 D.原子半径:W<X<Y
【解答】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S元素, A.K(SO2)、M(CO2)常温下为气体,L为H2O,常温下为液体,L的沸点最高,故A错误;
B.W、Y组成的某化合物为H2O2时含O﹣O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
C.非金属性为O>S>C,X、Y、Z形成的单质与H2反应,Y最容易,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原子半径为C>O>H,即W<Y<X,故D错误; 故选:B。
7.(6分)常温下,向某浓度的H2C2O4溶液中逐滴滴加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若定义pc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则所得溶液中pc(H2C2O4)、pc(HC2O4)、pc(C2O42)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H2C2O4?HC2O4+H+Ka1,HC2O4
﹣
﹣
﹣﹣
?C2O42+H+Ka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Ka2=10
﹣5.3
B.pH从3上升到5.3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C.曲线 I是pc(HC2O4)的变化 D.滴定过程中,
﹣
随pH的升高而增大
第11页(共21页)
【解答】解:A.常温下Ka2=溶液的pH=5.3,则Ka2=c(H+)=10
﹣5.3
,如果c(HC2O4)=c(C2O42),
﹣
﹣
,故A正确;
B.酸抑制水电离,酸中c(H+)越大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所以pH从3上升到5.3的过程中c(H+)减小,则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B正确;
C.根据纵坐标含义知,pc越小该微粒浓度越大,溶液的pH越小,c(H2C2O4)越大,pc越小,则II为pc(H2C2O4),同理I为pc(HC2O4)、III为pc(C2O42),故C正确;
﹣
﹣
D.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滴定过程中=
=
故选:D。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不变,故D错误;
8.(14分)FeSO4可作还原剂、着色剂、制药等。在不同温度下易分解得各种铁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已知SO3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6.8℃,沸点44.8℃,氧化性及脱水性较浓硫酸强,能溶于浓硫酸,能漂白某些有机染料,如品红等。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图1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FeSO4分解产物。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品红溶液褪色 ,甲组由此得出绿矾的分解产物中含有SO2。
(2)乙组同学认为实验结论不严谨,对甲组同学做完实验的B装置的试管加热,发现褪色的品红溶液未恢复红色,为了验证绿钒分解后的气体产物,乙组同学从甲组实验装置和下列装置(图2)中选用部分装置重新组装,对产生的硫的氧化物进行验证: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 D 、 E 、 B 、C(每个仪器只能使用一次)。该实验过程中,能证明SO3对后面气体检测不产生干扰的现象是 装置E中无白色沉淀生成 。
②试验完成后,A试管中产物的红色固体是 Fe2O3 ,综合上述信息,其余气体产物一
第12页(共21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