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解析版
(2)在流体中,流动速度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解答】解:(1)船桨向后划水,给水施加了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水就会对船施加一个反作用力,船向前运动;
(2)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快艇从小船旁边急速驶过,快艇与小船之间的水流速度大于小船外侧的水流速度,快艇与小船之间水流压强变小,外侧水流压强较大,将小船推向快艇一侧。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相互性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
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中盛有两种不同的液体A,B,液体对两个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ρA 大于 ρB,现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一个漂浮,另一个悬浮(液体均不溢出),此时两个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是p甲 小于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根据图示信息,结合p=ρgh分析得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利用漂浮条件F浮=G和p=分析确定两者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解答】解:
根据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结合图知hA<hB,由p=ρgh可知,ρA>ρB; 因为原来两容器中液体产生的压强相等,均匀柱形容器,又因为SA>SB,
由将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一个漂浮,另一个悬浮(液体均无溢出),由于两物体重力相等都为G,
原来液体对两个容器底的压强相等都为p,放入物体后的压强分别为p甲=p+p+
,由SA>SB可知:p甲<p乙。
、p乙=
故答案为:大于;小于。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液体压强的理解和掌握,注意题目中结合压力的变化题目,一定要抓住要点。
21 / 37
2018-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解析版
18.如图所示,是一种指甲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BC是一个 省力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支点是 C 点,ABC上有粗糙的花纹,是为了 增大 摩擦。(填“增大”或“减小”)
【分析】1.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答】解:1.由图可知,杠杆ABC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支点为C点。
2.ABC上有粗糙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故答案为:省力,C,增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的分类和增大摩擦的方法,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9.(3分)一位同学用棒挑着重物扛在肩上行走,如图所示,他胳膊所用的力 大于 物重(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要使胳膊所用的力减小些,可采用的办法是将重物 靠近 肩膀(选填“远离”或“靠近”),或者是将手更加 远离 肩膀(选填“远离”或“靠近”)。
【分析】(1)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小,在动力臂不变时,动力变小;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变大,动力也会变小。
【解答】解:由图可知,挑着重物的棒是杠杆,支点在肩上,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所以动力大于阻力;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要使胳膊所用的力减小些,重物重力不变,可减小阻力臂,采用的
22 / 37
2018-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解析版
办法是将重物靠近肩膀;也可增大动力臂,将手更加远离肩膀。 故答案为:大于;靠近;远离。
【点评】(1)判断杠杆的类型,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判断省力情况。
20.使用机械可以极大地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1)如图甲,工人在铺设电缆时,要在转弯处安装一组导向轮,这组导向轮属于 定滑轮 (选填“动滑轮”或“定滑轮”)
(2)如图乙,尖嘴钳是常用的电工工具,刀刃部分靠近转动轴,这是为了 减小阻力臂 ,从而在使用时更加省力。
【分析】(1)定滑轮是轴固定不动的,不随货物升降的。
(2)对杠杆分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等臂杠杆。
【解答】解:(1)工人在铺设电缆时,在转弯处安装一组导向轮,这组滑轮的轴是固定不动,不随货物升降的,所以是定滑轮;
(2)尖嘴钳的刀刃部分靠近转动轴是为了通过减小阻力臂,达到省力的目的。 故答案为:(1)定滑轮;(2)减小阻力臂。
【点评】主要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分,看滑轮是否随货物升降,判断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同时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和特点都是比较基本的东西,只要细心分析是不难作答的。
21.王波同学帮父母搬家,现有30捆书籍。每捆书籍的质量都为5kg。王波想尽快将它们搬上10m高处的新家。如图是王波可以提供的用于搬运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为了尽可能快地将这批书籍搬上新家,他每次应搬 3 捆。若每次下楼时间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总时间为 450 s(g=10N/kg)。
23 / 37
2018-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解析版
【分析】(1)通过图线知,顶点的输出功率最大,由于总功一定,根据P=得出何种情况下搬运的时间最短,
(2)根据G=mg求出每次搬运的书籍的重力,利用W=Gh求每次搬运做功;又知道最大输出功率,
根据t=可求每次上楼时间,再求出下楼时间,进而得出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总时间。
【解答】解:(1)由坐标图可知:当搬运质量为15kg物体时,人用于搬运物体的功率(输出)最大,其值为50W;
30捆书籍包,总质量为150kg,每捆书籍的质量是5kg,由于搬运书籍所需要做的总功是一定的,
为了尽可能快地将这批书籍搬上新家,要求人始终在最大功率(输出)状态下工作, 因此每次应搬运质量15kg的书籍,即他每次应搬3捆。 (2)每次搬运的书籍的重力:G=mg=15kg×10N/kg=150N; 重力做的功:W=Gh=150N×10m=1500J; 由P=得,每次上楼所用的时间:t==每次下楼所用的时间:t′=t=×30s=15s, 则一个来回需要的时间:t1=t+t′=30s+15s=45s,
总共有30捆书籍,1次搬3捆,所以,要完成搬运任务需要10个来回, 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总时间: t总=10t1=10×45s=450s。 故答案为:3;450。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和功率的计算公掌握和应用,为了求尽快把物体搬到楼上需要的时间,从P﹣m图象上读出最大功率和最大功率下的搬运质量,这是解
24 / 37
=30s,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