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相平衡练习题
相平衡练习题
1. 在定压下,NaCl晶体和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 F?=1 (b) C=3, F?=2 (c) C=4, F?=2 (d) C=4, F?=3 答a;C=3(NaCl、蔗糖和H2O);P=3(NaCl晶、蔗糖晶体,混合水溶液) F?=C-P+1=3-3+1=1
注意:如果上述题目改为:在定压下,NaCl晶体和蔗糖晶体与它们的过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相律还是否适用?
2. Na2CO3可形成三种水合盐,Na2CO3?H2O, Na2CO3?7H2O 及Na2CO3?10H2O,常压下将Na2CO3(s)??投入其水溶液中,待达三相平衡时,一相是Na2CO3水溶液,一相是
Na2CO3(s)??,则另一相是:(D)
(a)冰 (b)Na2CO3?10H2O(s) (c) Na2CO3?7H2O (s) (d) Na2CO3?H2O (s) 3. 假设A、B二组分混合物可以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A、B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 (b)A、B都遵守拉乌尔定律
(c)液态混合物的蒸气压介于A、B的蒸气压之间 (d)可以用重复蒸馏的方法使A、B完全分离。
4.自由度为零,意味着:(C)
(a)体系独立组分数C等于相数 P (b)体系的状态不变 (c)确定体系相平衡所需的最少强度变量数为零 (d)三相共存 5. 在一定压力下,A和B能形成最低恒沸物C,设恒沸物的组成为x,则对组成为xB(xB>x)的混合物进行普通精馏,最后得到
a. A和B b. A和C c. B和C d.无法确定
6. NH4HS(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H2S(g)成平衡,则该系统的组分数C,相数P及自由度数F依次为
a.3,2,1 b. 2,3,1 c.1,2,2 d. 1,2,1
例1在101.325 kPa下,A~B系统的相图如 图所示。由相图回答:
(1)系统中x(A)﹦0.68时:开始沸腾的温度约为 79 ℃,最初馏出物中B的摩尔分数
图16
1
约为 0.6 。蒸馏到最后一滴液体时,溶液中B的摩尔分数约为 0.1 。 (2)如将组成为xB﹦0.85的A~B混合液进行精馏,则在塔顶得到 ,在塔釜得到纯B 答7.(1)79℃,0.6,0.1; (2)xB?0.7的恒沸物,纯B
例2NaCl~H2O所组成的二组分系统,在-21℃时有一个低共熔点,此时冰、
NaCl~2H2O(s)和(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3.3%的NaCl水溶液平衡共存。在-9℃时不稳
定化合物NaCl?2H2O(s)分解,生成无水NaCl和27%的NaCl水溶液。已知无水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略有增加) (1)试绘出相图,并标出各部分存在的相态
(2)若有1000克28%的NaCl溶液,由160℃冷却到-10℃,问此过程中最多能析出多少纯NaCl?
(1)不稳定化合物NaCl?2H2O(s)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W WNaClN?a2Cl2HO=58.5/9?4100%.52=61.9%
相图及各部分存在的相态见图23
-21℃时有三相平衡线:
(H2O(s)+NaCl?2H2O(s)?l (xNaCl=0.223));
-9℃
时
有
三
相
平
衡
线
:
图23
(NaCl(s)+NaCl?2H2O(s)? l (xNaCl=0.27));?? 例3 苯 (A) 和二苯基甲醇 (B) 的正常熔点分别为 6℃
和 65℃,两种纯态物不互溶,低共熔点为1℃,低共熔液中含 B 为 0.2 (摩尔分数),A 和 B 可形成不稳定化合物AB2(即AB2熔融时固液相组成不一致),它在 30℃ 时分解。
(1) 根据以上数据画出苯-二苯基甲醇的 T~X示意图; (2) 标出各区域的相态; (3) 说明含 B 的摩尔分数为 0.8 的不饱和溶液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答] (1) 图如下。 (2) 各区域的相态在下图中标出。 (3) 含 B 为0.8 的不饱和溶液为 P (如图) 冷却到 P1时有纯固相B析出,继续冷却固相不断析出,溶液组成沿 P1D 曲线变化,当冷到 30℃ 时,发生下列反应:溶液 (组成为 D) + 固相 B → 固体 AB2 (不稳定化合物)。此时,体系三相平衡,F*= 0,温度不能改变,随温度不断冷却,固体 AB2不断增加,液相量不断减少,直到溶液全部消
2
失,剩下固体 B 和 AB2,温度又不断下降,步冷曲线如下:
化学平衡练习题
1.反应CO(g)+H2O(g)?CO2(g)+H2(g)在973K时压力平衡常数Kp?0.71,若
此时各物质分压为pCO=100kPa, pH2O=50kPa, pCO2?pH2=10kPa,则(A)
(a) 反应向右进行 (b) 反应向左进行
(c) 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d) 反应进行的方向难以确定 2.某实际气体反应,用逸度表示的平衡常数Kf?随下列哪些因素而变:(C)
(a) 系统的总压力 (b) 催化剂 (c) 温度 (d) 惰性气体的量
?3.根据某一反应的?rGm值,下列何者不能确定:(D)
? (a) 标准状态下自发变化的方向 (b) 在?rGm所对应的温度下的平衡位置
(c) 在标准状态下系统所能作的最大非膨胀功 (d) 提高温度反应速率的变化
趋势
4.增大压力能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的反应是:(C)
(a)CaCO3(s)?CaO(s)+CO2(g) (b) CO(g)+H2O(g)?CO2(g)+H2(g) (c)1.5H2(g)+0.5N2(g)?NH3(g)
(d)CH3COOH(l)+C2H5OH(l)=H2O(l)+C2H5COOCH3(l)
5. 对任意一化学反应,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的关系为Qp?QV???B(g)RT(式
3
中?B(g)为反应中气体的计量系数)故:(D)
(a)Qp?Qv ( b) Qp?Qv (c ) Qp?Qv (d) Qp不一定大于Qv 6.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C)
(a) ??G/???T,P表示完成 1mol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 (b) 若??G/???T,P <0, 该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 (c) 若??G/???T,P =1, 该反应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d) 若??G/???T,P>0, 该反应的ΔrGm>0
7.PCl5的分解反应是 PCl5(g) =PCl3(g) + Cl2(g) ,在450K达到平衡时,PCl5(g)有 45% 分解,在573K达到平衡时,有 97% 分解,则此反应为:(B)
(a) 放热反应 (b) 吸热反应
(c) 即不放热也不吸热 (d) 这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相等
8. 某实际气体反应A(g) =B (g) + C (g)在400K和100kPa下达平衡, 当温度不变、压力增至10000kPa时, 若各气体的逸度系数依次为1.2、0.8和1.9,则平衡向________移动。 9. 对于反应C6H5C2H5(g) = C6H5C2H3(g) + H2(g),惰性气体的存在对产物的生成是____的。
10.常压下, 2NH3(g)+H2S(g) = (NH4)2S(s)的△H<0,则该反应
a.任意温度下自发 b. 较高温度下自发 c.较低温度下自发 d.任意温度下不自发
11.影响实际气体反应的Kθp数值的因素是
a. 温度和压力 b.只有温度 c.只有压力 d. 有无惰性气体
例1. 已知700℃时反应 CO(g)+H2O(g)=CO2(g)+H2(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0.71,试问:(1) 各物质的分压均为1.5p?时,此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2) 若增加反应物的压力,使pCO?10p?,pH2O?5p?,pCO2?pH2?1.5p?,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解:已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压比(即Jp),欲判断反应的方向,应用化学反应的恒温方程可以解决此问题。
(1) ?rGm??RTlnK??RTlnJp??RTln0.71+RTln[(1.5?1.5)/(1.5?1.5)]
0 = 2.77? kJ?1mo; l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 ?rGm??RTlnK??RTlnJp
= ?8.314?973?ln0.71+8.314?973ln[(1.5?1.5)/(10?5)] =?22.3 kJ?mol?1<0; 反应能自发进行
讨论:此题也可以通过直接比较Jp与K?大小来判断反应的方向。
例2. 总压101.325kPa,反应前气体含 SO2 6%、O212% (物质的量分数)其余为惰性气体Ar,问在什么温度下,反应 SO2(g)+1/2O2(g)?SO3(g) 达到平衡时,有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