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利森秸秆发电有限公司20MW生物质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
江苏利森秸秆发电有限公司20MW生物质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江苏利森秸秆发电有限公司20MW生物质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
项目行业:电力
项目建设单位:江苏利森秸秆发电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戴元新(董事长) 项目建设地址:江苏省建湖县草堰口镇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规模:20MW
本项目装机为:4×4MW流化床气化炉 + 36×500kW燃气内燃机组及4×9.5t/h饱和蒸汽余热锅炉 +4×500kW蒸汽动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20MW。
本工程采取一次规划设计,分期实施。 项目总投资:18624万元 1.2 城市概况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所属的建湖县境内,厂址距建湖县草堰口镇约1.0km。厂址所属地区为草堰口镇工业集中区。
建湖县属苏北平原腹部,地处淮河下游,是里下河地区的腹部洼地。该县自然条件优越,水上资源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总面积1154km2,陆地面积928km2,占总面积80.42%,水域面积226km2,占总面积19.58%。全县人口80余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万人。
草堰口镇位于建湖县东北部,据县城25.4km,南接盐城市盐都区,北临阜宁县城,东临射阳县城,204国道、通榆河横穿境内。盐靖、宁盐、盐淮、沿海等高速公路临境而过。国家级内河航道串场河沿境而过,草堰河、冈西河纵横其中,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镇域面积60.9 km2,人口4.16万人,是传统的农业强镇。周边方圆50km内皆为水稻、三麦、棉花种植示范基地,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
本项目所在地三边为农田,一边为草堰河,远离城镇生活区,并处于城镇居民区的下风侧,是理想的环保办厂区域。
- 1 -
江苏利森秸秆发电有限公司20MW生物质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1.3 建设必要性
1.3.1 缓解能源短缺和开发资源的需要
生物质能是能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利用能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提供清洁优质能源,可部分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新的能源资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双重意义和迫切需要性。 1.3.2 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作为生物质能源,秸秆、林业废弃物具有无公共危害、可再生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优点。秸秆等生物质燃料是低含碳量燃料,并且含硫量(约0.38%)和灰量(约15%)都远远低于现在火力发电厂使用的煤炭,因此是相对“清洁”的燃料。并且,燃烧后的灰可作为复合肥料的原料还田。
电厂所在的建湖县城周边地区拥有159万亩水稻、棉花、小麦、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生产田,而随着季节的转换,每亩田每年可以产生1吨农作物秸秆,这部分秸秆的利用,除了一部分用于农民炊事燃烧用能、造纸等用途外,其它约80%在田间直接燃烧或弃之在田间、路边,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更为严重的是每年的夏、秋两季由于焚烧而引起的烟雾不仅严重干扰了交通安全,而且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因此,合理解决生物质的综合利用而使双方受益,并且兼顾生态环境是当前发展的首要问题。 1.3.3 开发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的需要
鉴于开发利用生物质资源的必要性。考虑到生物质燃料与常规能源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大规模的转化利用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发达国家对此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不但要进行理论上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适当容量的示范装置,为以后的产业化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 1.4 主要技术设计原则
1. 电厂规模从机组选型及贯彻环保、节能的原则出发,结合当地城镇开发工业区布局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厂区生产、行政、生活区域的总体布置;
2. 项目建设规模按20MW确定,即4台流化床气化炉 + 36台500kW燃气内燃机组配4台余热锅炉 + 4台500kW蒸汽动力发电机组,分两步建设;
3. 电厂水源取自草堰河,取水经预处理后作为电厂循环水、工业水补水; 4. 电厂以一回110kV出线接入冈西变电所;
- 2 -
江苏利森秸秆发电有限公司20MW生物质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5. 灰渣采用干式排放,气力输送,集中处理即综合利用的方法; 6. 生物质原料供应方式以厂外处理为主,厂内设备用设施; 7. 生物质燃料的厂内输送采用机械输送方式;
8. 冷却水采用二次循环供水、机械通风冷却塔供水系统;
9. 主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处理采用复合地基加固处理,一般性建筑为条基基础。
2 农林废弃物资源概况
2.1 农林生物质资源调查及其评估 2.1.1 农业资源调查情况
根据2005年建湖县乡镇农业主要产品情况调查统计,全县各乡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6051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768公顷,单产6834公斤,总产量592964吨。粮食作物中的夏收粮食播种面积37299公顷,单产5205公斤,总产量194147吨,夏收谷物中以小麦、大麦、豆类(蚕豌豆)为主,其播种面积36425公顷,单产5225公斤,总产量190325吨。秋收粮食播种面积49428公顷,单产8062公斤,总产量398817吨,秋收谷物中以稻谷、玉米、豆类、薯类为主。其中稻谷播种面积45490公顷,单产8164公斤,总产量371397吨;玉米播种面积为545公顷,单产8323公斤,总产量4536吨;秋收豆类播种面积2856公顷,单产6342公斤,总产量18113吨,秋收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豆等。此外,全县油科作物播种面积6438公顷,单产2717公斤,总产量17489吨,油科作物中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等。全县棉花播种面积5133公顷,单产1049公斤,总产量5387吨。
建湖县主要农作物资源调查汇总表见表2.1-1:
表 2.1-1 建湖县主要农作物资源调查汇总表
类 别 农作物名称 小麦 水稻 油菜 棉花 玉米 大豆 种植面积 (万亩) 50.5 69.0 9.66 7.70 0.82 4.03 单产 (公斤/亩) 350.93 600 181 70 555 400 谷草比 1:1.2 1:1.06 1:1.5 1:1.7 1:1.34 1:1.6 - 3 -
废弃物量 4(×10t) 46.8 41.34 0.24 2.55 0.61 2.58 收割时间 6月上旬 10月中、下旬 5月底、6月初 9~10月 9月下旬 9月下旬 备注 江苏利森秸秆发电有限公司20MW生物质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工程 项目申请报告
甘薯 合计 0.87 142.58 550 1:1.05 0.50 94.62 10月中旬 2.1.2 林木资源情况调查
全县现在杨树成片林32万亩,林木覆盖率23.6%,年产木材20万m3,修枝时间为4月底至5月初,加之成材砍伐,年产树丫材10.5万吨,价格为200~240元/吨。
全县现有林木蓄积量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划2010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 2.1.3 农林生物质资源应用评估
电厂可用的农林生物质资源包括麦秸、稻草、稻谷壳、花生壳、玉米秸、油菜秸、大豆秸、棉花秸、甘薯藤、树丫材等。目前,建湖县各种农林生物质的处理方式及可投入本项目的用量见表2.1-2。
表 2.1-2 电厂可用农林生物质资源表
类别 总产量 4秸秆名称 (10t) 麦秸 稻草 稻谷壳 花生壳 玉米秸 油菜秸 大豆秸 棉花杆 甘薯腾 树丫材 46.80 41.34 10.35 0.06 0.61 2.52 2.42 0.92 0.50 10.50 现有用途 造纸、就地焚烧、农柴等 种植蘑菇、就地焚烧、农柴等 酿酒、饲料 饲料 炊火农柴 炊火农柴 炊火农柴 炊火农柴 粉碎做饲料等 制作密度板等 投入本项目所占比例 (%) 43 19.4 90 80 投入本项目用量 4(10t) 20.00 8.0 9.30 0.74 2.2 农林生物质资源规划
据此调查,建湖县各乡镇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可投入本项目的生物质燃料总量约为38.0万吨,其中稻壳9.3万吨,各种生物质约为28.7万吨,高于本项目所需的总用量。如本工程分两步实施,则第一期的生物质燃料供应是绰绰有余的。
稻壳是生物质资源中加工、产量比较均衡的一种,不需进行预处理,装卸运输也较方便,可作为本项目的基本原料之一;在可用的生物质秸秆中,棉秆产量低,利用意义不大;麦秸作为造纸的主要原料,为避免出现资源争抢,在电厂并未落实的情况下暂不作为本项目原料;因此,选用稻草作为本项目的另一种基本原料。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