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钟敬文版)最完整整理

考研民俗学概论复习提纲(钟敬文版)最完整整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21:16:39

第八章 民间科学技术

第一节 民间科学知识

一、算学知识 二、物理学知识 三、天文学知识 四、地学知识 五、生物学知识 第二节 民间工艺技术

一、民间工艺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间工艺技术的门类

(一)织绣(二)雕塑(三)陶瓷(四)金属工艺

第三节 民间医学

一、传统医学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 三、独特的针灸疗法 四、本草学的成立 五、咒禁疗法

第九章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在社会中、下层民众中广泛流行的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艺术创造活动。它是各种民俗活动的形象载体,其本身便是复杂纷纭的民俗事象。 第一节: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由广大民众自己创造、并广泛传播于民间。

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戏曲、民间器乐等在内的诸类音乐,通称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与宗教祭祀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雅士音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历来是其他三类音乐的来源和基础。

民间音乐是一种口耳相传的功能性很强的艺术。在数千年的积累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先后形成了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等五大门类。

一、民间歌曲

在不同的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影响下,民歌在传播中形成“号子”、“山歌”、“田歌”、“小调”四大类。 (一)号子,产生并适用于各种集体劳动场合,唱词有历史传说、人物故事,也有即兴的生活内容,音乐有强烈的节奏感,大多采用“一领众唱”形式,形成交错重叠的歌唱。

(二) 山歌,即山野之歌。传播环境主要是山区、高原及草原,也是在劳动生活中咏唱。不受特定

17

劳动节奏的制约,具有悠长、自由、奔放的题材特征。

(三)田歌,是流传于长江、汉水流域广大稻作区的一种特殊的民歌体裁。在整体特征方面介于号子与山歌之间。运用“领合”手段,但音乐性格却很自由。

(四)小调,是一种完全脱离了劳动,而主要在城镇市民社会生活中流传的民歌。

二、民间歌舞

民间歌曲与舞蹈相结合,构成“民间歌舞”。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舞,大多是载歌载舞,歌舞并重。

三、民间器乐

即用民间器乐演奏的音乐。它是民间音乐中唯一不直接与文学(唱的)相结合,仅通过乐器作为演奏工具构成的特殊类别。民间器乐广泛应用于民间生活,表现形式可以分成独奏和合奏两种。

四、民间说唱音乐

民间说唱具有更多的综合性。它融文学(说、念白)、音乐(唱腔、伴奏)、戏剧(表情、动作)于一体,“讲述故事、描写人物、状物写景、抒发感情”,成为一种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 从基本表现手段的角度,一般分为以说为主和以唱为主两个大类。民间说唱音乐的结构,可以分成三大类,即曲牌体、板腔体和单曲体。每个曲种基本采用一种结构原则。

民间说唱的另一突出特征是它的专业化趋向。致使一般民间音乐的即兴性、随意性特点相对减弱,而规范性、程式性及艺术表现的稳定性随之加强。导致另一个结果是流派纷呈。

五、民间戏曲音乐

即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腔和伴奏音乐。在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历史发展中,戏曲代表了它的最高阶段。

第二节:民间舞蹈

一、民间舞蹈的产生背景

汉族世世代代主要生活在以黄河、长江为中心的农业文化区内。传统的心理机制及农业劳动的习惯性生理动态,自然的映射在舞蹈艺术中。

二、民间舞蹈的分布

汉族民间舞蹈受地域、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南方与北方不同的风貌。南方有花鼓、花灯、采茶;北方有以四大秧歌为主的各路秧歌。

(一)花鼓、花灯、与采茶。表演班子都由旦(女)、丑(男女都有)、生(男)组成。 1、湖南地花鼓。又称地花鼓、花鼓、花灯、花鼓戏。盛行于湘中、湘北、湘西等地区。

2、云南花灯与四川秀山花灯。云、贵、川的花灯“崴”是形成的”S”形,成为云南舞蹈的突出特征。

18

3、江苏花鼓。演员手持轻便灵巧的小道具,即兴编词。 4、安徽花鼓灯。皖北淮河两岸。

5、采茶。采茶少女在优雅委婉的舞曲中,表演柔和、纤细、轻快、灵活的采茶动作。 (一)北方秧歌

1、山东的三大秧歌(鼓子、海阳、胶州)是山东民众刚直、豁达的性格象征。 2、东北秧歌。动作强劲,音响强烈。

3、陕北秧歌。陕北的榆林与延安大部分地区。给人以深刻影响的是“扭”、“唱”、“场图”的艺术效果。

4、河北秧歌。流传于河北东部唐山一带。表演“过街”和“打场”。

三、民间舞蹈的表演特征

中国民间舞蹈总是与音乐或歌曲相结合,人们习惯将歌与舞连在一起称作“歌舞”。与舞相结合的,又分以歌伴舞、载歌载舞、歌舞相间三种。

(一)民间舞蹈演员用道具来表情达意,是汉族民众托物寄情的艺术手法。 (二)不论北方的秧歌还是南方的花鼓或花灯,舞的动态是“扭”。 (三)汉族民间舞蹈注重“线”与“圆”的呈现。 (四)北方舞蹈动作粗犷激烈,南方舞蹈动作柔和轻盈。

四、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

(一)以文娱活动辞旧迎新是民间舞蹈最广泛的社会功能。 (二)民间舞蹈还有着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功能。

(三)舞蹈还有传授人类自身生产的知识,激起两性之间情感交流的功能,最初产生于增值人口以战胜大自然和敌对部族的需要。

(四)实用的功能逐渐减弱,表达感情和满足审美需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成为今天民间舞蹈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民间戏曲 一、民间戏曲的发生与交流

原在先秦时代,民间流行着“傩”与“蜡”等极有宗教性又有生产性的习俗。都包含了喜剧性因素。巫觋以歌舞降神为职业,他们是民间戏曲的最初一代培育者。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巫风流行,而以楚国为盛,巫觋迎神送神所唱的歌辞透露出戏剧的萌芽。

秦汉以后,中国民间诸般伎艺有了一种汇合的趋向。歌舞、杂技等在一起表演,统称散乐、百

19

戏或角抵。汉代《东海黄公》是“中国戏剧形成一项独立艺术的开端”。

东汉以后,佛教的寺院和道教的宫观在宗教性的节日中都组织丰富多彩的游乐,相沿成俗。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寺庙成了与市井游艺场所并立的大众化游乐场。宗教节日活动是民间戏曲赖以形成的基础。

南北朝以来,民间不断有精彩的小戏出现,不仅流行于市井寺庙,而且进入了宫廷。 隋唐以后,日益发达的叙事文学为戏曲的形成开拓了更加宽阔的道路。寺庙里讲唱“变文”作为一个新品种,为中国戏曲展开了说说唱唱的基本格式,并且提供了可以登台使用的脚本。

宋代以来,城市勾栏瓦舍的日常营业和城乡宗教节日活动中演剧已成习俗。

传奇艺术在文人的手中不断地“雅”化,渐渐失去民间戏曲的特色,到清代中叶以后逐渐衰落。

二、民间小戏的类型

现代尚存的民间小戏因其来源、样式和分布流传区域的不同可分这样几个类型: (一)宗教戏剧类,都是在宗教性节日习俗中产生和发展的,有着鲜明的娱神特色。 (二)花鼓、采茶类,流行于长江流域,有花鼓戏、采茶戏、灯戏、杨花柳等不同名称。 (三)秧歌类,每年正月民间有“社火”表演,也叫“闹秧歌”、“扭秧歌”。 (四)说唱类,南北各地民间都有。

(五)傀儡、影戏类,傀儡戏来源是古代丧葬礼俗的俑人。宋代傀儡戏进入全盛时代。影戏起源也很早。据说汉代方士招魂便有类似后代影戏的表演。现存的影戏因其影人所用材料和造型种类流布区域不同有不同称谓。 三、民间戏曲与岁节礼俗

民间戏曲与岁节礼俗的关系至为密切。岁时节日演戏至今仍为南北各地普遍传承的习惯。有些民间戏剧剧种,如各地的傩戏,则完全靠宗教习俗而存在,在民俗宗教信仰习俗中缓慢发展。民间戏曲与人生礼仪也密切相关。

中国各地的民间戏曲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明清时代行业性的民间信仰十分发达,各行艺人都奉祀本行的祖师。旧时民间戏班演出时,还有各种宗教性的仪式相沿成俗。民间戏曲艺人有过许多禁忌。

民间戏曲是在民族土壤上萌生滋长的艺术。内容除歌颂忠孝节义者之外,更常见的是违背封建礼教的男欢女爱的题材。

第四节:民间工艺美术

民间工艺美术是指在宫廷美术、宗教美术和文人美术之外,由广大民众自发创造、享用并传承的美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八章 民间科学技术 第一节 民间科学知识 一、算学知识 二、物理学知识 三、天文学知识 四、地学知识 五、生物学知识 第二节 民间工艺技术 一、民间工艺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二、民间工艺技术的门类 (一)织绣(二)雕塑(三)陶瓷(四)金属工艺 第三节 民间医学 一、传统医学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 三、独特的针灸疗法 四、本草学的成立 五、咒禁疗法 第九章 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在社会中、下层民众中广泛流行的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艺术创造活动。它是各种民俗活动的形象载体,其本身便是复杂纷纭的民俗事象。 第一节: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由广大民众自己创造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