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5讲 内环境与稳态精练 浙科版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5讲 内环境与稳态精练 浙科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6 1:42:00

第25讲 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 ) A.水 B.红细胞 C.钠离子 D.氧气 答案 B

解析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微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微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 A

解析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可发生物质交换,氧气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降低,A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D正确。

3.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 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化学递质、水、无机盐等

D.厌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答案 C

解析 ①与③相互渗透,且③可以形成②,因此①是血浆,②是淋巴,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①血浆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水、无机盐等,但不含有化学递质,化学递质位于组织液中,C错误;厌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D正确。

4.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冬天,一健康男子在室外静静地等车,下列有关其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

A.该男子的体温调节中枢一直处于调节体温稳定的较兴奋状态 B.该男子体内热量主要来自④⑤的产热 C.②③、②⑤均属于神经调节

D.⑦⑧的活动增强,会引起③④⑤⑥的活动相应增强 答案 D

解析 由于该男子一直处于较低温度下,所以其体温调节中枢一直接受来自①的兴奋,故一直处于较兴奋状态;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和骨骼肌;下丘脑可通过有关神经控制皮肤血管及骨骼肌,故②③、②⑤均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促进机体细胞代谢,但是并不能支配汗腺的分泌及皮肤血管的收缩(二者受神经支配)。

5.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 D

解析 冬天环境温度较低,游泳爱好者入水后,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元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该神经中枢把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综合,再产生一种兴奋,这种兴奋经传出神经元到达效应器,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A、B、C三项均正确。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D项错误。

6.如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2

A.发热和寒战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 C.寒战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看出,60~80min体温迅速升高,80~100min体温又降回到正常状态。发热使体温升高,寒战使产热增加,也使体温升高,A错误;提高环境温度,体温并不会明显升高,B错误;出汗减少并不会使体温下降,C错误;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可使体温升高,出汗增加会带走大量热量,使体温恢复到正常状态,D正确。

7.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c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a、b、c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c C.细胞1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D.细胞3的种类最多 答案 D

解析 根据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可判断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A错误;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B错误;淋巴中无红细胞,C错误;大部分组织细胞存在于组织液中,所以细胞3的种类最多,D正确。

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 C

3

解析 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9.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 D

解析 A项,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项,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稳定),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C项,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项,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化学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 D

解析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A项正确;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化学递质等物质,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B项正确;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C项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是血浆化学成分的稳定,还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 11.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25讲 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 ) A.水 B.红细胞 C.钠离子 D.氧气 答案 B 解析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微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微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 A 解析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可发生物质交换,氧气在组织细胞中被利用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降低,A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B正确;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回血浆,D正确。 3.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