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36:04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八不主义”

答:又叫“八事”,胡适在文学革命的发难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点主张,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点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2、“学衡派”

答:1921年,梅光迪、胡先驌、吴宓等创办《学衡》,遂形成“学衡派”。他们标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遭到新文化阵营批判。1923年,《学衡》停刊,“学衡派”渐消失。

3、文学研究会

答: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郑振铎、周作人、耿济之、沈雁冰、孙伏园、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以《文学旬刊》和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机关刊物,主张文艺“为人生”,提倡现实主义,反对旧文学的游戏消遣态度,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重要的现实主义流派。成员遍及各地,一些地方成立了分会。1932年《小说月报》编辑部被日本飞机炸毁而停止活动。

4、创造社:

答: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

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

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二、思考题

1、“五四”文学革命是怎样发生的?

要点:“五四”文学革命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也是外来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周作人、鲁迅等的文学主张及其创作;文学革命发起者对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及其接受情况;《新青年》的“双簧戏(信)”及与“国粹派”的论争;报刊杂志纷纷使用白话;新文学创作形成气候;1920年,白话文运动取得胜利。

2、简要评述前期“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方法

要点:前期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创作,坚持“为艺术而艺术”,推崇浪漫主义、主观抒情和自我表现;后期提倡革命文学,转向现实主义。

第二章鲁迅

一、名词解释

1、《狂人日记》

答: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作品。作品通过一个狂人的心理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吃人”历史,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以其思想振聋发聩,艺术形式新颖,揭开了中国文学的历史新篇。

2、“精神胜利法”

答:“精神胜利法”是阿Q特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其标志是无论在任何失败的境况下都能够在心理上转败为胜,因此,它是逃避现实的方法,是“国民劣根性”的典型表现,应该抛弃。

二、思考题

1、鲁迅小说的总主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点:鲁迅小说的总主题是反封建和思想启蒙。主要内容是描写“病态社会里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因此开掘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两类题材。

2、分析阿Q形象

要点:阿Q是一个落后而不觉悟的游民无产者的形象。他既是一个被剥夺而一无所有的游民,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他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他也有一些作为正常人的心理要求。他向往革命但又糊涂,最终被杀害。阿Q形象概括了人类的一些基本特征,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第三章20年代的小说

一、名词解释

1、“乡土小说”

答:“乡土小说”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

搜索更多关于: 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部分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八不主义” 答:又叫“八事”,胡适在文学革命的发难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点主张,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点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2、“学衡派” 答:1921年,梅光迪、胡先驌、吴宓等创办《学衡》,遂形成“学衡派”。他们标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批评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稳健保守。遭到新文化阵营批判。1923年,《学衡》停刊,“学衡派”渐消失。 3、文学研究会 答: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郑振铎、周作人、耿济之、沈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