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会考复习诗歌鉴赏部分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少无适俗韵……复得返自然。”
(1)找出诗中描述田园风光的诗句,说说这些寻常的农村风光,为什么会
被陶渊明写得这样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加点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指的是尘世的罗网,这里喻指庸俗污浊的官场。
B.“羁鸟”、“池鱼”本指“笼中鸟”和“池中鱼”,这里是作者自喻。 C.“尘杂” 指的是尘土杂物,这一句说的是陶渊明居住环境的整洁。 D.“樊笼”原指“鸟笼”,这里比喻仕途。 (3)请找出能说明诗人心态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图画,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两句是化用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之句,描写的是一幅太平景象。
D.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 2.下列对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借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来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3.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诗歌鉴赏 第21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4.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显声名之意。
5.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旧林”“故渊”即篇末的“自然”,指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农村田园。 C.“开荒南野际”,是指诗人回乡之后立即投入垦荒劳动。“守拙”是和官场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自身好的清高品质。 D.“樊笼”即诗中所说的“尘网”,指当时复杂的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6.下列对《归田园居(其一)》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B.诗人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人心脾,悦人耳目。 C.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刻的总结,对尘世中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7.《归园田居(其一)》诗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词语所用修辞的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现实、仕途生活的情感。 B.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官场生活,逃避现实生活的情感。 C.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封建制度的束缚,意在冲破封建思想的困扰的情感。
D.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的统治,不满不合理的制度的情感。
诗歌鉴赏 第22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8.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眷恋故土的思乡感情。 B.说明关在笼中的鸟都喜欢飞回树林里,养在池塘中的鱼都盼望着游回江河之中。
C.表达了诗人不愿受人摆弄,任人驱使的主张。
D.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求摆脱官场羁绊,渴求早日回归乡里,怡然躬耕的心愿。
9.对具体诗句及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我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和情趣。——诗人开门见山就写出了自己要归园田的理由,即与世俗不和。韵,指气韵、气质、个性、情趣等。
B.“误落尘网中”,我错误地,并非故意地落入了庸俗污浊的官场。——诗人把许多人孜孜以求的官场比作罗网,将官场生活视为污秽不堪,呼应前句,构成了诗人的整体性格。
C.“一去三十年”,诗人从393年,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做江州祭酒在405年,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挂冠辞去彭泽令,共13年。——诗人却把十三年写作三十年,表明诗篇不大计较数字的运用。 D.“户庭无尘染”,我家大门的内外没有世上那种乱糟糟的使人厌烦的事情。——这一句正好与《饮酒》中“心远地自偏”相印证。户庭即门庭,包括门外及院子,此处侧重指门外。 10.“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陶渊明淡泊的诗句,往往带人进入一种深远的意境。请你描绘一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诗所营造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B.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是他热爱农村生活,想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人
C.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但并不证明他没有远大的抱负,“大济苍生”的信
D.《短歌行》是一首有消极情绪的诗,表达了作者“及时行乐”的人生感慨。
13.阅读《归园田居》语段,完成(1)—(5)题。
诗歌鉴赏 第23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少无适俗韵……复得返自然。”
(1)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作者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守拙”这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几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在艺术上使用了哪些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苏轼词两首》
1.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
诗歌鉴赏 第24页(共28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