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会考复习诗歌鉴赏部分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会考复习资料
诗歌鉴赏
一、《杜甫诗三首》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B.《秋兴八首》(其一)写于大历元年,这组诗共八首,是在安史之乱结束,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C.《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思念故乡的情怀。 D.《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重阳节,诗人登高望远,抒发自己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之情。
2.赏析下面诗句,说说划线词语在诗中表达的深意。 (1)丛菊两开他日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山万壑赴荆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去紫台连朔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独留青冢向黄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兴八首(其一)》是《秋兴八首》的首篇,有_______全组诗的作用,给全组诗定下了基调,那就是______________。诗题中的“秋兴”即_______之意。这首诗______________两联写景,第______________联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登台”表明诗人________ ______________,这就把眼前的景和心中的情紧密地联系起来。“常作客”,指出了______________,“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借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字写得沉痛。
5.你认为《秋兴八首(其一)》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第1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6.你认为《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说说你对“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空”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登高》中哪一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诗中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由写景开头,十四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哀”写出了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不绝的情景。虽一字未言,但处处渗透“悲”意。 B.“百年多病独登台”说明作者独自登高,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再想到自己孤独登高、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C.“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苦恨”是痛苦和仇恨的意思,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极端不满的表现。 D.颔联中“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
诗歌鉴赏 第2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这首诗是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的?
诗歌鉴赏 第3页(共28页)
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2015届高三年级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本诗中诗人是如何寄托情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登高》(原诗在第9题),完成(1)~(2)题。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论“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你简要阐述一下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14.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15.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诗歌鉴赏 第4页(共28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