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 - 图文
预设1:我的问题是:红灯笼一共有多少个? 预设2:2×4=8(个) 用的口诀:二四得八 预设3:4×2=8(个) 用的口诀:二四得八
师:仔细观察上面的算式及用的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2×4=8,4×2=8用的口诀都是二四得八。 师:一句口诀对应两个算式。
师:现在我们编写2的口诀了,想不想来挑战一下自己呢? 出示问题:1×1=?它表示什么意义呢?可以编出什么口诀?
预设:1×1=1,因为1×1表示1个1,所以结果是1,可以编出口诀:一一得一。 【设计意图】听过、看过不如做过,学生亲自经历的事件一定会记忆深刻。本环节是利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目的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编写一一得一的口诀,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三、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师: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现在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一)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二)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编写口诀的? (三)哪个环节你学得最开心? 预设1:我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
预设2:我知道了口诀能帮助我快速计算乘法算式。 预设3: 在“对口令”记忆乘法口诀的环节我学得最开心。 预设4:我在“编儿歌“的环节学得最开心。
【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导,让学生谈体会。一是能让学生回顾学习和探索历程,思考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本节课所学新知与新法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二是提升总结高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础题。
(1)出示课件。(见图11)
图11
预设:3个2 5个2
3×2=6 5×2=10 2×3=6 2×5=10 二三得六 二五一十 (2)课件出示。(见图12)
图12
预设:4个2 2+2+2+2=8
4×2=8 或 2×4=8 二四得八 2.提升题。
选择一句你最喜欢的乘法口诀编一道应用题,请你的好朋友帮你解答。 预设:我们班2人坐一张桌子,第一小组有4张桌子,第一小组有几个人? 3.拓展题。
你能举出生活中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吗?
预设:一个人用2根筷子吃饭,爸爸、妈妈和我一共用几根筷子吃饭? 一辆自行车有2个轮子,4辆自行车一共有几个轮子? 一只鸡2条腿,5只鸡多少条腿?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记忆了乘法口诀后,设计多样化的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经历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2的乘法口诀的深层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你能举出生活中用2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吗”这一环节,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编应用题,目的是为了“点燃”心中的“火花”让学生感受
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板书设计]
表内乘法(一)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上册)》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交流,探索编制3、4的乘法口诀的乘法口诀,在归纳3、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理解口诀的意义。
2.利用师生、生生对口诀等形式多样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口诀规律,熟练背诵3、4的乘法口诀。
3.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感受函数思想。
4.利用口诀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归纳3、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3、4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难点]熟记3、4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到顶杆的杂技表演,学到了2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继续去看杂技,看看有没有惊喜呢? 教师播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哇!仔细观察,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