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总结(新)
性,二是探究过程的求异性。教师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坚持教师自我评价和教师间的相互评价。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必须融入学习过程中其激励意义才能体现出来。例如,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案例、课后小结、教学反思等形式,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教师多方面的能力。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式和弥补评价的不足。在教师评价中,试行教师自设疑、自求答,试题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教学案例、课后小结、教学反思等形式的评价,我们始终坚持重过程,重激励,重评价的指导作用。
(六)督导评估,总结交流,表彰先进
校课题组对各课题研究单位进行课题研究指导和督促检查,使其依照课题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研究与课题研究工作。每月召开一次课题课题研究研讨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并研讨课题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疑惑问题,研究和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定期举行成果展示,征集案例和论文,开展教学竞赛等活动,及时物化课题研究成果,保护和充分调动老师们的课题研究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过程
本学年,我们结合上海、大连、香港地区观课活动的研究成果和我们的课堂教学经验,有序高效地开展同事互助指导的观课活动,并结合专家对观课目的、态度、技巧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让广大教师了解这种观课的内涵和目的。
我们把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9
第一阶段:宣传课题、调查现状、分析成因(2007年1月—2007年2月)
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我校行政组经过认真的研究讨论,确定了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强强联合,重新加强打造优势课题组
学校成立了以我们的郑凤姚校长牵头为组长、各科组长、区学科教研员为各学科的课题领导小组,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同时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研、部分班主任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负责方案的策划和实施。最新成立本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郑凤姚 副组长:邓英梅
主要成员:黄玉婵、蒋结友、陈丽媛、詹海洲、曾润莲、唐国峰、石玉凤、许志芳、徐秀婷、刘春霞、杜静静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
学校制定了《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而且校长还多次召集主研人员和课题组全体教师开会,要求大家加强理论学习,科学规范地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小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建立了学习研究例会制度(每半月一次),注意在日常研究中记录、收集和整理材料,定期召开阶段小结会。
3、开展前期调查,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10
课题组设计了相关的调查表,在教师和教师中进行全面调查。同时,课题组还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与部分教师和教师家长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和家长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看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了依据。
第二阶段: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设计方案(2007年3月—2007年5月)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切实转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为了提高教师的认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课题组还要求课题研究教师自己有选择地学习教育教学专著。学校还多次将教育教学专家请到学校,给教师开教育教学讲座,以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
2、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开阔教师眼界。学校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和培训活动,鼓励教师走出去,多与其它学校的老师接触,多参加其它学校的课题研讨会,以开阔眼界。学校还集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到香港、华东六省等地参观学习。所有这些活动,使教师们逐渐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研究对策,制定实施方案。前期调查结束后,课题组多次开会讨论,认真研究调查材料中反映出的问题,针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共同研究应采取的对策。经过反复讨论,设计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实施方案、 实时调控、 构建体系(2007年6月—2007年10月)
11
1、倡导开放的课堂,营造一个开放的、合作的、交流的教师课堂观察研究的氛围,帮助教师顺利有效地进行研究。
2、研究课题与集体备课
我们将“小学苏教版教材与教师教学”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写入学校工作计划,领导亲自抓,研究工作按计划进行具体安排。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每周保证不低于两个小时的集体理论学习时间和一个小时的课题研究交流时间。参与课题研究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对前面的研究进行反思,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取得的成绩进行交流,对一些困惑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存在问题的解决或改进办法,并确定下一步的研究目标。
每周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提前一周写好发言材料,送交课题组审阅,材料的重点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质疑、处理意见,超越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见,对教师知识基础、参与程度、学习能力、出现问题等的预测,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意见。集体备课中,全组成员在中心发言人发言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意见,选择出最佳方案,教师可以针对自己班级的特点,对方案作出相应处理。课后再反思得失,提出改进方法,并写入研究记录。研究组定期参与各课题研究组的集体备课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不懈。 3、结合日常教学,利用多种途径(听课、观摩、教研活动、教学评估)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在“研究——行动——再研究——再行动”的过程中,促成教师在观察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在调整中成长。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