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湖心亭看雪考点梳理》精讲精练(含答案)
5. 第②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文末“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
之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感慨“相公”和“客”之“痴”。 ( )
金题演练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 B. 独往湖心亭看雪 晋陶渊明独爱菊 .. C. 有两人铺毡对坐 对曰:“夫战,勇气也” .. D. 及下船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与余舟一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必有我师焉 .. C. 问其姓氏 其此之谓乎 ..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野芳发而幽香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并将对故国往事的怀恋融入其中,看似 不着痕迹,但其心态可从景中窥知一二。
B. 第①段写晚上,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 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 第②段写湖心亭赏雪时的奇遇。先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后又借舟子之口,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D. 作者在描写湖上影子时,运用白描手法,由近及远,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
- 5 -
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虚词样板文
焉 :①怎么,哪里;②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作“他”;③语气词;④兼词,相当于“于此”,译
为“在其中”“在那里”“在这里” 用法1:怎么,哪里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
用法2:代词,相当于“之”,可译作“他” 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用法3:语气词
1.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2.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 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
用法4:兼词,相当于“于此”,译为“在其中”“在那里”“在这里” 1. 必有我师焉(《论语》) .2. 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3.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4. 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 6 -
第6篇 湖心亭看雪
知识梳理
一、1. (1)撑(船)(苏:牵引。这里是划船的意思) (2)尽力,勉强 2. 客居
3. (1)指示代词,这 ②判断动词,是 ③代词,这样,这种做法 (2)①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
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还 (3)①全,都 ②数词,一道 ③序数词,第一次 ④副词,全,满 (4)①白色 ②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苏: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③空无所有
4. (1)消失 (2)止,停 (3)裹、围 (4)独自 (5)只,只有 痕迹 (6)小草 (7)等到 (8)不要 着迷,入迷 5. (1)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2)代词,他们的
二、1.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 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4.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三、1. √ 2. √ 3. √ 4. √ 5. √
金题演练
一、1. (2分)A 【解析】A项中“绝”意思都是“消失”。B项中“独”,前者意思是“独自”;后者意
思是“只”。C项中“对”,前者意思是“相对着”;后者意思是“回答”。D项中“及”,前者意思是“等到”;后者意思是“和”。
2. (2分)D 【解析】A项中“与”,前者是连词,译为“和、跟”;后者是介词,译为“与……相比”。
B项中“焉”,前者是疑问代词,译为“怎么,哪里”;后者是兼词,兼有代词和语气词的作用,译为 “在其中”。C项中“其”,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指“亭中的两个金陵人”;后者是副词,表推测,译为“大概,或许”。D项中“而”都是连词,表顺承,译为“就”。
3. (2分)D 【解析】作者描写湖上影子的顺序为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是由远及近进行描写的,D
7
项中“由近及远”理解有误。
4. (1)(2分)(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2分)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