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最新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学习课文2-3自然段,体会毛主席尽心尽力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以及乡亲们感激毛主席的恩情。
3、学习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加强巩固
1、教师用生字卡和全体学生玩照镜子游戏,巩固生字。 2、说说毛主席挖井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理解感悟
1、听了老乡的话,看到这么脏的池塘,毛主席心里会想些什么? 2、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动笔勾画具体描写毛主席挖水井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插图,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4、小组内交流:
(1)互相读一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5、全班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感悟毛主席一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出示句子:
(1)毛主席捋起衣袖。卷起裤腿,带头挖了起来。(通过表演读让学生用体态动作的表演体会“挖、卷、带头挖”,进而体会毛主席处事果断,为村民造福亲力亲为。)指名读,师生互评。齐读。
(2)毛主席又亲自下到井底,铺卵石.垫木炭,使井水更加清澈了。(抓住“亲自、铺、
垫”等词语体会毛主席一心为村民造出清澈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水。)男女生赛读,师评。
6、看到这样清澈的井水,乡亲们会怎么说?怎么做?鼓励发挥自己的想象。 分小组演一演。相机认读体会词卡:欢呼跳跃 奔走相告 指多名学生读句子,体会激动的心情。 7、齐读第2自然段。
三、升华感情,突破难点
1、乡亲们终于吃上干净的水了,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了,不仅如此,解放后??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
2、出示插图。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呢?他们看了后,又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
3、指导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话。
4、吃水的时候,不要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例如:“我们吃饭时不忘??” 5、配乐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活动
了解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会举行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五、识字、写字
1、出示“选、民、旁、念”,学生想办法识记字形。 2、指导观察四个宇中“钩”画的不同写法。
3、范写“民、念”,提示“斜钩”和“卧钩”的区别o 4、学生描红、临写。 5、展示作品。评议。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8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字,会认10个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书写正确、规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会认本课德望19个生字,指导书写4个生字;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出示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2、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 师简介泼水节的来历及傣族的风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的、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 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度、敬、赶、驶”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让学生了解撇的写法,学会运笔、顿笔写出笔锋)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度”。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底个生字。
2、学习课文3-8段,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而泼水节是傣族所特有的一个盛大节日。记得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你们也想参加吗? 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自主探究,会文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3-6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
A、“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从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指名读、评议、齐读。
B、“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从中你体会出什么?(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 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从“一条条”“一串申”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引读,表演:人们搬动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 师生赛读。
D、配乐读第3自然段:
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尾们〉),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让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