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HIFI 音响 胆机 老沈 论 胆机
谈到833,很多人认为只要能做到它便是最高水平了,但我认为只要你做过845或805单端机,再做833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其实,不同的管子需要的只是不同的推动电压和不同的推动功率,而现在的推动管很多都直接采用大功率管,如2A3、EL34、300B等。我做过805右三极管机,有栅流的都能将其推动,按道理做833也应该不成问题。
833的屏压比较高,因此滤波电解电容需多个串联,由此易造成一个有毛病一串都不成常,而这属于元器件本身的问题,如果你尽选一些二手货那当然质量不能有保障。其次,由于电压高固然对线材素质也就要求高,像输出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对铁芯的绝缘强度,乃至包括绕组绕法等等。但一旦掌握了它的规律、要领,如肯花钱购买压缩机专用高档的高强度漆包线,也就不是太困难的事。833也许难就难在它没有成品的电子管座,故需要特别设计定制并且涉及到纯手工制作,它不仅仅只是卡子,还涉及到热胀冷缩和美观、散热等。
如果833机的体积做得跟普通机型差不了多少,我便觉得这样的833机不玩也罢。因为你想发挥833最好的效率,每只管必须都工作在最佳状态,因此体积必然十分庞大。像805就必须具有100多mA的静态屏流和1000多V的屏压,一个声道的电源变压器必须达800W才能出好声,也才具有单边55W的出力。倘若有人将805和833的电源牛做到只有拳头般大,电子管便因吃不饱而难以发挥出正常效率。
所以,805在推挽乙类工作状态下采用750V屏压(输出功率150W)时,声音才最好听。而845呢?有人总结屏压须在1250V-1280V时,声音才最靓,总之这些电子管都会有它的一个最佳工作状态。如果你不按这个来,屏压取得很低或屏流很小,那它的味道就很难出得来。至于833,你想把它的变压器做好,滤波电路做好,体积必然庞大,所以它一般很难形成商品机,除非你是自己玩而无所谓。
所谓的高频通透其实说穿就是高频的频率特性要平坦。这个和高频单元本身的频率特性有很大关系。高频的某个频率段的量感的多寡,会影响听感,比如,有些频率会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有些会影响高频的通透度。有些频率段会影响高频的质感。
当然,除了喇叭本身的频率特性以外,功放的频率响应也是一个因素,这些都是由于胆机制作不良造成的。
我谈谈不同的频率对声音听感的影响,各位烧友可以根据自己家里听感,对比一下,就知道哪个频率段量感是多还是少。调声就有了方向。
6k-16K: 这个频率段的量感的多少,会决定声音是否清晰宜人,特别是12k的地方。齿音就是这个频率段的,有些录音为了强调口水感,提升了该频率段的电频,给人口水乱溅的感觉,就是所谓的人声口水碟录音,”似乎“是给人感觉解析力好了,想来真是可笑之极。解吸力更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情,是信息量的多少。
4K-6K: 高频段,会影响声音的现场感和空间感,对说话声,和乐器的清晰度影响很大。提升这个频率段,可以增加声音的层次,但过多的话,会让人感觉刺耳。高频对音场的大小影响很大。
2K-4K:中高频这个频率段对声音的明亮度影响最大,如果衰减太多,小提琴等乐器缺少光泽度。太多的话,又会使耳朵在长时间聆听时候产生疲劳感,因为3K附近是人耳朵的敏感区域
250K- 2K,对于音响系统来说,这个频率的表现可以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他是整个中频段的再现,包含了大量的乐器低次谐波的成分,300-500频率会影响声音的力度,500-1000量感太多的话,声音会变得喧嚣嘈杂。1K-2K 的频率段是对
金属乐器的质感有相当影响的,过多话,声音有金属声,
60-250K: 低频段,这个频率段对声音平衡度影响极大。80 HZ的附近对声场有很大的影响,100-250HZ会对声音的丰满度有很大作用,英国喇叭中频甜美圆润,就是这个这个频率段表现出色。但提升太多,人声会有严重的鼻音,象感冒一样很不舒服。声音发闷。以前蔡琴的录音就有这个问题。太少的话,声音干瘦,不润泽。上海人说的“声音没肉头”,象排骨,就是这个频率段衰减太多。
20-60:超低频段:这个频段率对声音的规模感和气势有很大影响。太多了,声音含混不清。太少了,声音不够沉稳雄健
你说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发烧搭配问题,而是对古董喇叭的认识问题。古董喇叭都是几十年前生产的,早在50-70年代,材料工业没有现在那么发达,可用的材料非常有限,古董喇叭多半都是用纸盆的,再涂布了点阻尼胶水等,折环也多半是海绵的,以当时的设计,古董喇叭具有95DB以上的高效率,但频率特性不太理想,分割震动带来的失真很大,震膜的瞬态特性和阻尼特性都不甚理想,最显著的一个缺点是不能承载大功率,频带也很窄,两头衰减严重,基本在80-14K左右,但纸盆喇叭有个最大的优点是,中频的音色温暖亲切柔和,特别在播放人声和民乐的时候,非常好听,富有感情和韵味,所以导致了现在有很多人怀念和留恋这种音色。古董喇叭才有了复辟的市场。但客观的看,由于当时材料的局限性,播放音乐的种类非常有限,要想重播现代大动态,宽频带的交响乐是不太现实的,会有很大的失真。因为当时没有发烧这么一说,发烧是70年代以后才有。以前都是用来听广播,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也够用了。单端2A3功率不会超过3.5 瓦,也只能驱动95DB的高灵敏度喇叭了。现代喇叭不太适合。
这样做,厂家是要破产的。发烧友是准备好大把的米的!!!
顺便补充一下,电源变压器不光要左右分体,还要高压和低压分开供电,灯丝用专门的一个变压器,高压也单独一个变压器,高低压之间不会有感应电压了,而且不要用倍压整流电路。高压的稳定性更加好,管子的工作点不会偏移。
是这样的,功率太小,发挥不出211的特点,但推推你的号角还是足够了。其实说白了211做13瓦,厂家还是为了节约成本,让推动变压器和输出变压器更加容易制作而已,频宽可以做好。功率越大,输出变压器频宽是个大难题。厂家都是避重就轻的。
从功率输出方式来说,无非是单端输出,单端并联输出,推挽输出,和并联推挽输出四个主要方式。单端直耦似乎没这个说法。只有功率输出级和前级之间有直接偶合,变压器偶合,和电容偶合,三种方式。功率管子和喇叭之间不可能什么直偶的,都要通过输出变压器实现阻抗变换的。
50这个管子就是VT50,也是直热式三极管,该管子本人没听过,没办法评价,但仅仅从物理指标上来说,他的屏流和跨导都远不如2A3,但内阻却略高,似乎作为功率输出不太理想。最大输出功率也就4.6瓦,一般都在3.4瓦。不知道有哪位高人用过此管,也可谈谈,交流下听感
我没有说过负反馈越大越好,实际上负反馈要恰当,负反馈可以适当改善非线性失真和提高阻尼系数,但不是什么越大越大,如果深度负反馈,瞬态特性要变差,还要消耗功放的功率,效率就不高了。
五极管接成三级管在音色上会细腻甜美润泽一些,音乐感也会好些,没有那么粗硬,但最大的问题是功率只有原来的1/3。功率小太多了,自然声压级就小多了,场面会缩小很多,力度也差点,比如你五极管是30瓦功率,接成三极管方式只有10瓦的甲类了,自然音场就小了,除非你是驱动灵敏度在95DB以上的喇叭。但如果你和同样是30瓦的三极管甲类胆机比呢,那五极管就差远了。
五极管接成三级管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是为了获得甲类功率,但因为是旁热式电子管,阴极要通过灯丝加热,效率不高,还不如直接用三极管做甲类放大效率高。而且, 五极管接成三级管寿命还会降低。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 五极管接法虽然功率是大大提高,但非线性失真也高多了,表现为声音火气大,冲,修养不好,大动态的时候声音嘈耳朵。这个是相对同功率的三极管放大而言的。不是同功率,没有可比性,你50瓦的五极管接法动态,音场,力度,气势,肯定比5瓦的三极管要好。但和同样是50瓦的三极管甲类比,在相同的材料和工艺水平下,就差远了。
我只给大家分享点个人经验,但不做具体型号的推荐,因为每个厂家由于工艺,成本,售价的因素,同样是台211或者845,声音素质可以相差很远,并不是只要三极管甲类放大,声音就一定是好的,还要具体看。但一般说来,价格高的,都比价格低的好些,价值规律在决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对的,进口胆机的价格除以3,就是他和国产胆机比的实际的声音水平。
教导不敢,讨论可以,因为有些个观点也是我的一家经验之谈。仅供参考。
作为一部功率放大器,接受来自cd的低电频交流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后,输出能够驱动扬声器发声的信号电流。在这个过程里,放大的级数,理论上来讲是越少越好,多一级放大,就多一级失真。但实际听感上却有出入,主要还是工艺水平,用料,电路结构都有一定关系。如果原先的前级电路已经很理想了,就没必要去再加。当然听感好坏是个个人喜好的问题,有时候说不清楚。但有时候加个前级的话,会让原有的合并机前级过载。声音失真增大。
电子管功放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前后分体,而是左右分体,能够彻底隔绝声道的窜扰现象,大大提高信噪比和声像定位。还提高了低频的控制力。当然最理想的结构是4分体。前后分体确实可以解决前后级供电之间的互相影响。但即便不分体,电源变压器能够多用几个,其实也是一样。最理想的方法是,屏极高压和灯丝低压分开供电,用2个电源变压器,这个比单纯的前后分体效果更加明显,可惜由于成本过高,没有一个厂家愿意如此设计。否则,高低压之间会有干扰,特别是845/211/805,三个管子,高压都要吃到1000V左右。
同样的电路结构和工艺水平,左右分体的胆机比合并机素质上好不少,这个是肯定的。特别是整体的控制力,和音场的大小,动态,解析力都有显著提高。
不管什么机器(晶体管也好,电子管也好),功率是几瓦就是几瓦,很多发烧友谣传什么甲类功放的的功率相当与3倍与它的甲乙类的功放,简直是胡说八道。30瓦就是30瓦,30瓦的甲类功放和30瓦的甲乙类功放,从输出电功率上来讲没有任何区别!!!
之所以很多人会有您说的错误观点,是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功率和驱动力是2个概念,功率大不等于驱动力大,驱动力大也不等于功率大!但也不可否认,功率和驱动力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关系。
甲类功放之所以驱动力大,是因为甲类功放是恒定电流工作的。即便没有信号输入,也保持最大负载的工作状态,电流恒定不变。使得功放在整个信号周期内都导通都有电流输出。而且始终工作于线性区,因此甲
类功放失真很小。单端输出的胆机都是甲类的,并有很高的电压转换速率,驱动力比同功率的甲乙类推挽输出的胆机大多了。但功率是多少瓦就多少瓦。我说得简单点;好比2个体重相同的人一起搬砖头,甲不管搬多大的砖头,都用了全身力气,而乙则搬大砖头用大力气,搬小砖头用小力气。显然,甲干活比乙卖力多了,工作效率也高很多。但甲消耗的总力气要比乙多很多,不太合算。但始终精神饱满得在干活。一点都不偷懒。
电子管功放由于抗过载能力很强。不象晶体管,需要有足够的功率余量,一般是3-5倍,否则一旦过载,失真会陡然上升。一不小心还要过载导致烧毁功率管,而电子管即便过载了,其失真特性曲线上升缓慢,或者不太显著,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子管的功率可以被认为是相当于他3倍的晶体管的功率。但这也只是“相当于”。这个是听感上的主观感受,并不是客观的物理指标。
推挽工作的胆机由于每声道用2个功率管子,分别工作在信号的上波和下波,交替工作,有
交替就是有时间常数,转换速率就快不起来来了,还要引起交越失真。而甲类单端输出的胆机没有。推挽也可以做甲类,音色上会有一定改善,但意义不大。
每声道用二支功率管是推挽输出,或者单端并联输出,都有可能,每声道用四支功率管,可能是并联推挽输出,但单端并联输出也可以,但很少很少。单端并联输出其实就是单端输出,一样原理,不是过是2个功率管子并联而已,输出阻抗降低一半,阻尼系数提高一倍。但成本也增加很多,音色和每声道用一个功率管子输出的单端机器一样,但低频控制力好些,功率大一倍。每声道用二支功率管的推挽输出是最常见的机器,音色一般,输出阻抗高,阻尼系数不佳,低频控制力不佳。虽然可以获得大功率。并联推挽输出则更加不理想,2个管子推挽交越失真已经很大了,4个管子更加不谈了。纯粹是为了获得大功率,绝大多数此类机器都是力大粗硬,没什么乐感。是傻大个。最理想的是每声道只用一个管子的单端输出的机器,功率最好大过20瓦。比如211/845。805则更加理想,单端50瓦甲类,但成本比较高,很难设计制作,做好了,素质无可匹敌。833则可以输出单端甲类100瓦,但高频响应不佳,频宽做不好,而且代价极其昂贵,失去了商业价值。
整流管直接给屏极高压提供高压直流电,对工作点的稳定性影响太大了,如果整流管严重老化的话,还直接影响输出功率,其实胆整流是种哗众取宠的做法,电子管整流的缺点太多了,电子管整流内阻大(比晶体管大多了),压降大,要求变压器多绕轧数,对电源的响应速度也慢,瞬态特性不好,而且随着管子的不断老化,功率管子的参数一直在变。工作点很不稳定,胆整流无非是为了获得比较温暖的音色而已,但这个方法弊大于利,如果改用晶体管整流的话,电源性能大大提高。音色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调整的。很多厂家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推出所谓的“全胆电子管功放”,呵呵,其实,以现在的技术,胆整流已经不适应现代高保真扬声器的需求,只是因为40-60年代没有晶体管不得以的做法,现在已经完全没必要了。怀旧情节另当别论。
功放上的每个管子其实对机器的性能都有直接影响,不存在哪个特别重要,哪个无所谓这一说。
古董电子管确实在各个方面都有其出色的一面,现代电压放大管子和他差距很大。功率管子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个别型号和古董管子不相上下。市场既然定这个价格,就说明大家都不是傻瓜,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经济杠杆决定了市场价格。
兄弟您要知道:厂家开一个公司,追求利润是他们唯一的目的,他们不是搞福利机构,慈善事业。他们的产品必须在有限的成本里面对绝大多数消费者,至于声音的好坏都是在相对成本范围里的,多少成本出多少声音。
胆机电源不仅要高低压分开供电,最好是分体电源,彻底避免因为漏磁对前级电路造成的干扰,但这样做,成本太高了,你出钱定做可以,但至少15万一台,任何一个工厂没有什么出钱不给做的,赚钱是他们的唯一目的,出钱还不给做,是你钱出得还不够多。更本不需要说服他们。 你出钱给我,我也可以为你设计制造一台完全不惜一切代价的,毫不妥协的胆机,没有什么困难的。关键你就不能接受价格了。哈哈,开个玩笑。我自己的胆机就是半DIY的,部分零件向厂家购买的。成本2万,换成厂家至少卖你15万,因为他们是要养活工人的和日常开销的。
厂家关键他要赚你的钱,但真的卖高了,您不愿意,卖低了,厂家没钱赚,也不愿意,高低压分开用2个变压器,虽然只增加了一个变压器,但机器的外壳肯定要从新设计,甚至还要重开模具,重新搞外包装。厂家是嫌太麻烦了。为了这区区2万的利润,他要做很多额外的事情,他觉得划不来,除非你买个50台很多工作在您看来做一台是容易的,但在厂家看来,一样出这点人工,只做一台,他是没兴趣的,倒不是利润的问题。我说的15万是指我的机器,您可能误解了。您的机器确实不需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