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相互作用复习教案

相互作用复习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19:03:46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专家

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学生姓名 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学会受力分析,将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积累经验。 年级 时间段 科目 课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知识点总结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教学过程 摩擦力判断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牛 N 2.力的性质: 力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力的独立性:任何一个力都独立的产生作用效果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5.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6.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 (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如 弹簧 范性(塑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如 橡皮泥 3、弹力产生条件 (1)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 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 F=kx k 劲度系数 N/m x 伸长量 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专家

教学过程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 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 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非共点力不能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 F=F1+F2 最小值 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3.由分力,合力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连接 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 五、受力分析步骤和方法 1.步骤 (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 (2)隔离开受力物体 (3)顺序: ①场力(重力,电磁力......) ②弹力: 绳子拉力 沿绳子方向 轻弹簧压缩或伸长 与形变方向相反 轻杆 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 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 ③摩擦力 静摩擦力方向1.求 2.假设 滑动摩擦力方向 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 ④其它力(题中已知力) (4)检验 是否有施力物体 六、补充结论 1.斜面倾角θ 动摩擦因系数μ=tanθ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专家

μ>tanθ 物体保持静止μ<tanθ 物体在斜面上加速下滑 2.三力合力最小值 若构成一个三角形 则合力为0 若不能则F=Fmax-(F1+F2) 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 受力分析专题 一、受力分析 1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顺序(1)重力(2)弹力(3)摩擦力(4)其它力 3受力分析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 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有哪些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画出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并标出力的方向和表示力的符号 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 二、常用方法 (一)整体法与隔离法 概念 选用原则 整体法 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 受力分析时不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隔离法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分析的方法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般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注意问题 (二)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 1、弹力的有无的判断方法 (1)条件判断法 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 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即:把与我们所研究的物体相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该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由状态分析弹力,使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物体受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来判断物体间的弹力是否存在。 2、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 (1)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那个物体上 弹力 弹簧两端的弹力 弹力的方向 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专家

轻绳的弹力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球与面接触的弹力 球与球接触的弹力 杆的弹力 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弹力的方向 使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先假设一个弹力方向,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弹力。若所得的结果为正值,其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如果为负值,其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理解注意 绳对物体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推力,且绳子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这是由绳子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推力,弹力的方向可以沿杆,也可以不沿杆,这是杆和绳两种模型的最大区别 课后作业 习题 教学主任审批 签字 班主任审批 签字 受力分析专题

1、分析物体在水平面上是物体A的受力:

2、分析物体A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

F v

A A

α α

(A静止) (A向下运动,

斜面不光滑)

3、分析竖直面上A的受力:

F F

(A静止) (A匀速下滑)

4、

α B A (A静止)

A α (光滑小球)

A

α (光滑小球)

F F1 (A静止) B A C

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搜索更多关于: 相互作用复习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专家 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学生姓名 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学会受力分析,将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积累经验。 年级 时间段 科目 课时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知识点总结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教学过程 摩擦力判断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1.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单位:牛 N 2.力的性质: 力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