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浅论网上交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学位论文
浅论网上交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律体系,而且增加了已有法律重复甚至冲突的危险。对于网上消费者保护这样的问题,应尽量将其纳入到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之中。面对网络交易和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的发展局面,国家立法机关应谨慎立法,尽量将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类,能纳入现有法律体系的就避免重新立法。此外,还应把好“出口关”,以减少各部委在基本原则缺位的情况下盲目大量出台新法造成的法制混乱。
修改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有关消费诉讼、消费信用等的规定,针对网上交易的特殊性确立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方法,做出专章规定,并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在现行法律体制之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对网络消费者保护最为直接的法律依据。因此,在现有法律框架之下的修法也应以之为起点,以带动其他相关法律针对网上消费者保护的修订。① (二)确定消费者的网络隐私权
网络与网上交易中的隐私权有个人的姓名、身份、肖像、声音等,还有个人信箱、网上帐户这些很容易被非法窃取与占用,所以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可以参照国际组织以及一些国家的做法,采取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实行法律规制和行业自律并重原则,明确界定信息收集者与信息被收集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严格的消费者隐私权保护体系,消费者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必须经其本人同意。消费者提供给电子服务提供商或其他部门的个人信息,电子服务提供商或其他部门可用以向该消费者提供服务,但不得擅自向第三方提供或作为牟利手段。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并作为营利手段的,必须取得消费者的同意。电子服务提供商或其他部门侵犯消费者隐私权,对消费者造成精神或物质损失的,应当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同时,建立强制性的网络隐私权保护登记制度,鼓励开展隐私权保护认证制度。法律应该规定。信息收集者在从事相关的个人信息收集以前,必须到有关部门登记。在没有取得登记以前,不得从事相关的信息收集行为。违反登记义务,应追究相应的责任。 (三)建立事前预防和事后制裁相结合的防治体系
“法制体系有事后解决的作用,而信用体系却往往能达到事前预防。”针对网上欺诈的有关问题,消除消费者对网上信用的担忧,最迫切的是建立起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目前已有一些大的在线交易平台利用网络社区和网络沟通的便利性,建立了交易者信用评价体系,通过网络可以方便的获得商誉信息并传播给感兴趣的人,又使消费者可以动态及时的反映、评价经营者的行为。另外国际上为建立消费者对在线交易的信心,积极推行在线购物信赖标志认证制度,即由专业评估机构对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科学调查和分析,并对信用良好的在线交易经营者颁发信赖标志,以供经营者张贴在网站页面上,便于消费者对在线经营者身份的识别和信誉的认定,增加了交易的透明度,并有利于经营者形成信用上的优势,鼓励经营者遵守诚信。为保障消费者对标志的信赖,颁发信赖
①何松明,刘满达.电子商务立法三题[J].中国法学,2002(1):77.
8
浅论网上交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标志的组织可随时对获得信赖标志的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接受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随时纠正其有违信赖标志标准的行为。国内著名的网络交易平台 “淘宝网”,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淘宝网”利用网络互动的特点,利用其他会员的评价、交易记录等,显示交易主体的信用状况。而且每一家淘宝商户都必须经过身份证及固定电话双重认证,才能拥有卖家资格。此外,“淘宝网”还采用实名认证、支付宝和网络警察构建网络交易的三重安全保障。其成功经验为我们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模版。
(四)完善退换货机制
针对网上交易的退换货问题,应建立网上交易的特殊规则,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基于网络的快速性所造成的当事人修正错误的可能性的降低,我们认为应该给予消费者一个合理的“犹豫期”,至少应考虑建立以下规则:(1)受要约方应给予要约方充分的反悔时间(由法律具体规定),以使其能够撤销要约;(2)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只要该行为不会造成对方的任何损失或不便,并得到对方的许可,要约或承诺就可以撤回。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为了给予当事人充分的时间考虑,从而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这与现代合同法的发展趋势也是相一致的。①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交易环境和交易方式,并对传统的法律制度带来了新的冲击,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网上交易中确实遇到了许多新的障碍,这些障碍表现为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进一步加强,如果消费者的权利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网上交易终究会因为缺少参与主体而进入一个尴尬的境地,正确引导和对待网上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问题,不仅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要,也是营造良好商业环境,促进网上交易良性循环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起既能保护消费者,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网上交易法律制度体系,才能实现法律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并最终服务于人的发展的价值追求。
① 梅绍祖.电子商务法律规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4.
9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