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摘要】科学认识企业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科学、合理、规范化地实行企业档案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
1.前言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企业生产管理及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生产管理就是把企业产品质量抓好,把现场环境卫生搞好就行了。至于档案工作更是可有可无,认为档案管理员只是一个企业资料仓库的保管员,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然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管理质量上不去,直接导致不少珍贵档案资料缺失,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无法留存,企业成本增加,负担加重,整个企业管理也呈现出一片混乱,令企业高层领导大伤脑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日益标准化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科学认识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能否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科学、规范化地实行企业档案管理至关重要。
2.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的内涵
2.1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
标准化体系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并通过建立相关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目前,IS09000标准已经被100多个国家转化成本国标准。1996年ISO又制定了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标准,它是企业自愿采用、自我约束性的标准。
标准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过去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成为我国企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生产现场:生产无序,管理混乱,“跑、冒、滴、漏”以及“脏、乱、差”等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国际标准化体系管理逐步融入全球领域,这种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要求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打破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低耗、优质、高效地进行生产一直是企业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