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8:40:54

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第I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就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科学家一直都想了解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预言,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是赋予其他粒子质量的粒子,2012年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最终发现了这种基本粒子。“上帝粒子”的准确预言表明 A.物质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D.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

3.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感受:“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种感受

①是唯物主义观点,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②是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认为客观事物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③说明真理是具体的,因条件的变化而发展 ④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4.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1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6.在西方哲学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有人说水变成了酒,怎样鉴别其真假呢?大家去请教一位哲学家。这位哲学家回答:“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感觉到是酒,并一致地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下列观点与这位哲学家观点一致的有 ①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③万物皆备于我 ④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针对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雷同”现象,新华社撰文指出,城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8.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9.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 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10.“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这几句诗,说明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型实现诗歌的创作 B.正确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诗人的实践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 D.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1.广东省卫计委10月7日数据显示,今年全省累计报告登革热诊病例共23146例,其中肇庆92例。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广东调研疫情后表示,广东登革热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然存有盲点。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广东应

2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强疫情、病例的监测分析和处置报告 ②坚持联系的观点,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城市间信息沟通和防控措施协同 ③抓住主要矛盾,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地 ④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加强医疗救治,完善病例救治指引,科学用药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12.2015年我国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将“连续稳定”和“预调微调”相结合。既要坚定信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又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预调微调,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这说明今年的宏观调控坚持了 ①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④把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结合起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学习成语和古语不仅能提高汉语水平,还能从中悟出深刻的哲学道理。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万物皆备于我”,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A.唯物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B.辩证法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辩证法 D.形而上学 辩证法 相对主义 唯心主义

14.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③认为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3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表明 ①科学构想源自实践,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真理 ②实践高于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发展的,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是客观的,真理能够精准预测现实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左右的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①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9.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总死亡率(数)与气温的关系曲线多呈U形或V形,说明高温或低温都可使死亡率(数)增加。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 21.“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做过一个单摆实验,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给小球一个推力,小球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若是在地球上,小球则会左右摆动的。上述材料佐证了 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③联系的客观性意味着人不能触及客观联系 ④联系是多样的,不同的条件联系的特点不同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题 第I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就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科学家一直都想了解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预言,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是赋予其他粒子质量的粒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