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钢轨气压焊接培训教材 - 图文
用户一般不必自己调整。
c、将清洁油液加入油箱后,可以点动电动机。如果设备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和响声,便可完全启动电动机使其运转。
在泵站投入运转时,最初手动截止阀6的手柄处于“开”的位置,。先将手动换向阀1的手柄搬到“前位”(或“后位”)的位置,然后再将手动截止阀6的手柄慢慢向“关”位置移动,使系统缓慢加载。当手柄搬到“关”的位置时,油缸的活塞便开始动作。当活塞运动到终点并需要换向时,首先将手动截止阀6的手柄搬到“开”的位置(慢慢搬动),再将手动换向阀1的手柄换到另一个位置“后位”(或“前位”),然后重复上述相同的操作,使系统慢慢加载,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d、当泵停止工作时,将手动截止阀6的手柄搬到“开”的位置,手动换向阀1的手柄搬到中间位置上,然后再关断电机4。
2)压接机的调整
a、将被焊的两根钢轨调平调直。注意:钢轨端面应用端面打磨机打磨,并且彻底除掉油污、灰尘、铁锈等。
b、将压接机放在钢轨上,调整好压接机与焊缝相对位置(焊缝距压接机小机座端面距离为235-240毫米)。
c、安装四根轨底螺栓。
注意:螺栓上的键应嵌入机座上的键槽内。
d、拧紧两个轨顶螺栓直到钢轨底面与轨底螺栓密贴时为止,并且调平被焊钢轨。 e、装入4块斜铁并调直被焊钢轨。 f、用搬手紧固轨顶螺栓。 g、用手锤打紧四块斜铁。
注意:应首先打紧大机座上的2块斜铁,然后再打紧小机座上的斜铁。 h、用搬手拧紧四根轨底栓的螺帽,要先内后外,交替进行。 注意:必须拧紧否则将造成机座断裂。 i、将加热器放在压接机上。 j、调整加热器
使加热器与钢轨周边距离一致。 k、联接加热器与摇火机构。 3)推凸刀的调整
焊接不同的轨型应选用不同的推凸刀,松开定位螺钉后,即可调整推凸刀片的位置。
3.2.3 作 业 顺 序
3.2.3.1 焊前钢轨端面打磨
1)用钢轨端面打磨机打磨待焊轨端面后,用锉刀手工锉平。焊前用清洁的锉刀精锉一下(锉刀清洗剂为四氯化碳)。
2) 打磨后的钢轨端面表面粗糙度为Ra12.5微米,端面平面度和端面与钢轨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15毫米。
3.2.3.2 接通电源
1)接通冷却水泵电源
2)将手动截止阀6的手柄放在“开”的位置,手动换向阀1手柄放在“前位”(或“后位”)位置,然后接通液压泵站电源开关。
3.2.3.3 钢轨预顶
将手动截止阀6的手柄慢慢向“关”的位置移动,使系统慢慢加载,检查压力表上的压力值,达到规定值后,停止移动手柄。
3.2.3.4 点燃加热器
首先打开控制箱上的快关阀,调整流量控制阀,观察流量计和压力表,使读数达到规定值。
缓慢打开控制箱上的氧气快关阀,调整流量控制阀到规定值。 点燃加热器,然后,再进一步调整氧气流量以得到焊接所需的火焰。 注意1:不要在焊缝处点火,以免影响焊接质量。 注意2:观察加热器回水胶管出水畅通后,方可点火。 3.2.3.5 摇火
摆动摇火机构,使加热器在焊缝左右摆动,根据各阶段要求不同,一般摆动频率为50-70次/分,摆动距离为10-20mm。
3.2.3.6 顶锻
钢轨被加热3′15〞~3′40〞时,应将手动截止阀6的手柄慢慢向“开”的方向移动,使压力表上的压力值降到8~12Mpa,并放入推刀刀垫,使刀垫与大机座端面密贴。
钢轨被加热5分钟后,钢轨表面温度大约在1350℃-1400℃时应开始顶锻。
将手动截止阀6的手柄搬到“关”的位置,压力表压力上升,油缸活塞开始动作。焊缝产生凸起,注意观察顶锻量。根据轨型不同,顶锻量范围在27~35mm之间。
当顶锻量达到要求时,将加热器推离焊缝,关闭氧气阀及乙炔阀,熄火,顶锻结束,立即将加热器与摇火机构的挂钩脱开,并迅速将加热器向小机座最大限度拨开。同时,松开大机座上的轨顶螺栓,将手动截止阀6的手柄搬到“开”的位置,手动换向阀1的手柄换到另一位置“前位”(或“后位”),再将手动截止阀6的手柄搬到“关”的位置。
此时,大机座相对于小机座做回程运动,即两机座的间距加大。当大小机座运动至间距最大时,将手动截止阀6手柄搬到“开”的位置,停止运动。当大机座开始移动后,退出大机座内的2只斜铁,只留小机座上的斜铁保持夹紧状态。
加热器熄火后, 3.2.3.7 推除焊瘤 1)安装推刀
安装推凸刀,并且将两侧的腰刀推到位,插入底刀。 注意1:上述动作应在加热器熄火后的15秒内完成。 注意2:推凸刀与推凸刀垫及大机座间必须联结好。
2)将手动换向阀1手柄放在“前位”(或“后位”),手动截止阀6手柄搬到“关”的位置,大机座带动推凸刀向焊瘤推进,直到将焊瘤推掉。
3)将手动截止阀6手柄搬到“开”的位置,手动换向阀1手柄搬到“后位”(或“前位”)再将手动截止阀6手柄搬到“关”的位置,使大机座及推凸刀退回原处。
4)将手动截止阀6手柄搬到“开”的位置,手动换向阀1的手柄搬到中间位置上,然后关断电机,泵站停止工作。
3.2.3.8 拆卸推凸刀具
抽出轨底刀,提起定位销,抽出2片腰刀,向上提起推凸刀及刀垫。 3.2.3.9 焊缝正火
为了提高焊缝强度,焊后应对焊缝正火处理。
焊缝除瘤后,温度降到400℃-500℃时,使用加热器对焊缝摆动加热,进行正火。 当焊缝表面温度达到850℃-920℃时,将加热器熄火,让焊缝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3.2.3.10 拆卸加热器 松开加热器搭扣。
打开加热器,侧向提出,并继续对其冷却。 3.2.3.11 由钢轨上取下主机 松开小机座上的轨顶螺栓。 松开并全部取出轨底螺栓。 松开斜铁并适当向槽外抽出。 从钢轨上提下压机。 3.2.3.12 焊缝打磨
钢轨焊接后,焊缝的钢轨头、底部应按标准用砂轮进行打磨。
四、接下来是焊后热处理
根据铁—碳平衡图(图13)可知,对含碳量在0.6%~0.8%的碳素钢而言,焊接后从高温状态,靠自然缓慢冷却,尽管也能得到珠光体组织,但这样的珠光体是粗大的,强度和韧性的匹配也不是理想的。从电镜观察得知,具有细微结构的珠光体比粗大珠光体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接触疲劳特性,因此细化珠光体微观结构是获得高强韧性钢轨钢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具有片层状的珠光体钢轨钢,通过热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其组织的微观结构,即减小珠光体片间距、减小渗碳片厚度、减小珠光体团尺寸。这三者的综合效应提高了珠光体钢轨钢的强度和韧性。珠光体钢的微观几何参数又是与加热温度、冷却速度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控制好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获得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钢轨。
钢轨钢从高温下经慢慢冷却全过程组织的变化为:首先变成奥氏体,随着继续冷却,奥氏体变成奥氏体和铁素体,在温度降到723℃以下时,奥氏体则转变为铁素体和渗碳体,即珠光体,这是指钢在加热后经非常缓慢冷却时其组织的变化。如果冷却速度加快,其组织来不及转变,则将高温状态下的组织留下来。当奥氏体从高温快速冷却并降到某一温度时,就全部转变成马氏体;若冷却速度缓慢些,就要产生贝氏体或珠光体。
图13
1、 正火
目前广泛采用的钢轨焊后热处理工艺。除瘤后,待焊缝区冷却到400~500℃时,用焊轨加热器进行加热,使焊缝区迅速升温,瞬时过热,使钢轨表面温度升至850~90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